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道德经》(26)—— 第二十一章(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在下不敏 2023-02-26 发布于四川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大家好,本期我们继续分享《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上期我们谈了“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真正的德就是处处时时不离道,不背道。也就是说人的一切作为皆以大道生生不息之造化为根本,而非以自己对人、事、物的好恶分别,才叫做有德。

可是究竟什么是道呢?道对人来说又有怎样的用呢?接下来老子就为我们揭示圣人所验证到的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之为物”,说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啊?

道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办法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去认识祂,唯一可以去了解的,就只有我们的心了,即用心的觉知功能去了解祂,所以老子说“惟恍惟惚”。

“恍”,一个竖心加一个光,内心不昧的意思。

“惚”,一个竖心加一个忽,内心自由自在,没有贪嗔好恶的捆绑的意思。

所以,”所表达的是内心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内在的觉知正处于一种正常“工作”的状态。

因此,从老子的“惟恍惟惚”中,我们可以读出两层含义:

其一是对身中道的认识,只能是用心去内观觉照,而不是用脑袋去思维,用逻辑去推导,更无法用眼耳鼻舌身去了解。

其二是惟有保持内心本来的明觉,惟有保持内心本来的清净,方才可以通过觉知去认识身中的道。

而对于习惯于用脑的我们来说,心的知能力几乎丧失殆尽,究竟怎么觉、怎么照?或者尽管也尝试觉了、照了,可还是不知道身中的那个道究竟在那里,道的感觉究竟是怎样的。

这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执着于外在有形有相的东西,而忽略掉了内在无形无相的道,以至于让我们的本应灵敏无比的觉知功能被好恶分别的知见所障碍,因而没办法去觉知到身中的那个道。

所以,佛家讲“明心见性”,惟有把心上的各种贪嗔好恶的知见、习性卸除,身中的那个道方能得以显现。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惚兮恍兮”,指返观觉照时,内心处于觉知的一种状态。

心没有了贪嗔好恶分别知见的遮蔽,以及习性的障碍和捆绑,心的觉知功能就可以正常“工作”。而“工作”的第一个“成果”就是对道产生了一种觉受,而这个觉受就是老子所说的“象”。

因此,“象”说的是在身中或动或静所带给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攀附任何的分别取舍知见,只是在身中的动、静实相。

比如胸口那股或冷或热,或急或缓的气的感觉,比如静坐、站桩时身体各个部位的酸、痛、麻、痒等的感觉。这些感觉在尚未攀附任何的分别知见时,就可以称其为“象”

当然作为初学因分别取舍的知见及习性并没有完全拿下,还有很多的遮蔽和障碍,所以内观觉照的“象”无法与老子所说的“象”相比,它太粗糙,太浅薄!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恍兮惚兮”,同样也是指返观觉照时,内心处于觉知的一种状态

“其中有物”,“物”在这里是不确定是什么东西的意思,只知道一定有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

打个比方吧,若把电路里的电,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作是我们身中的那个道,然后把电路,以及各种用电设备等有形有相的东西来比作是我们的身体,那么这些有形有相的用电设备靠什么来运转?靠电。

那电是个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只知道它可以让洗衣机洗衣服,让扫地机扫地,让电饭锅煮饭等等。

因此,这些用电设备中是不是有个东西存在啊?有一个推动用电设备运转的力量存在,这个力量就是老子这里所说的“物”。

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中有一股造化的力量,这股造化的力量可以让我们从精卵的结合,然后逐渐长出身体的各种器官,然后出生,然后长大。

这股造化的力量还可以让我们所吃的食物变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滋养我们的身体。这股造化的力量还可以将我们身体不需要的垃圾、毒素进行加工并从不同的出口排出体外。

…………

当然,这股造化的力量的功用远远不止这些,只不过为了方便举例说明老子所说的“物”所表达的意思。

而要真正了解、认识、体验这股造化力量的神奇与圆满,惟有真正进入实修,通过实修实证,才能真正领略我们身中生生不息之本性造化的神奇和俱足。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深远而不可测。

“冥”,幽暗而难以窥见。

“窈兮冥兮”是表达道的不可捉摸,不可见闻的意思。

“其中有精”,“精”,看似不起眼,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东西,就称为“精”。

我们身中那股力量,也就是那股天地所赋予的气里面,所蕴含的生生不息之造化规则,就是老子这里所说的“精”。

这个“精”,也就是我们本性所蕴含造化规则,俱足一切可能,深不可测,没有办法窥其全貌,窥其究竟,因而老子用“窈兮冥兮”来形容。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说我们本性所蕴含的造化规则虽然不能窥其全貌,不能窥其究竟,但祂的的确确存在,而且从来都不会爽约

比如我们长期熬夜,身体就一定会出问题;长期吃垃圾食品,身体也一定会出问题;长期坚持正确的方式静坐、站桩,身体一定会获得健康等等,这些造化规则我们无法知道还有多少,还有多精密,还有多神奇,还有多圆满等等,但是它们却真真正正的存在,而且只要触发一定的条件,必然得到一定的结果,就叫“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其名不去”,这里的“名”代指道,“不去”,不离开的意思。

“以阅众甫”,“阅”,禀的意思。“众甫”这里比喻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

因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道一直就在我们身中,从未离开过,我们的这个肉身也好,或者是我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所有的念头等等,这些或者有形,或者无形但却有相的东西,都是禀受我们身中的这个无形无相的道而生。

这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在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有形有相的东西,它们只是大道造化的产物。要什么,不要什么,不在于我们追逐什么或抗拒什么,追逐与抗拒其实都没有任何的用,只是白白消耗掉我们的精气神。

而决定我们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的关键只在于选择,选择怎样的因,就会结出怎样的果,选择“惟道是从”,那么结出的就是佛果,选择背道而驰,那么结出的就是六道轮回的果。

所以老子接着说: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意思是说我为什么知道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的来由,就是因为我懂得无中生有的这个大道造化规则。

这也就是老子为何要教人们“惟道是从”的原因所在。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