五脏与五味参考💟 1️⃣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苦为火之味,最常见的上火了口干、口苦。最容易引起口苦的,一个是少阳胆热,一个是胃中有火。 2️⃣口甘(甜)是脾经有湿热。《内经》里说,治之以兰,就是用藿香、佩兰、石菖蒲、砂仁,这些芳香醒脾化湿药物,使脾脏苏醒过来,口就不甘了。 3️⃣口中泛酸,中医认为大都属于肝木不能疏泄胃土,这些病人常常伴随胃部不适,亢盛的肝气把胃酸都带上去了。所以治疗反酸不能只看到胃,只用收敛制酸好不了,我们要能看到肝,疏肝以调胃降。其次,还有的是脾虚胃寒,脾胃阳气不够,动力不足,所以胃肠蠕动慢,这个时候往往吐的是清水,吴茱萸汤原文“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可以参考,不要拘泥在方,还是方背后的“法”,比如吴茱萸汤代表了温中法。所以良附丸,安中散代替吴茱萸一样好用。重在辨证跟理解“法”。 4️⃣口咸,咸为肾之味。我们想一下肾水为什么会上泛,因为肾的封藏力不够。《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藏精就是肾的本职工作。咸味上泛,说明肾不封藏。我们会选择用五味子,五味子酸敛,能收肾水,配上龙骨、牡蛎,能把咸味收到肾下焦去,使相火不妄动,各归其位。 5️⃣有些人咳嗽,说口中有金属味道,既辛辣,又感觉奇怪,涩涩的,就像吃柿子一样,这时我们就知道要调他的肺了。 6️⃣口中流涎,小孩子脾虚常见,因为小孩子脾常不足。还有就是老人坐在那里发愣的时候,口水就不住地流出来,这是老年人身体衰弱,脾虚收不住了。称为脾虚流涎,可以用点山药、芡实、莲子肉做粥(三个都是药食同源,是食物)。 7️⃣口臭呢?🤭📖📖马桶不下水反味儿,不但要看到马桶,更要看到下水道。口臭是最常见的要上病下治的,下面肠道堵住,中焦胃气不能通降,所以浊气上逆就是口臭,所以降胃气还不够,芳香化浊辟秽也还不够,要釜底抽薪,让臭气下排,让浊阴出下窍,保持排便通畅(所以肠道益生菌也是一个办法),才能彻底解决口臭的尴尬哈😃✌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白天养阳,秋冬养阴,所以晚上不能艾灸哈!容易失眠💟💟💟 仅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不作为诊疗依据,如有不适,建议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中医 #传承中医文化 #中医科普健康 #中医发扬光大 #五脏与五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