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关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产过程的研究之研究

 成中行 2023-02-25 发布于山西

老子《道德经》还有哪些与“孩儿”也就是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产有关的论述?

已经给大家分析过的“始”,“母”,“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

还有,谷神和玄牝,贵食母。守其雌,不可见欲……等等很多。

所谓人类自身的生产,马克思是相当重视的。在他看来生产只有两种,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一种是为了养活人类自身而做的生产,其中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为了更好滴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竞相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

接下来,我们主要讲老子对人类自身的生产及其过程的研究。

除了第二章,这一句,相似的句子还先后出现了三四次,场景不同,说法也略有不同,甚至大有不同。

第二章场景是这样的。

老子在说完了他的基本主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后紧接着说到“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后面还有一个小尾巴,“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其中,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古墓残本帛书版作“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传世各本各有不同,出土残本更是巧了,纠结到一起。我解为“道之与万物,作而不辞,或作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

道与万物的关系,非常非常接近于走婚制时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作,通操,操作。

不辞,不需要假以言辞,不需要多余的话,多说话,当然是不辞而别。

或者,作而弗始,一样的意思,可以与前句并列,做完了事,怀没怀孕不知道,也无从得知。

始,通胎,着床前也统称之为坐胎。

后三句,基本相同。

还有一个小尾巴。

1.我以为这是很多解释中的一句。

意思是说老子在讲道时,可能对每一句都做了相应的解释,但是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只剩下这一句。譬如,“作而不辞”,可以做这样的注释说明,“夫唯不辞,是以不念“。意思是因为没说过话,所以也不思念他。因为不知道是谁,想也不知道想谁。

2.所以这一句“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是对“功而不居”的解释说明,其本意是,因为不留宿,相互间没有结成深情厚谊,所以才能保持这种关系。这种走婚制的关系。

试想,如果留宿不去,第二天一早一起起来,男人们集合,出去打猎,女人们一起去采果子。傍晚,同样一群男人又回来了,住一宿,又出去打猎……这样,岂不是变成了集体入赘?

3.这和走婚制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其他注释说明都是当时的常识,所以不被记录。而最后一句,老子强调了制度层面的区别,意义重大,就被记录下来。但是后来的解读,本义逐渐流失,都只剩下了其引申比如的意思。道明道与万物的关系。只有“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虽然勉强可以解释为“就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现在因为很多人大都不知道这几句话的本意,所以理解翻译的五花八门,权且陈鼓应因为文采有限,翻译历来都是生僻艰涩外,竟然也难住了当代文豪余秋雨先生。这几句是余水注(著)中翻译的最糟糕的句子之一。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知所云是也。

让万物运行而不去创始,让万物生长而不去占有,有所作为也不要自恃,有了功绩也不要自居。只要不自居,功绩也就不会失去。

这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大文豪的水平,更像一个大文盲的操行。

这也可以说是传统的随大流的错误百出的腐儒味道熏天的解释的天花板了。

第十章,竟然再次出现了

这四句类似的,看起来差不多的话,第二次出现在第十章。但普遍被认为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是是从第五十章窜过来的,很是奇怪。

古墓残本帛书甲本,第十章,残的厉害,只有区区几个字,不足为凭。只是可以说明汉朝那时长沙一带的传本,此处就应该有此句。要是窜入,那就是在更早的时候发生的。查无实据。

好在,一向不为人所喜的乙本却比较完整。“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1.证明也有,未必是窜入。2.与第五十一章确实有关系。

综合各种版本也没有逃过错别字的魔爪。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已经是反复考据训诂的结果了,还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莫衷一是。)就这样吧,将就着读吧。有人干脆“成之熟之,养之覆之”。我觉得这样好,至少比其他乱七八糟的好。

实际上,很多人都闹不明白这一章的核心词,关键字,主要是在讲什么?

