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钼(Mo)

 旭出本元 2023-02-26 发布于山东

单元素的生理意义 / 2020-09-11 17:40:33

        钼是第42号元素,原子量为95,96。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固氮作用必须要有微量元素钼参与,后又发现一位24岁青年,长期依靠全肠外营养维持生存,出现一系列缺钼症状: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夜盲,继而全身水肿、嗜睡,昏迷不醒。补充微量元素钼后,症状消失。微量元素钼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哺乳动物3种金属硫蛋白(黄嘌昤氧化酶、醛氧化酶、硫化物酶)的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反应中,钼是形成尿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内的细胞呼吸、核蛋白代谢都有密切关系。成年人体内含钼总量约9毫克,数量虽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却很重要。钼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及体液中,其中以肝、肾、骨和皮肤中含量较高。钼在肠道内易于被吸收,主要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量经胆汁由大便排出。钼在氮进入植物乃至和动物结合的主要途径中起着核心作用,钼在人体内能破坏或抑制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是一种有实用意义的抗癌元素,是生物体必需微量元素中一颗灿烂的明星。


(一)钼的主要生理功能

1.钼是黄嘌岭氧化酶、醛氧化酶和硫化物酶的组分,对机体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嘌昤物质及含硫氨基酸的代谢有重要作用。

2.钼能催化肝脏铁蛋白中的铁释放,加速铁进入血浆的过程,活化铁质,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防止贫血。钼还参与人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促进发育。

3.钼对维持心肌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是心肌中某些酶的组分,并且是维持动脉壁弹性臼必要对维持心肌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是心肌中某些酶的组分,并且是维持动脉壁弹性的必要要元素之一。可保护心脏、调节心律,预防心血管疾病

4.钼与氟协作可增加骨密度和骨中钙、镁的含量,预防肾结石和龋齿的发生。牙齿珐琅质有较丰富的铝,研究表明,钼有明显的防龋齿作用。缺钼的地区,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很高,补充含钼食品后,龋齿得到有效的防治。

5.钼能预防癌症,加速致癌物质的分解和排泄。钼能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在人体内的吸收并加速其排泄,并能保护正常细胞遗传因子不受致癌物质的侵袭。亚硝胺多是由食物特别是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合成的。钼是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重要组分,有催化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化为植物蛋白质的作用。

6.钼有抑制雌激素、孕酮受体活化的作用。

7.钼与铜在生物学上有拮抗作用,铜能桔抗钼的毒性,而钼能阻碍铜的吸收。

(二)缺乏钼的危害

1.人体缺乏钼可使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导致缺铁性贫血、疲劳。

2.尿酸代谢障碍,易形成肾和尿路结石、龋齿。

3.可能使中年以后的男人性无能。

4.缺钼会使心肌缺氧而导致心跳加速、心悸、呼吸急促、躁毒不安等症。

5.孕妇早期缺钼易引起胎儿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6.缺钼严重时会患食管癌、肝癌、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及各种消化系统癌症。

(三)人体对钼的需要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膳食钼的摄取量

分组

每日适宜摄入量

6个月以内婴儿

0.03~0.06毫克

1岁以内

0.04~0.08毫克

1岁以上

0.05~0.10毫克

4岁以上

0.06~0.15毫克

7岁以上

0.10~0.30毫克

11岁以上至成年人

0.15~0. 50毫克

(四)需补充钼的人群

1.缺铁性贫血者:钼可帮助身体中的铁质吸利用,以达到造血、预防贫血的作用。

2.营养不良者:钼可协助糖类和脂肪代谢,帮助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3.血中铜含量过高者:钼可帮忙消除体内过多的铜,有建议用钼辅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及铜中毒。

4.被严重灼伤或受了外伤的人。

5.想要预防癌症者:钼可加速致癌物质的分解和排泄、并使亚硝胺还原而失去致癌毒性,故能有效防治癌症。

(五)钼过量的危害

1.钼会造成痛风、关节痛或畸形、肾脏受损。

2.钼过多影响铜、钙及磷的代谢,钼与铜形成难溶的钼化铜而不能被利用,同时干扰钙和磷的代谢,出现骨骼代谢紊乱,儿童患佝偻病及软骨病。

3.钼与锌、锰、钻等元素也存在相互拮抗抑制的作用。

(六)摄取须知

1.虽然钼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矿物质,但并不需要特别补充钼制剂,除非所摄取的食物来源产是属于不肥沃的土地。

2.应尽量摄取未精制的食物,食物越精细,含钼量就越少。

3.因为热度与湿气可能会改变钼的作用,因此食材保存时要放在通风阴凉处,应当吃天然的食物,能够生吃的就尽量生吃。

4.增加硫的摄取会降低体内钼的浓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