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刘锦松,我好想你!

 lsqsyzy 2023-02-26 发布于河北

  这些年来,每当我翻看一些古诗词时,或者提笔想写一些东西时,不知不觉就想起了我在三中上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刘锦松。刘老师教我们时,正值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既满腔热情,又热道古肠。刘老师个子不是很高,略略有点胖;好穿一双黑色布鞋,走起路来,轻快无声;上课时好戴副黄边眼镜,说一口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

        刚参加工作时,也曾想去看望刘老师。听说老师已经调离三中,就不了了之了。

        退休以后,和几个同学打听过,但都没有音信,又拖下来了。前天和一位同学聊天时,无意中得知,老师在侨联工作过。我赶忙就和一位华侨校友联系,才知刘老师已经驾鹤西去了。

        恩师如父,师恩如海。几十年来,我一拖再拖,总想着会见到刘老师的。哪知听来的是噩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呀!这一夜让我无眠,泪眼婆娑。一幕幕,一篇篇,像幻灯片,像电影。我不知是在梦里,还是又回到了从前。

        刘老师,学生好想你啊!

                (一)

        1963年我考入三中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远了不少,上学大约要走一个多小时。我就在上学的路上拿着整理好的2厘米宽10厘米长的自制俄语活页单词小本本,边走边背。虽然高中的俄语单词量增加了不少,但我已经摸着些规律,有轻车熟路的感觉。自认为可以轻松应对。

        万万没想到从初中进入高中,语文课突然增加了许多文言文。初中时,每每遇到文言文,我们都是在课堂上就背过了。现在可好,不但每一篇都不如白居易的“观刈麦”,杜甫的“三吏”那样朗朗上口,背诵还都成了课后作业。要命的是语文课一上课老师就要检查背诵。这让我这个从来不愿意在课下背诵的懒汉非常头疼。不得不从晚自习里挤出好多时间来背呀背。我怎么也不能在马路上边走边拿着语文书摇头晃脑地像个老学究吧!

        谁知,意外还是发生了。有天早上坐到教室后,突然想起来上午有语文课,昨天晚上忘了背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六神无主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能利用语文课前10分钟的时间临时抱佛脚了。

        当我嘟嘟囔囔地背了十分钟后,奇迹发生了。我竟然背过了。上课时恰好叫我站起来背诵。我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刘老师笑眯眯地给了我5分。

        这一堂语文课我心不在焉了,多数时间没有听老师在讲什么。得意和兴奋让我很难控制,还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找到了应付老师检查的捷径。

        自那以后,我不在晚自习时费力地背了,更不会在上学的路上再重背一遍。只要有语文课,我就利用语文课前10分钟突击背诵。我发现,事半功倍的感觉不仅爽,还让我有了如获至宝的感觉。

        那个时候我和班里多数同学一样,都是从家里带午饭,中午在教室吃。吃完午饭,我们就到操场去玩。

        有天午饭后,我刚刚走出教室,正要下楼。恰好刘老师从楼下上来。老师边冲着我笑了笑,边问我:“这么着急,干什么去呀?”

        我不好意思地说:“下楼去玩会儿。”

        “我也刚刚吃完饭。我们聊会好吗?”老师看着我,似乎就是来找我的。

        “可以,可以。”我边转身,边回答。

        这是我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有老师要和我聊天。

        我坐到了我的座位上,老师坐在斜对面。教室里只有我和刘老师。

        老师先随便聊了几句。我乖乖地听着。

        突然,老师话锋一转:“你的语文学得很不错呀!像你这样认真学习的同学咱们班还不是很多。”

        “不行,不行。”我既感觉意外,又有些受宠若惊。

        老师接过我的话,若有所思地说:“我们这一届是新教材,文言文非常多。我们班不少同学学起来非常吃力。我想知道,你是如何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的呢?”

        我立时就慌了,原来这才是老师和我谈话的目的呀。

        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好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就是...有时课前...突击背一下。”

        “噢!”老师好像什么都明白了。

        我尴尬地两只手搓过来搓过去,坐在老师对面不知说什么好了。

        “你好聪明呀,背东西好快。”老师好像是在夸奖我。

        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我听不出这是表扬,还是......

        “也不错,也不错。”老师像是自言自语。

        随后老师又说:“学习是为了武装自己,为自己所用 ,可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啊!”

        我的脸发烧了。老师看穿我的心思了。我不敢看老师。

        老师轻轻地说:“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那点分数上,分数没有什么用。”

        停了一会儿,老师若有所思地说:“我上初中时,不喜欢外语。背诵单词时也耍过小聪明,总是考前临阵磨枪。我后来可吃大亏了。我有个体会,也算是教训吧。越是临时突击,越是背的快,往往越是忘得快。最终背和没背一个样。”

        我机械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记不清老师后面又说什么了,也记不清老师什么时间就离开教室了。直到预备铃响,教室里一直是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

        转眼就到期中考试了。大家都忙着备考。

        当复习语文时,我突然发现,我背过的文言文在脑海里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全忘光了。真的,就是老师说的,背和没背一个样。

        那一刻,我既害怕又后悔。老师找我谈话的情景瞬时闪现在眼前:静静地教室里就我两人,老师望着我,推心置腹、诚恳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我好后悔呀!