我告诉大家吧,

道,与,德,的,区,别。

道生之,德畜之。说明道生万物,德是不能生的,德只能畜,蓄,同。畜养,畜牧,畜牧业。储蓄草料,蓄养牲畜。

德是奶妈保姆类,次一等的非亲爹亲妈也。

物形之,道本无形,万物形之。

势成之,趋势使然,就是沿着到所形成的路径和必然趋势,就可以形成德。德也就是顺坡下驴,这样形成的。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尊与贵,现代话不怎么区别,放在一起连用,形成联合或称并列结构的双音词。实际上过去这两者还是很有差别的。尊在前。老大,第一。贵在后,老二,跟随者。

有很多友道研究了道和德的关系,也发现了很多至关重要的区别。如,道是客观的,的是主观的。不一定完全是这样,但是意思之间是对的。道是客观的自然的存在,德是主观的人为的安排。

准确滴说是老子的安排。

所以这一章是体现老子德的思想,也就是揭示圣人之道的来源的重要一章。我是我关于道与德的关系的认知的最重要依据。

德是人类能够做到的最接近与道的行为规范。德是道在人间的投影。这些行为规范是谁总结出来的呢?

当然是老子及其列祖列宗。

老子称之为圣人之道。

圣人之道就是德性,

圣人之行就是德行。

圣人之治就是德治。

继续。道之尊,德之贵,不需要论述不需要证明,接近于“公理”。命,命令?命题,以及对命题的论证。莫之命,就是不需要论证。常自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故——

道生之,德畜之;

道长之,德育之;

道成之,德熟之;

道养之,德复之;

按照这个思路,再回头看看,那些错误百出的的错字别字异体字方言音,就会豁然开朗……

继续,最后一句,才是

我们今天的重点。此之谓玄德。

玄,成像,投影。

谓之玄德,这就是道在人类社会的投影。德就是道在人世间的投影。

德与万物的关系,只有三句话,其中两句,和第二章的一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里的“生”已经不是“生育”和“生养”的生,这里的生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的意思。往后都是德的活。养,和,育,喂养,培养,培育,教育…功而不居,改成了“长而不宰”,什么意思?老子的意思不会是圣人养羊,长大了也不杀了吃,而是养着玩,宠物啊!

圣人不会是最早的最资深的最最最尽心尽力的铲屎官祖宗吧?

再就是著名的第三十四章了。我最近已经做过了。一语破的,七宝哥公开他的惊世发现。揭开道德经又一个惊天,秘密,密。

一向被我理解为道与万物的关系的四句话,实际上蕴藏着一个惊天莫名其妙的秘密,我一直没有向外界公布。有一次在解读“谷神不死”的时候,差点露馅。多亏那位大咖没有深究。

大咖不光有大咖的好

很多事不必深究。但有些事不可原谅。

一是,没有搞明白这一组文字的意思,竟然把“玄德”,作为核心词的历代腐儒。头条上就有一个自诩为大咖,印刷了一本书,的王弼的后人却大码老祖的。说什么玄德九德,纯粹是以讹传讹,东拼西凑,道听途说,误人子弟,遗害不逮的子孙刽子手。友道们有机会可以把他抓起来,扭送有关部门,可以以歪曲经典,毒害后人,诋毁优秀传统文化,延误伟大民族复兴,处之以纪。研究德,没错。尽管研究,但是研究“玄德”,就没有必要了吧。玄德,不过是说德是道的玄,成像,投影,在人类社会的投影。

只要把道研究明白了(尴尬哈哈这个比较难,这是一个坑。我是从来不给人挖坑的,光明磊落之人。)能把道研究明白了?嘛。

或者,愿意研究德的具体形态和内容条款条例,都可以,你可别在糟蹋了“玄德”兄。

继续,还有一种人,不明白道与万物的关系,只是过度地强调其中一点如第六十四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且不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与不对,但是这确实只是道与万物的关系的一段,一端,过分强调或执此一端,至少是以偏概全吧。

跑的有些远,回头再说,“老子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产过程的研究”的其它内容。

试着总结下。

第二章的四句话是讲道与万物的关系的。

第十章的“玄德”三句话不是窜入的,是解释“爱民,能无为乎?”的。(似乎没说这个,嗯。单说)

第五十一章是专门论述道与德的关系的,要想好搞清楚,必须把这事搞搞明白。

第三十七章,见拙文字《识破天经155: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不可不谓之小》

参考我的头条号小文字:


https://m.toutiao.com/is/SeDtdWu/ - 道朴?道小? - 今日头条

七宝哥,谨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