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创案例 | 香港“惜食堂”:惜食、惜福、惜生活

 健康慢走 2018-12-11

而这一家食堂,却用食物“以爱相连”,每天拯救被浪费掉的5吨食物,贫苦的老人和低收入家庭得以免费吃上温热的饭菜,更让香港学生和市民懂得了“关爱”和“惜食”,明白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义。

(本文参考资料:惜食堂官网、香港01、香港经济日报、李嘉诚基金会官网、文汇报、The News Lens等)

本文长度约3025,阅读全文大概需要4分

新年正月初七,义工们像往常一样,在一家社区中心的免费食堂准备饭菜。

 

突然间,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90岁老人带着水果和白米来拜年,给了大家一个惊喜:“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心如意!

 

这位老人正是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席间他开玩笑说:“我快将成为真正的‘90后’啦。”

 

 

随后,李嘉诚便坐下来和其他老人一起吃饭:“今天三餸一饭,又能和大家一起,真好!

 

木耳枸杞煮白菜,榨菜肉丝炖豆腐……每个菜李嘉诚都吃了个精光,一如中心的名字:惜食堂。

 

得知食堂里的每一样菜,都是用回收来的剩菜和临期肉类做的,他更是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捐出1000万,支持惜食堂拓展社区服务等工作!

 

 

Aim:

       不允许饥饿与浪费并存

“惜食堂”开在九龙半岛的深水埗,这个保留着老城区原貌的地方,却被称为香港的“贫民窟”

 

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摩登大楼节次鳞比,五光十色的霓虹更是让人惊艳。但悬殊的贫富差距,却又让人心酸不已。

 

700万人口中贫困人口超过了120万,也就是说,有六分之一的人在贫困线下挣扎。有100多万人,正深陷食不果腹的贫穷。

港剧中在街上捡纸皮的老婆婆,不只是演戏,而是苦涩的现实。

 

80岁的赵婆婆,早上6点就要出门捡纸皮,一干就是14个小时。每天都不敢休息,不然手停口停,生活就没有着落

 

在垃圾桶里翻到发霉的面包,她却如获至宝,抠掉变质的部分照吃。

 

赵婆婆是深水埗许多老人的缩影,如果他们走不动做不动了,又该怎样活下去?

 

然而,香港每天都有3600吨厨余垃圾被扔进堆填区。

 

当中大部分都是酒楼饭店的垃圾,有的是吃不完的饭菜,更有的食材还没有煮过,只是长得不好看就被扔掉了。

富人不断浪费食物,另一边的穷人却饥饿难忍。有一位富家千金看到这般境况,便思考着,怎样把被丢弃的有用的饭菜再度利用起来,缓解穷人的温饱问题。

 

她就是董爱丽,香港证券界前辈“雪茄王”、众利股票主席董伟的女儿。

 

主修经济学的董爱丽并没有接班帮父亲打理生意,反而设立小宝慈善基金,开展首个食物回收及援助计划,创办了“惜食堂”。

 

 

Approach

用富人不要的食物填饱穷人的肚子

“地球上的资源,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浪费。”虽然她的生活衣食无忧,但一讲到食物被糟蹋的问题,却是坚定而倔强。

 

2011年初,“惜食堂”刚开办之时,便坚信“停止浪费,解决饥饿,以爱相连”的宗旨。

 

商场、超市、酒楼饭店……“惜食堂”团队一家家拜访,劝说商家把剩下的食物交给他们,帮助没饭吃的长者。

 

刚起步时,整个团队加上厨师和行政,还不够20人,愿意捐赠剩食的机构,也只有35家。

 

他们收回来的每一份食物,都要通过严格的安检程序,然后再烹饪成营养均衡的“爱心饭盒”,并将餐食送到有需要的长者手中。

 

 

从开始时每天20份饭,到第二年每日300个饭盒,每一顿的菜,厨师勇哥都认真细致地搭配。

 

少油、少盐、忌辛辣,每一个菜都尽量贴合老人的口味,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还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控制温度。

 

2012年,“惜食堂”在柴湾开设了中央厨房,每天制作2000个饭盒。

 

可知道“惜食堂”的香港人仍然不多,为了维持整个回收计划的运作,团队成员不时还要自掏腰包。

 

直到遇见殿堂级栋笃笑始祖黄子华,“惜食堂”才有了转机。

 

子华不但加入了义工队伍,还给“惜食堂”拍摄了多部宣传片和纪录片,拜访生活贫寒的老人。

 

2013年,“惜食堂”在深水埗增设了中央厨房,第二年更增设了社区中心,每天做6000个盒饭,需要更多义工帮助,而且机构的资金也只够维持一年多的营运。

 

