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磊晶 | 六爷爷的烟袋(散文)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2-26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档案

张磊晶 绝句小说学会(筹委会)执行会长,代表作诗歌《最后一只云雀》。有作品入选《世界汉语文学经典微诗一百家》《北疆芳华》等书,作品散见于《星星.散文诗》、美国《伊利华报》、加拿大《中华导报》、德国《欧华导报》《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国防时报》《南方周末》《北方时报》《中国寓言》《运河》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文三百余篇。

六爷爷的烟袋

黑龙江鸡西 张磊晶

小时候,村里的队长是爸爸的朋友,我叫他刘大爷。刘大爷比爸爸大十几岁,儿女都在外地,冬天里无事可做,他喜欢到我家串门坐坐,大爷家有个火盆,每到冬天晚上,有时会埋上几个土豆,或者烤几个粘豆包,刘大爷特别喜欢我和弟弟,所以经常唤我们去他家吃土豆和豆包。

刘大娘比刘大爷年长七岁,嘴角始终叼个足有一尺长的烟袋,坐在火盆旁,“吧嗒吧嗒”抽烟,很少言语。因此得绰号“大烟袋”。村里人年长一点的都喊她绰号,她也乐得应答。

说起烟袋,都知道东北三大怪,其中一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四十多年,还真没见过哪家的大姑娘叼个烟袋。

先提到刘大娘的烟袋一尺长,觉得够长了吧,事实上这不是我见到最长的烟袋,要说最长的烟袋是六爷爷的烟袋。
六爷爷是我爷爷的大哥,大家族中排行第六,因此孙辈们都叫他六爷爷。六爷爷年轻时鼻直口方,绝对是美男子,一辈子穿对襟盘扣的中式服装,他说这衣服穿着没约束,舒服,坚决不穿中山装以及制服等现代服装,他做事风格就像选择衣服一样,也是老派作风。

一家人围桌吃饭,要有主次,长者不入座,小辈不许先坐,家有客人,小孩不得入席。
六爷爷也有一个烟袋,刘大娘的烟袋与他的烟袋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每到夜晚,儿孙下班、放学回来,他呼这个,唤那个帮他点烟袋,因为他的烟袋正好一米长,一边吸烟一边点火,他自己的胳膊根本够不着。
有一次,我问他:“六爷爷,六爷爷,白天您一个人在家时,谁给您点烟啊?”

六爷爷“吧嗒吧嗒”两口烟,伸手从裤兜里掏出一个一拃长的小烟袋,我一看,乐了:“六爷爷,您这不是折腾人嘛?您就用这小烟袋抽烟得了呗!”
六爷爷眼一瞪,老派作风上来了:“不给我点烟,你们这些小崽子呆着干嘛?”

后来我偷偷对叔叔说:“六爷爷的烟袋太长了,到了晚上就一会儿喊这个,一会儿喊那个去点烟。”
结果身为市建材局长的叔叔回答和六爷爷的回答如出一辙,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婶婶在一旁笑着说:“傻丫头,你叔叔是有名的孝子,他老是劝你爷爷戒烟,结果阻止不了,托人给你爷爷特意制作了这个大烟袋,说是烟袋杆长起过滤作用,减少摄入尼古丁。”
“哦,原来如此!”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一米长的烟袋是叔叔送给六爷爷的。

六爷爷于2000年夏季去世,享年88岁。

前几年去叔叔家,在叔叔的书房里,我又见到了那个烟袋,我很惊奇,没想到它居然还在!婶婶说:“你爷爷的宝贝,你叔叔可不舍得扔呢!”

一米长的烟袋珍藏叔叔的房间,静静地守候岁月的变迁……

在线编辑:林兆丰

顾问:卢伟光:作家 《鸡西矿工报》副总编辑

            孙文斌:小说家

            沈晓密:散文家

            秦    萌:《北方时报》“乡雪版“”编辑

            郭亚楠:作家 《创业者》编辑

            白    雪:作家

主编: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