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一至九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昵称531237mm 2023-02-25 发布于浙江
关于清朝的官员级别和现今的官员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严格,而且存在特殊情况,因此我们只能根据他们的职权管辖范围来大致推测。
图片
以乾隆时期为准,清朝的核心级别是九品十八级制度,即分为九个品级,每个品级分为正品和从品,共计十八个等级。
此外,还有皇帝和太上皇这两个特殊品级,称作超超品级。亲王、郡王、贝子、贝勒以及被封为公侯伯爵的功臣,还有公主额附(驸马)的级别都属于超品级别,高于正一品,是一种荣誉头衔,俸禄较高。还有一类从九品以下的官府雇员,称为不入流。总的来说,清朝的官员共分为二十一个级别。
现在,我国的《公务员法》规定共分为12个职务级别和19个待遇级别。职务级别根据所担任职务来确定,例如部、省、县长等。
图片
举例来说,现代的县处级正职(正县长、正处长)属于7级职务,与清代正七品县令的级别相对应。最高职位的对应关系则不需要类比,因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数较少,相对较为清晰。与此同时,清朝的不入流人员则类似于现在的公务辅助人员,虽然属于公务人员,可以穿公务制服,但是却属于编外。
图片
清朝有一个核心机构,称为军机处。清朝军机处大臣的品级是不定的。如果是亲王担任,那么品级就是超品;如果是尚书担任,那么品级就是从一品。其职责类似于现代的中央常委,掌管全国所有事务的最终决策。

下面列举了清代主要的官职,并按照职责进行分类:
正一品官员包括“三太”,即太师、太傅、太保,还包括各殿阁大学士、大将军。这些官员类似于现代人大、国务院、政协、军委的最高长官,都是1职级正国级。在古代,这些官员通常担任殿

图片
从一品包括“三少”,即少师、少傅、少保,外加“太子三太”,以及尚书(古代六部部长,现代被分为了两级,即2职级副国级,和3职级正省部级)、都御史(类似现代最高检检察长,属于2职级副国级,刑部尚书是最高法大法官)。
正二品包括“太子三少”,总督(封疆大吏,负责一省或多省的地方军、政、法实权主官,现代没有对应的,军事上有点大军区总司令的意味。如果对应一省,那么品级就是3职级正省部级)、内务府总管(统管大内,地位非常高)。
从二品包括侍郎(六部副部长,职权相当于现在的4职级副省部级)、巡抚(负责一个省的行政、司法和军事,类似于集中了省长、省法、省检、省军区的职权,职权大于3职级正省部级,但小于2职级副国级)、布政使(各省主官,归总督、巡抚管,主管民政、税务的副省长,品级类似于4职级副省部级)。
正三品包括按察使(类似于各省法院院长,4职级副省部级)、大理寺卿(地位略低于刑部,主管案件复核,职责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法庭长,有可能是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和学政(相当于现代主管教育副省长或省教育厅厅长,4职级副省部级或者5职级正厅局级)。
图片
从三品开始还有盐运史(现在也是专营,但没有盐运史的职权大)。
正四品包括大理寺少卿(类似于现在最高法的副庭长,5职级正厅局级或者6职级副厅局级)、鸿胪寺卿(相当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5职级正厅局级)和道员(如布政使道员,类似于省属厅局的厅局长,相当于5职级正厅局级)。
从四品,知府(相当于现代的市级正职,5职级正厅局级,但是有副省级市,那就相应的提高职级为4职级副省部级)。
正从五六品,对应副市级,及市属各局,大多对应6职级副厅局级,或者7职级正县处。当然副省级市的副市级属5职级正厅局级。
图片
正七品官员为知县,相当于现代县长,职级为7级正县处级。
从七品到从九品的官员包括县丞、知事、县主簿和其他人员,一般对应的职级分别为8级副县处级、9级正乡科级、10级副乡科级,以及11、12级的科员和办事员等。
通过上述对应关系可知,清代四品官员基本上就是现代的正厅局级干部,少数特殊情况下可能为副省部级或副厅局级干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