        老师的话,我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其实,老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小聪明,只是没有点破,依然婉转地在告诫我。可我却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以致才有今天。

        我真的好恨我自己。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吧!

                  (二)

        从第二学期开始,刘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作文都面批,面改。他拿着圈圈点点已经写好了评语的作文本逐一和你交流。最后再给你打分。只要是自习课,教室里就有他的身影,任谁都不放过。

        有一天第二节晚自习时,老师又悄悄地走进了教室。我注意到他拿着作文本朝我这里走来了。

        老师走到我桌前时,我刚想站起来。老师示意我不要起来。他俯身轻轻地点了一下同桌杨梁的课桌,翻开了杨梁的作文本。并示意我也一起听。

        老师对杨梁作文的点评充满了溢美之词。我没有细听。我看见了,另一个作文本就是我的。

        轮到我了。老师说我的文章主题明确,语言流畅,但马上话题就转了。说我的语言不够生动,词汇贫乏。老师边说边随手翻开杨梁的作文本让我看他那些画满了红圈圈的地方。

        原来,老师画圈圈的地方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成语。

        老师把两个作文本平铺在桌上,用手一个字一个字指着给我说:“团支部组织你们利用周日时间学雷锋去同学家劳动。杨梁开篇是这样写的'春风和煦,万物复苏’。你是这样写的'今天天气真好’。你细细品读一下,是不是用成语更好?给人的感觉更美?”

        我觉得都差不多。如果细品,我的更精炼一些。杨梁写的未必就比我的好,但我不敢这么说。只是边点头,边小声说:“他的好,他的好。”

        老师笑了。高兴地抚摸了一下我的肩膀:“明白了就好。他的这两个成语,给人多么美好的想象。”

        老师又小声地讲了几个成语可以让我们在表达思想时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例子。我听了半天也明白了,原来老师是喜欢成语啊。怪不得老师每次都给杨梁的作文里画好多红圈圈,我的就一个也没有呢!难怪他的分数总是比我的高。

        我似乎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频频地点头。心里却在想,想要成语,这还不好说啊!

        第二天中午,我就去新华书店买了本成语小词典。再次作文时,我一改往日习惯,打好草稿后,就翻我的成语小词典。把选好的成语一个个填了进去后,再抄到作文本上。

        果不其然,老师再次面批时,一开始就对我满满的褒奖。作文本上也画了好多红圈圈。

        这让我很得意,原来刘老师喜欢的作文是这样的啊!

        我清楚地记得,又是一堂自习课,老师轻轻地走到我课桌前,轻轻地拍了我一下,示意我跟他出去。

        我很高兴地跟着老师到了教室外面的凉台上。

        老师开门见山:“你近来作文进步非常大。不错,我非常满意。”

        我微微的咧起嘴笑了。

        “但是,你还是没有理解为什么写文章时要用成语。”老师话锋一转,我心里一哆嗦。

        “同一个意思,有时你连着把几个成语罗列在一起;有时还生吞活剥的放进去。这样,文章的味道就变了,反而给人哗众取宠的感觉。”

        “我们可不是为了用成语而用成语啊!”老师再次语重心长地强调。

        听到这里,我立时有想钻到地缝的想法。原来,老师早就看穿我了。

        老师接着说:“成语不仅仅能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许多成语还是由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演绎而来的,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还是我们伟大祖国文明的一种体现和特色。适当的用好成语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

        老师兴致勃勃地又给我讲了许多。最后对我说:“一杯白开水,固然可以解渴,但是如果加点糖,味道是不是让人更喜欢喝?”

        振聋发聩呀!老师的最后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我这次是真的听明白了。我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我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以后把作文写好。

                  (三)

        刘老师,您知道吗?您的这两次谈话,影响了我一生。是您让我明白了:做学问,不能耍小聪明,要脚踏实地;做学问是为了武装自己,不是为了迎合老师。

        我工作以后,更是明白了:就是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从不敢敷衍了事;在和领导、朋友、同事打交道时,从不敢违心地去迎合他人的喜好。您的耐心教诲一直是我立足社会的长鸣警钟。

        刘老师,如今我也老了。您那慈祥的面容常常浮现在我眼前。我常常想起和您在一起的日子;想起您对我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

        刘老师,学生真的好想你啊!

        刘老师,让您操心费力的学生衷心地希望您在天堂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刻,平平安安度过每一天,幸幸福福度过每一年。        

        惟愿您在天堂幸福安好。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