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进的春天|上海大虹桥南向拓展带上,一批重大项目已从蓝图中走出

 杨嘟嘟17 2023-02-26 发布于上海

2024年,上海,随着沪苏湖铁路建成通车,一座功能多元、开放融合的“城市客厅”——松江枢纽将同步建成投入使用,预测未来客流规模约为2000万-2500万人次/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人流、客流、货物流、资金流的“南向拓展”。

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由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大虹桥“一核两带”宏伟蓝图令长三角人怦然心动。

其中的“一核”为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伸到杭州湾北岸,“一核两带”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

两年过去,作为南向拓展带上的两颗明珠,松江、金山两区的一批重大项目已从蓝图中走出。

松江枢纽就是其中之一。

据负责项目建设的新开发集团介绍,松江枢纽共9台23线,松江南站站体部分面积6万多平方米,服务中心、北广场及周边配套设施达9万多平方米,是沪苏湖高铁线路上最大的新建站,2024年与沪苏湖铁路同步建成后,将通达80%以上的长三角主要城市,届时将有效带动松江新城南部区域功能提升。

目前,松江枢纽已全面开工建设,桩基施工已完成53%,北广场及周边配套工程也于今年1月招标完成。

“长三角G60科创之眼”效果图同样快马加鞭的还有“长三角G60科创之眼”。

该项目是上海倾力打造的九城联动、产城融合的地标级项目,东至九新公路,南至砖新河,北至莘砖公路,西至高压走廊和北泖泾,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100亩,包含65亩天然水系、110亩生态绿地,建成后可提供85万平方米产业研发办公物业、38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和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

据开发建设运营主体G60科创集团透露,“长三角G60科创之眼”设计定位打造与松江新城交相辉映、面向未来、产城融合的高质量产业社区,建设过程中将全面推动“四个融合”,即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赋能融合、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园区与社区交互融合、提升区与核心区联动融合。该项目首发区已于2022年6月30日顺利开工,同年9月1日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实现当年拿地、当年开工,目前一期已经封顶。

建成无人机产业生态圈

两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和一批高能级重大项目,涉及金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多个领域,概括为“1+6”重大任务。

其中,“1”是指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市域铁路南枫线、嘉青松金线,沪乍杭铁路、金山铁路延伸至平湖和海盐等。“6”是指6个重大功能性平台,包括杭州湾北岸高端产业集聚区(金山)、华东无人机空港、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示范区、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保障基地、金山—平湖张江长三角科技城。

华东无人机基地据金山区介绍,目前,位于上海湾区高新区的华东无人机基地初步完成无人机教育培训展示体验厅建设,启动飞控、动力、电子围栏等核心实验室建设,已建成约5万平方米华东无人机产业园,约10万平方米无人机研发制造区,同时开展了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超长距离海岛场景物流运输。

新金山世纪航空公司总经理薛彬透露,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无人机特色产业园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华东无人机空港”核心区,基地正加速建设集研发制造、飞行服务、适航检测、展示交易、创新孵化、科教文旅等为一体的无人机产业生态圈,全力打造无人机产业集聚区、应用场景试验区及规制标准首发区。

园区转型,从“按吨卖”到“按克卖”

两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围绕品质提升、功能转型,强化高水平、国际化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推进功能完备、职住平衡、宜居宜业、治理高效的城市建设,这一点在作为老化工区的金山体现得特别明显。

2022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的原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不仅名字比过去好听了,园区形象也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园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首批26个特色园区之一,把最初“按吨卖”的化工产品变成现在“按斤卖”、“按克卖”的纤维新材料和碳纤维(又称“黑色黄金”),助力上海打造世界高性能“纤维之都”。

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俯瞰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程林透露,2022年碳谷绿湾产业园已投产企业,单位土地亩均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487万元和28万元,较“十二五”末大幅提高130%和92%;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落户,成功纳入张江1区22园。目前,园区共有投产企业137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7家、专精特新企业46家、瞪羚企业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园区转型栽下的梧桐树,引来越来越多符合产业定位的金凤凰,比如新落户的新旺就是收购园区企业的空置厂房,实现产业提升和二次开发。改扩建后,新旺将进行大宽幅高温碳纤维成型用真空袋膜、3D气囊、功能膜材和片材等的研发和生产,预计产值可达1亿元。”程林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