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品茶的心情

 一中大语文 2023-02-26 发布于福建

【原创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曾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对此,你认同吗?请谈谈你的思考与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是一则比喻型的新材料作文,把经历人生的心态,比作品茶,围绕“人生如茶”的主题展开。“昂贵的茶”即人生对物质的追求,而“喝茶的心情”即对待人生的态度。考生应懂得如何去辨析“昂贵的茶”与“品茶的心情”之间的对立关系,才能阐释“人生如茶”的深刻涵义。这类作文题,考查的是让考生从名言中去提取相关信息,从而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进而引导考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构思角度】

①不要用标签来限制人生。从人生的价值与物质追求的角度出发,价格标签即“昂贵的茶”,往往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忘记了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盲目地追求,最后无非就是限制了自己人生的发展。

②“茶”味人生,值得品尝。从人生起伏的现状与面对的态度角度出发,“人生如茶”,不只是只有我们喜欢的味道,我们只有懂得好好品尝,才知道,人生的丰富,正在它的多种滋味,韵味才流长。

③端正态度,坦然面对。从人生的价值或与面对的态度角度出发,“喝茶的心情”决定了面对人生的态度,只有用坦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问题作文】

人生如茶,静心以待

三毛说过:“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生命,第二道茶香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品茶亦是在品味人生,而人生如茶,茶本性苦而后甘,人生亦苦,回味而后淡定从容。而人生之痛之乐亦如茶,开始浓酽,但始终将被岁月的活水冲淡。而在茫茫人海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奉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后半部分,在引出本文的观点时,已经偏题,得略做修改。)

林清玄将茶比喻人生:“茶,一定要用势水烫过才有味道,一定要三起三落,起时像万里飘萍,落的时候如刀枪林立。”而这一过程,茶叶本身的好坏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不管你喝什么茶,你都可以从那里进入人生的道路,看到有味道的部分,从中品味人生,在沉沉浮浮中,选择清淡和超然,让人有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人生。

人生如茶,有起伏才有淡定,有痛苦才有馨香。林清玄曾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而喝茶的心情往往是一种“心体澄彻,意气和平”的心情。正如《菜根谭》中:“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这种“喝茶的心情”,不正来自于对各种欲望的“断舍离”吗?不正体现了经历人生浮沉后的平常心吗?不正是夜深到众音沉默之际,独自在清静中品茗的茶禅静心吗?人生如茶,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世俗的心品茶,难免执着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和质朴。而茶有了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与情。用一颗平静的心品茶,平凡中见滋味,苦涩里有幽香。(阐释“为什么”时,论证中偏向“喝茶的心情”,而没有与“昂贵的茶”两者进行辨析,观点不够突出。)

人生如茶,喝的是心境,品的是情调。人的一生不只是为了谋生,灵魂需要解脱欲望的捆绑,从最底层出发,走向心灵之路,也就是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保持住浪漫的精神,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而非表面的价格。正如诸葛亮所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古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再到近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面,一心于文学之中。文化传播者李子柒,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用一颗热爱生活,从容的心去传播文化,面对生活。他们心怀恬淡如流水行云,享受己有,这样生活才是真实且充盈的。古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别走的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我们应静下心来生活,用心去细品其中的滋味。(阐释“怎么做”时,所举的例证过于繁琐且单一,从而使观点不够鲜明,条理不够清晰。)

人生如茶,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从忙碌,盲目和茫然世界中退后一步,让心灵回到宁静状态,而那能静静地坐下来,慢慢地品一杯茶的心情,才是人生最需要的。

【技巧点拨】

本文把“人生”与“静心”联系起来,并展开论述,例证充实,论证有力。在论述中,运用了名言论证、举例例证等论证手法,来阐述品人生与品茶之间的关系。语言优美,思路清晰。

但是,整体结构上,也有其不足:

1. 开头引用名言论证,阐述观点,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很明显观点不够统一,得进行修改。

2. 第三段在论证过程中,并没有抓住材料关键词的对立面进行两者权衡辨析,从而使文章缺少思辨性。

3. 第四段在举例过程中,例证过于啰嗦又单一,从而使文章的观点不够鲜明。

【升格建议】

1. 为了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得把偏题的部分直接删去,回扣论点。

2. 为了使论证的逻辑更缜密,得把材料关键词的对立面进行两者权衡辨析,这样才能把比喻义和本义阐释清楚。

3.  为了使行文更流畅自然,得把举例论证的相关语句进行删改成统一格式,这样才能使观点更加鲜明。

【升格作文】

人生如茶,静心以待

三毛说过:“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生命,第二道茶香似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品茶亦是在品味人生,而人生如茶,茶本性苦而后甘,人生亦苦,回味而后淡定从容。而人生之痛之乐亦如茶,开始浓酽,但始终将被岁月的活水冲淡。所以,面对如“茶”的人生,要懂得静心以待。

林清玄将茶比喻人生:“茶,一定要用势水烫过才有味道,一定要三起三落,起时像万里飘萍,落的时候如刀枪林立。”而这一过程,茶叶本身的好坏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不管你喝什么茶,你都可以从那里进入人生的道路,看到有味道的部分,从中品味人生,在沉沉浮浮中,选择清淡和超然,让人有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人生。

人生如茶,有起伏才有淡定,有痛苦才有馨香。《菜根谭》有言:“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喝茶的心情往往就是这么一种“心体澄彻,意气和平”的心情。如果你过于看重茶的价格,那么你就很容易忽略茶本身的品质。正如你我的人生一样,当你我过于执着于物质的享受,那么自然就会忽略人生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喝茶的心情”才是面对如“茶”的人生最需要准备的。这种“喝茶的心情”,不正来自于对各种欲望的“断舍离”吗?不正体现了经历人生浮沉后的平常心吗?用一颗平静的心品茶,平凡中见滋味,苦涩里有幽香。

人生如茶,喝的是心境,品的是情调。人的一生不只是为了谋生,灵魂需要解脱欲望的捆绑,这样才能保持住浪漫的精神,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而非表面的价格。正如诸葛亮所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古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的陶渊明,到近代文学大师甘于“寂寞”醉心文学研究的钱钟书,再到把全部身家都捐献给中华古典诗词的叶嘉莹……他们都心怀恬淡如流水行云,把生活过得真实且充盈。古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别走的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我们应不要被浮躁的万千世界裹挟着向前,应静下心来生活,用心去细品其中的滋味,经营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如茶,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从忙碌,盲目和茫然世界中退后一步,用品茶的心情,静心以待,这才是人生最需要的。

【精彩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首先引用名言论证,围绕材料关键词“人生如茶”,提出论点,面对如“茶”的人生,要懂得静心以待;接着运用名言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手法,按照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论述,论证得当,举例准确;最后进行呼吁,紧扣论点,升华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