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律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古风泊客 2023-02-26 发布于上海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晚唐·杜牧·七律】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又叫东溪,在宣州城东。夹溪居人:夹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这首题咏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一年前杜牧应宣歙观察使崔郸之邀任宣州团练判官。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文宗太和年间(827—835)任职宣歙观察使兼宣州刺史的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任职期间,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有多首赋咏之作。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六朝留下的文物已草蔽连空,只有这淡远的天空和飘忽的白云依旧古今相同。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淡:恬静。闲:悠闲。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是典型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初唐、盛唐常以秦汉说事,而中晚唐则往往诉说六朝之事。何也?前者强盛,否则落败。折射出当时文人的心境。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人歌人哭: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山”指敬亭山。
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颌联仍然延续对时代变迁的感慨:生老病死、世代替换,但这山还是山,这水还是水。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颈联千古名句。
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颈联其实并不是诗人在水阁上所见。他将两个时段,一阴一晴的深秋场景呈现在泊友面前,以视(千家雨)听(一笛风)两个触感,倾诉着诗人此刻心中的惆怅之感。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五湖:太湖水系。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今武进宜兴之西太湖)、洮湖(今金坛长荡湖)、射湖(查不到资料,但应非阜宁射湖,估计当今已泯灭)、贵湖(查不到资料,估计当今已泯灭)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湖的别称。这里指太湖。
       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为什么诗人会怀念范蠡呢?泊客以为,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而诗人自己呢?仕途失意,家里还有一个患病的弟弟(《题扬州禅智寺》),既不能像范蠡那样功成名就,也不能像范蠡一样逍遥江湖。

其实在宣城,诗人是看不见太湖五湖的,但是诗人是心有太湖,心有范蠡啊!

此诗,古人评价说,“八句诗即是景,也非景”。

清人许印芳所评:“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见《瀛奎律髓汇评》)

诚哉斯言!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一东】七律诗。第20字 “见”应平。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古人的缅怀思慕和弃绝官场、纵情山水的情感。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