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贤良:追忆红梨渔隐七十载艺术生涯

 国画兰竹 2023-02-26 发布于山西

求实不求虚,艺术追化境

—追忆红梨渔隐七十载艺术生涯

'求实不求虚,艺术追化境',这是已故老一辈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吴野洲先生的艺术名句,也正是吴老的一生写照。

文章图片2

吴野洲先生

吴野洲先生(1904一1997),字荻声,又驼重,别署袖云散人,红梨渔隐,斋号:小瓶画馆。江苏吴江人,19岁师从著名国画家仲光勋学画,(仲氏乃晚清画家潘雅声入室弟子,潘氏则系清代画坛大师费丹晓(又名晓楼)的高足。曾在仲家一住三年,専攻人物仕女,翎毛、花卉。兼学山水、走兽、鱼虫。由于其聪慧过人及仲氏倾心传授,故几乎已得真传。仕女则宗费氏一脉,而花鸟与书法则得南田心法,山水则兼溶宋之古风,汲石涛、八大笔意,博釆众长,自成一格。故早年报刊称吴野洲先生学兿为“见有佳夲废寝忘食,日夜孜孜,临摹勿倦”。可见其用功之深也!

文章图片3

故早在二、三十年代吴老就蜚声画坛了!正由于吴老时刻铭记“求实不求虚、兿术追化境”,故而更时常以此鞭策自已,鼓励自已。诚然吴老深知,要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不谨要在书画上下苦功夫之外,还应该功习诗词,方可谓诗、书合璧,于是,他回乡即拜柳亚子的挚友一清未秀才张然生为师,学古典诗词二年,渐而诗书画大进果然,不仅名躁桑梓,继而行道江浙两省。1925年,21岁的他又会同画坛同道在家乡吴江盛泽创办“红梨金石书画会”、“嘉兴樵李金石书画会”和“白马画社”等书画组织,从事艺术活动。三十年代,定居上海,曾在新闸路大田路开设“小瓶画馆”,作画传艺,他常常遍访书画同道和前辈,切磋画艺而后。连续在上海多次进行个展或携弟子联展。

文章图片4

此时,吴野洲先生的画艺渐成新风格,即不论是人物,花卉、山水还是走兽,均是笔墨奔放,线条流畅,苍劲挺拔,秀逸灵动!笔韵入神,色彩清丽,神趣自足,故而深得沪上不少名人和收藏家的青览,师从者众多,更有出色弟子姜妙香,吴树人胞弟一国书家吴作人胞兄,还有沈玉环、沈玉亚女弟子(两沈姊妹均系清未太史沈琪泉之女)等。

文章图片5

沈淇泉太史,系清甲等翰林,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是其亲侄。近代名人于右任、张季鹭、徐朗西等都是他的高足!可谓名扬四海。沈老膝下有二女:七小姐沈玉还、八小姐沈玉亚因喜爱丹青,故而沈老欲招聘一位人品、画品俱佳的老师,沈太史隐居多年,见多识广,平生谈艺彼不轻信于于人,而唯于吴野洲的画艺则称赞不已,故特许俩位千金向吴老学画三年,画艺果然大进,并曾随吴老在上海的'九华堂室记'及青浦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受到同道赞誉不绝!

文章图片6

吴老不仅能用羊毫、狼毫,而且还能用特别柔软的鸡毫作画。堪称国画一绝!40年代,山水大师傅抱石慕名求得吴老一幅用鸡毫花鸟画后,一直珍藏至解放后。吴野洲先生的《梅花仕女图》、《牡丹图》及《菊石图》相继列入《中国美术年鉴》,其名录事迹也被入编《中国当代画家词典》。

文章图片7

作者与吴野洲先生

画艺精湛,品德高尚的吴野洲,桃李满天下,七十年来收弟子数千,其中不乏名人及喜爱书画的干部及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麒麟童)先生,还有京剧名小生姜妙香、吴树人都是吴老的高足。1935年,国民党民主人士元老书法家于佑仼拜访沈淇泉,在沈老寓舍观赏了吴野洲和两个师妹的佳作,为吴老博釆众长、自成风格的精湛艺术所倾倒折服!由衷写下“国画大师”四个大字相赠。从此,吴野洲“国画大师”之名,响誉当时上海画坛。1937年,上海《和平日报》则称吴野洲乃“今之画高手”,其运笔浑沦磅礴,动湿发越,真泄尽山叫灵淑之气者也!故俟之,吾当致其墨宝,以为君寿,喻之墨宝不假!1937年华北赈灾义卖,吴老就积极响应,所绘扇面《秋林晚照》售价贰仟元均悉数捐出,足可窥见其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文章图片8

解放后,吴老更是以书画为毕生心血,培养了不少国画人才,例如卜秀勤、王国梁、沈微华等后起之秀!吴老待人和蔼可亲,九十多岁了还身健如轻,登高取画,他不需人帮助,运动自如!,他称自已是'胡涂老人',但遇大事不胡涂,作诗绘画不胡涂!人老心不老!吾与吴老是忘年之交!从老成都北路新闸路到人民路寓舍,吾常去其府上求教,他从不厌烦,并特别喜欢年少者去相叙喝茶,还在吾的册页上绘了其梅花和题写'艺苑珍藏'四字,至今吴老已去世多年,回想起来仿佛吴老就在眼前!

文章图片9

收藏家万峻池的私人收藏馆就收藏了不少的吴野洲先生的精品佳作!今天写下这些肺腑之言,即是对吴野洲老先生的追忆和纪念!

壬寅初秋十月海上妙良居士修稿完稿于清虚斋灯下

中国书画导报社特约记者周贤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