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年话龙之一——龙的释义

 石岩里人_牛歌 2023-02-26 发布于江苏

2012-01-23 21:27:38

今年是龙年。根据网络资料,我整理了这一系列,供博友们参阅。
【原创】龙年话龙之一——龙的释义 - 天涯比邻 - 天涯比邻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是万兽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龙平时住在水里,春分时节登天化雨滋润禾苗。

   龙的形象相当泛化,但标准的龙形体现在帝王身上。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原创】龙年话龙之一——龙的释义 - 天涯比邻 - 天涯比邻

   在我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因此有“九像九不像”的形象。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 一种说法是: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可以看出,最初的“龙”并非虚拟的动物,而是行动迅速,能够作为人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各种动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记载不连续、传说无证物,人们无从求证究竟有哪些动物被称为“龙”,只好把多种动物综合为一个名称“龙”,“龙”也就成了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具备了多种动物的性能。随着传说,“龙”也就成了无所不能的动物。封建社会,被神化的“龙”成为最高权位的象征,为皇家所专用。如今,成为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标志。

   龙有很多种:有鳞的叫蛟龙,无角的叫螭(chi)龙,有角的叫虬(qiu)龙,有翅膀的叫应龙。蛟龙、螭龙、虬、虬龙、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
  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
为多。
  在先民的心目中,龙既然是神物,当然也就在观念上将龙同祥瑞联系到一起了。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也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
、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又如在节令食俗上,早在元代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这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清代时,人们在“龙抬头”这一天还要用白灰从门外蜿蜒撒入厨房,并绕水缸一周,名为引龙回。此外,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
  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原创】龙年话龙之一——龙的释义 - 天涯比邻 - 天涯比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