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青 与食物相关的那些事儿【散文】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简介】朱海青 女 生于七十年代 中学语文教师 专业书虫一枚,偶有舞文弄墨,多为自娱,喜欢书法,热衷运动。心思简单,信奉善良。灵感青睐之际便洋洒千言,一气呵成。文章随性而成,不拘小节,心底住着一个顽童的孩子王。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布

    与食物相关的那些事儿  



                    【黑龙江】海青


   晨起看“十点读书”,读到一篇《食物是温暖的治愈》读得有些动容,关于食物,关于独处,关于记忆。

   我是在一个北方草原上牧场里出生的孩子,因为是农垦,地域辽阔,按理来说,不会有什么饥饿的记忆。但是我们家不同,父亲是个孝子,虽然已经分家单过,可是家里分得的大部分大米,细面都是送到奶奶家。那时的父亲工作废寝忘食,家里很少见他的身影。母亲照顾着哥哥、弟弟,他们的身体都不够好,经常闹毛病。而我夹在他们中间,白白胖胖自由生长。至今母亲的回忆里依然没有我小时候的印象,用她的话说:“这丫头像个土坷垃,滚几滚,就不知道怎么长大了。”

   母亲带哥哥,弟弟去县里看病的时候,我在家常常是一个冷玉米饼,或者半块馒头,就着新汲的井水,就是一顿午饭。这样的孩子不该有挑食的毛病,而我偏偏就是个挑食的孩子,不吃白菜,不吃煮熟的萝卜,不吃小米饭。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冬天我的蔬菜就是土豆,好在就是一天三顿都是土豆我也百吃不厌。因为我的挑食,母亲不得不做在每一种菜里都加上土豆,这是母亲唯一对我的关照和温暖吧。

   父亲家教很严格,吃东西必须在饭桌旁边,除去三顿饭的时间,不许吃东西。所以每顿饭我们都要吃的饱饱的,否则就要挨饿。即使挑食。我的每顿饭的饭量都不小。

   初中了出去上学,哥三个都念初中,那时候我的生活费是每周两元钱,计算下来就是每天4个馒头,那时的我对于多难的数学题都不曾纠结过,只为了这四个馒头三餐的分配倍感苦恼。饥饿感如影随形。但是这份饥饿是隐秘的,直至今日都是父母所不知的。或者正是这种饥饿感让我头脑清醒,面对那些饱餐战饭的对手所向披靡。

   中师校园里的生活,应该是此生最为悠闲的时光了,食堂里的伙食好且不贵,每月的伙食补贴加上奖学金。让我每个学期末饭卡里还有盈余。不为钱发愁,却为每天买饭发愁,千军万马在一个时刻涌入食堂,人声鼎沸,而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种争先恐后,所以都要等到大家都拥挤结束了,才拿着自己的饭盒到橱窗前打剩下的饭菜,十几样菜到此时,基本上就剩下两三样,一般都是土豆片,炒尖椒,麻辣豆腐。后来我发现,即使某一天我排到了前面,也还是会选这三样中的一种,索性大家拥挤的时刻,我在教室看书,十几分钟后,在趋于安静的食堂里,静静的吃我的土豆片或者炒辣椒。即便这样我的体重还是在学期末涨到了120斤。那是我最胖的时候。

    至于大学校园里的关于食物的记忆,大部分应该与画室有关。记得那是一个中秋,叶子和春梅在为找工作而苦恼,我和敏健呢离毕业还远,但是却不能与新的美术老师相处融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弄来了一瓶白酒,熟食,花生,黄瓜,大酱,摆在画室的大桌子上,开喝。叶子和敏健都适可而止了,我和春梅把剩下的全部干掉。我已经找不到北了,回到宿舍蒙头大睡,醒来才发觉,满身都是酒疹。也是从那次才发现自己是对酒精过敏的人。不能见人,只好请假,那时候的校友,现在的老公和另一个男生,带了水果来看我,关切的问我,到底得了什么病,弄得我尴尬至极。同时也觉得莫名其妙,因为那时候我们不是很熟,他的关心让我觉得突兀。

   工作了,住宿自己做饭,我的饭做的还算不错,以至于一个朋友感叹:为什么女人不可以娶媳妇啊,如果可以我可得娶你回家,给我做饭吃!那时候老公在另一个农场,毕业的时候我们还是仅限于校友关系,他与我开玩笑,你离我不远我就放心了,不至于会饿死,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到你的门口看在校友份上,给口饭吃。谁知道一语成箴,我现在成了他专职厨师。

   结婚没有像样的婚礼,只是两个单位的同事凑到一起,吃了一顿饭。房子是租来的,门口有一个不大的小菜园,新婚未过朋友来看我,我头上蒙个手巾,正在翻地。因为烟囱不好用,做饭弄得满屋子的烟尘。后来她说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在车里掉泪,怎么也想不通,那个大学里独行特立的家伙怎么会堕入如此深的红尘里挣扎。

   我和老公一直都是两地,周末才可以小聚。而那时候的路况不好,客车也常常出故障,常会是说回来,却没能回来,一个人对着一桌子菜毫无食欲。夜深到零点还无睡意,于是拆洗被子,把手搓得红红的,折腾到凌晨三点。饿了,煮一碗面,热热的吃了,借着那一点点温暖入睡。周末他不能回来的日子,我毫无怨言,只是在那些一个人的夜晚,变着法的折腾。最惊险的一次是带着六个月的身孕,搬酸菜缸,汲酸菜。当我看着一缸汲好的酸菜自鸣得意的时候,阵阵腹痛让我为自己的任性开始后悔,好在有惊无险。

   再后来孩子出生,好多人都说你一个人带孩子,还要上班,真不知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其实不然,有了孩子之后我的餐桌开始真正的细致起来,会做各种粥,各种鱼松,肉松,各种小炒,开始讲究营养搭配,开始不再挑食,任何饭菜都和儿子吃得香喷喷,热闹闹的。儿子长得胖胖的,我的身体也逐渐强壮。暗夜不再安静,回荡着我和儿子的嬉笑打闹的声音,我给自己生了一个伴儿,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也不能用熬这个字来形容吧。

    孩子到了我当年算计如何吃馒头的年纪,他也出去上学了,我和他在食堂门口告别,那是一个夕阳斜照的傍晚,我看着他消失在人头攒动的人群里,他就这样融入茫茫人海,食堂的饭香阵阵扑鼻而来,我突然感觉到一种难忍的饥饿,似乎整个肺腑都被掏空,世界瞬间模糊,一生的坚强在那一瞬间坍塌。老公在背后揽住我的肩,“孩子总会长大,我还在,以后我天天回家!”

   于是买了车,他真的天天回家,而我对于做饭的兴致消失无踪。他成了我的厨师,早上起来,把我中午的饭菜一起做好,晚上我们一起做晚饭,周末在家的日子,他能做出各种可口的饭菜,而我吃得心安理得。他也做得毫无怨言。人总是要长大,孩子是这样,男人也是这样。

   前段时间和一个大哥哥聊天,他说他们是自生自灭的一代。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很久以前的我怨过我的父母,求学,工作,结婚,我一个人打拼经营,血也好,泪也罢,都是一个人吞咽。可是现在我知道了他们的内心的无能为力,比我的一路打拼更加辛苦。人总有一些路需要一个人走,无人陪伴。

    人生是一场盛宴,我们除了优雅赴宴,别无选择。


感谢阅读

编辑: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9458427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