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您能送我一朵小红花吗”,给学生精神奖励,比奖100元有效

 轶工坊 2023-02-26 发布于安徽

李老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班主任,她带的班级有一个奖励规定,就是考试成绩考全班第一,奖励100元;考试成绩全班第二,奖励50元;考试成绩全班第三名到第五名的3个同学,每人奖励20元。

不过上次她给考试第一名的那个同学发奖金的时候,那位同学对100元兴趣不大,在拿到老师的奖励之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反而跟她说:“老师您能送我一朵小红花吗?”
经过了解,原来那位同学家庭条件非常好,对金钱不感冒,反而对邻居家姐姐获得的小红花特别有兴趣,觉得小红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奖品。
这件事之后,李老师改变了一下班级的奖励规则,降低了物质奖励的“权重”,更重视精神方面的奖励。
1)给学生精神奖励,比奖100元有效
老师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对学习成绩优秀或者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发少量的现金,这种做法是比较常见的,也确实能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动力。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考试考到了全班前几名获得了物质奖赏而感到特别高兴,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不过,这种做法比较容易带来一些负面效果。
首先,学习与金钱奖励挂钩,就好像孩子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金钱,这样学习的意义就失去了大半,会动摇学生的信念,并且这种做法的持续性很难保证。
其次,用班费来奖励学生,是在全班的资源奖励个别人,涉嫌使用公共资源为个别学生创造利益,有失公正。
第三,金钱奖励会助长学生之间的攀比风气,他们的价值观会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相互比财富,比谁能获得更多的金钱。于是学生们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会发生扭曲。
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对优秀的学生和变化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尽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不能本末倒置。
可以这么讲,很多时候,给学生精神奖励比奖100元更有效。现在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差,许多学生只是每年的压岁钱就能达到四位数,因此老师奖励的100块、50块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学生们在乎的,不是身上多100块钱少100块钱,而是一种通过努力获得的独特的荣誉,一朵别致的小红花似乎更能彰显“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事实上,精神奖励带来的刺激感和愉悦感会更持久,它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认为学习是一件值得长期为之付出汗水的事情。
2)奖励的本质是让学生感受到优越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激励学生的方式,比如为学习成绩进步明显的学生“免作业一次”;建议全班同学为某个“知错就改”的学生鼓掌;主动向表现优良的学生的父母发送“表扬信息”;允许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三的学生自由选择一次座位……
总的来讲,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是偏重精神层面的,说明很多教师明白过分在意物质奖励会有明显的弊端。
教育工作者们心里都清楚,奖励的本质是优越感,学生要的不是金钱或者奖状,他们不在乎这些东西,他们在乎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越感。
但要让学生持续拥有优越感,奖励就要不断升级,这就比较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先减掉再恢复的策略。
比如某个学生之前表现良好,是班级的“守纪之星”,照片张贴在班级公示栏上,但因为犯了一个错误,他被班主任剥夺了“守纪之星”的称号,并从班级公示栏上撤掉了他的照片;后来该生改过自新,连续一个月表现良好,班主任又恢复了他“守纪之星”的称号。这种先减掉再恢复的策略不仅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奖励,也能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性格不一样。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我们要多“画饼”,培养他们远大的志向,鼓励他们更加专注学业;对那些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后进生,我们要多“帮忙”,一边奖励,一边引导,鼓励他们做出改变,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学习。
其实,未成年的孩子就像“小树苗”,他们能长多高,长成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尽可能长高一点、直一点。
今日话题:你认为自己在学生时代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奖品是什么?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