子华便再一次拍纪录短片,到独居老人月婵婆婆家访问。住在天台小屋的月婵婆婆,每天都要走9层楼梯到惜食堂吃饭。

 

“月婵婆婆腿脚关节不好,每日行9层楼吃饭,再行9楼回家,到底有多难,大家自己可以想象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益善,少少无拘,小小的一个饭盒,可以让像月婵婆婆这样的独居老人,在这条楼梯里感受到有人关心。

 

子华呼吁的短片一出,就不断在网上疯传,“惜食堂”的官网更因流量增加而瘫痪。许多热心的市民,都前来报名做义工。

 

如今,在义工们的帮助下,社区中心不但每天都会为老人提供两餐堂食热饭,还会定期为他们办季度生日会或节庆活动、兴趣班,让长者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彩。

 

有些在“惜食堂”用餐的婆婆,也会帮忙摘菜洗菜,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助人又助己。

 

而一些长期患病、行动不便的长者,“惜食堂”则开展了外展天使服务,外展天使们会将温热的饭菜或食物包,亲手送到长者的家里。

 

对于长期只能呆在家里的老人来说,这是他们一天里最为期盼的时刻。因为他们深知,有外展天使的陪伴,自己不会孤单。

 

Action

让所有人都懂得“惜食”

 

后来,在黄子华影响下,支持“惜食堂”的名人也越来越多。张学友义务当“惜食堂”爱心大使,张智霖拍摄“爱包行动”宣传片,教会小朋友珍惜食物,分辨能够捐赠的食物。

 

谢霆锋更是把“惜食堂”带进了自己的节目,从食材准备、烹饪到照顾老人进餐,每一处都温情满满。

 

 

张可颐来到深水埗“惜食堂”九龙厨房,穿上卫生帽,戴上围裙,亲自斩瓜切菜,给独具长者制作爱心饭盒。

TVB节目「街市游乐团」的主持人麦长青、江美仪、滕丽名和陈俊霆更是化身食物回收大使,在街市中穿梭,为惜食堂回收食材,为「惜食全方位」食物回收计划拉开序幕。

 

惜食堂的食物回收队还会到合作的十三个街市回收商户卖剩的食材

 

如果你家里有多出来食物,也可以捐赠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哦。

 

有15个商场会放置“惜食堂”的食品收集箱,只要是没有过期、未开封及没损毁的包装食物,都可以放进去,回收队会用这些食物制作热饭餐或食物包,免费送给有需要的人。

 

如今,“惜食堂”的合作机构已经多达150个,有不少是如百佳超市、国泰航空、宜家家居、KFC、必胜客、湾仔码头等大品牌。

 

每天“惜食堂”的两所中央厨房和一个中央食物处理中心,都会生产出8000份热饭餐和食物包,相当于拯救了近5吨仍可使用的剩食。

 

仅仅是深水埗的社区中心,每天就有超过300人来吃饭。

 

 

加入义工团队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惜食堂”的帮助对象也从长者拓展到了低收入家庭。

每天下午4点半是长者们的用餐时间,而6点钟,附近的低收入家庭就会全家来吃饭。

 

“惜食堂”的免费餐食,大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爸妈就可以用省下来的钱给孩子报名参加兴趣班,拓展视野。

 

做义工在帮到别人之余,其实自己也很开心,这份开心是之前的工作中从未有过的。”“惜食堂”的义工Billy也在工作中,也有了独到的收获。

 

在提供食物之余,“惜食堂”更是非常重视“惜食教育”,和企业、社区合作,开展“绿惜学堂”、“企业天使”计划,举办环保工作坊、讲座、社区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减少食物浪费和关爱长者的推广活动等,呼吁大家减少食物浪费,关爱他人。

 

在社区中心的一楼,“惜食堂”建起了“粒粒皆辛馆”,让参观者透过互动游戏、影片及实战,挖掘“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意义。

 

比如说,透过虚拟现实的影片体会食物被浪费的凄惨过程,体验靠拾荒为生的长者的生活,和老人家聊天,聆听他们的故事,切身体会珍惜食物背后的意义。

9岁的Theo参加了“粒粒皆辛馆”的体验活动后,和6岁的弟弟策划了一场筹款活动。

兄弟俩将售卖曲奇饼干和柠檬汁的2150港币捐给惜食堂,还提供了预购服务,尽量将食物浪费减少到最少。

 

“我长大后想帮助有需要的人。”一位受助小女孩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关怀弱势群体、珍惜每一份食物,从一粒米开始“与爱相连”的惜食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