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封头条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2-26 发布于河南
#开封头条# 一天三顿饭的习惯是从我们开封兴起的
    看似平常的一日三餐在一千年以前是不能想象的,中国从汉朝的时候在城市管理方面,使用的是“坊”、“市”制,“坊”是相对封闭供人居住的地方,“市”是商品交换的地方,“坊”和“市”是严格分开的,高中时学的《木兰诗》里就有对市的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那时的街道两边是不允许开门的,如果你想在街道上临街开门,除非你是三品以上的顶级高官,城市被若干个纵横交错的街道分割成很多个“坊”,天一黑,进出各个“坊”的大门就被关闭,并由士兵巡逻把守,居民们不能随意走动。那时的人们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一天只吃两顿饭,天一黑,就两字“睡觉”,夜生活只存在于高官巨贾之家,和贫民百姓没关系,到了宋朝的时候,这一切就不一样了。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包容、最文化、最富足、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如果不谈军事,只说经济,宋朝的综合国力是超过盛唐的。据国外知名的经济学家测算,宋朝的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正是宋朝商业的空前繁荣,以及对各个阶层的极具包容 ,让北宋的开封城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坊”和“市”的壁垒,“坊”里临街的房子可以向有街道的一面开门了,生意人开始在这样的房子里做买卖,把守各个坊门的士兵被撤走,“坊”和“市”开始了大融合。生意的兴隆带来了民间的富裕,有了钱的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提高了,夜晚可以不只被用做睡觉,北宋开封的夜晚开始绚烂起来,人们开始流连于火树银花之间,沉醉在一夜鱼龙舞的酣畅之中,有了夜生活,也就有了对晚上这一顿饭的需求。并且,这顿宵夜也迅速的从开封流传至全国各地,从此,中国人开始有了吃三顿饭的习惯。
    这时有人会问,北宋以前就没有人吃晚上饭吗?当然有,但它只限于当时社会的最顶层人物,普通人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从北宋开始,老百姓富裕了,开始参与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晚饭开始在各个阶层流行,这一习惯才开始在全社会得到确立。
    都说北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最文华风流的时代,北宋朝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任何朝代都有能臣良弼出现,但和宋朝比他们身上都缺了点文化性,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这些人不仅是北宋的顶级高官,他们更是中国的文化泰斗。并且从宋太宗赵光义推行和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及重文抑武思想的主导下,北宋的文人过上了极其风雅和奢靡的生活。从他们的吃上,就能深刻的体会这一点。
    中国人在吃上开始理论化系统化真正吃出花样,是从北宋的开封开始的。曾经听一个豫菜的前辈聊过,豫菜不在中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中,为什么?因为豫菜是中国菜系之母,从北宋开始中国人在吃上开始精致起来,当时开封是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汴河、蔡河、金水河的水运让开封成为五洲通衢的中心,五湖四海的人云集在开封,四川人爱辣、山西人爱酸,南方人爱甜,北方人爱咸,如何让全国各地的人喜欢开封的口味呢?于是,当时的开封人创造了“五味调和”的口味,叫不甜、不辣、不酸、不咸,也可以说是,也甜、也辣、也酸、也咸,任何人在开封都能吃的惯,吃的舒服。其实豫菜才是中国最早的菜系。
    宋朝不仅开启了菜系之先河,也确实吃出了花样。神童晏殊成名后,正史里记载,他家未尝一日不宴饮,家里的酒宴从早到晚一直就没停过,有新朋友来,换上新的酒菜继续喝。寇准喜欢亮亮堂堂的聚会,酒宴上点满了蜡烛,家里的酒宴散去以后,地上到处是没有燃尽的蜡烛,和斑斑驳驳的烛泪,这些大块大块的残烛时常就会把人绊倒。宋朝的高官宋祁不想让酒宴有时间上的压迫感,喜欢将酒宴用曼帐层层的包裹起来,人们在这一层层的曼帐里轻歌曼舞、投觚欢饮,根本不知道外边是白天还是黑夜。
    北宋的富足,还让开封城里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同样有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箫鼓喧空,几家夜宴。并且,周桥的边上就是夜市,夜市的喧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了,收夜市摊的人,和出早市摊的人常常会连在一起。
    上边描述的生活象极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就是从哪时候开始的。正是北宋朝的富足和包容为我们创造了灿烂的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这些习惯被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