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玉‖一个现代版的梁祝故事

 昵称70808387 2023-02-26 发布于山东

 


一个现代版的梁祝故事

作者:问玉

柳青青是医院的眼科专家。她身上散发着中年知识女性的典雅睿智。工作认真少言寡语。愈不惑之年纪仍然末婚。由于她的"孤傲,"同事们对她的背景知之甚少。因为她是人才招聘来上海的。
         
事情要从头说起:文革后期,医学院老五届学生,从文革的狂热趋于稳定。六四届的学生们已进入医院实习状态。一天中午在实习医院的手术室里,各个房间都结束了各自的手术,医学院实习的柳青青,最后一个换下手术衣准备出门时,在手术室门口的一个手术间,看到一个浑身泥土,上身穿着印有大大号码及獄字服装的年轻男子,躺在狹窄的手术床上,左手臂从手腕处断裂,在等待下午上班时手术处理。看见他的服装及满身满脸的灰尘,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病人,只是用同情的眼神看了一眼面色苍白,且因痛疼蹙眉闭眼的伤者,伤的很重创面还在渗血,她看到伤者痛苦的样子,心想:下午二点半才上班,他该怎么熬过这个漫长的中午啊……。她心痛地想着,但自知无能为力,知趣的走开了。门外有个獄警坐在连椅上守候。这个躺在手术台上的人,柳青青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当年那个开朗好学,能讲一口流利英语,凡事爱较真的潇洒青年。她们在入校时就一见钟情的恋人。
躺在手术台上的王铮,仓白的脸上正因为痛疼,冒着细密的汗珠。他无力的闭着眼睛,听见细碎的脚步声,他睁开双眼看到了他今生最美好的一幕:一只蝴蝶🦋飞过他的心窝,她不是一般的蝴蝶,是在大学里他最喜欢的那只蝴蝶。他们在学校时形影不离。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图书馆,一起看书学习。可惜,鉴于目前的自身状态,他没敢出声,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看,她没有认出自已,他感到庆幸感到心酸。美好的一幕转舜即逝,他目送着这只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他心中五味杂陈……!暗自流下这十几年来第一次伤心的泪水。
毕业后柳青青为了找到王铮,到处打听他的下落久久无果。不但她不了解,其实全班同学都不了解王铮后来被开除学籍,锒铛入狱的结果。         
一九六四年新入学的大学生王铮,是个性格开朗乐观好学的人。这与他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有关。他6岁随父母从美国回到上海。父亲是留美的医学慱士。立志回国为自己的同胞服务。几经周折回国后,在上海一家大医院成为外科第一刀。妈妈在医院做了护理部主任。受家庭影响高中毕业他也报考了医学院,立志做父亲的接班人。六五年至六六年上半年,农村正在搞四清运动,。城市政治环境略显平静,但政治学习和各种政治报告,必须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讨论理解。一次讨论走红专道路的报告时,有个激进的同学发言说:“没有阶级感情革命的热情,学不好专业知识”。王铮说:“光凭阶级感情革命的热情,不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也当不了好医生。”这个同学不同意王铮的意见,说:“没有专业技术只要思想立场正确,一样能给病人治好病!”王铮一听激动地说:“好吧!你把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或断了胳膊腿的人抬到政治教研室去,看看他们能把病人治好吧”!““你这是狡辩!”这个同学也激动不己。其它同学也争相发言。“干什么吆喝什么。当大夫的医术不精,就算你政治觉悟再高也无济于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十分激烈。主持会议的班干部明确表态:“必须走红与专的道路,没有紅为前提,专又何来专又何用!……"有些同学心里支持王铮,此时也不敢明确表态了。这场红与专的讨论,在文革前期已经引发学校的关注,继而文革开始了,揪出地富反坏右打倒封资修!在风口浪尖上的学生王铮,也成为批判中的头号靶子。包括他父母及全家的海外归国,也是革命小将们必批必究的问题,大字报铺天盖地。如:王铮你们家为什么从美国回来?回国有什么阴谋?美将特务给了你们什么任务?把你们家的电台交出来……等等无中生有的可笑的问题。
王铮与学校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一起关押批斗,文革进行一段时间后,又转入下一个阶段,学生们成立红卫兵等各种名称的革命组织。同学柳青青,此刻也正因为自己走资派的父亲,被划为黑五类,没有参加红卫兵的资格。因此对王铮的遭遇一畴末展。运动发生了变化,学生们开始大串连。王铮被解除关押。他在学校无人过问,就自行回到上海。此时父母也因同样原因及学术权威的帽子,被停止工作接受批斗劳改,只发少量生活费,王铮只好求助街道革命委员会,给自己找点事做,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这样王铮被临时安排进了街道塑料制品加工厂,制作塑料床单。这种塑料床单,在那段凭布票买布的时代,在全国各地很受欢迎。王铮在厂里的工序是最后一道,包装整理。他感觉每批产品质量都有不同,时好时坏。如最近这批产品,天天闻到一股剌鼻的味道,于是他忍不住向厂革命委员会提建议:"不应光注意产量还应注意质量,不然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下他又惹祸上身啦。造反派革命委员会的头头说:"你一个反革命资产阶级,外国特务、反动学术权威的狗崽仔,还想搞乱我们的革命事业!你这是明目张胆的向我们无产阶级进攻!他反驳说:“这不是进攻,是革命建议!你们为什么不能接受正确的批评建议”。造反派头头气急败坏地说:"我看你就是地道的反革命!你这就是向无产阶级进攻,你没有发言权,必须法办接受无产阶级专政!"
他被以现行反革命罪逮捕入狱判刑十年。学校开除了他的学籍。
柳青青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贫困地区,一个新建县医院。从此天各一方失去联系。
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医学院六四级的同学第一次同学聚会。柳青青接到通知心如潮涌。希望在这次聚会上,能见到或打听到王铮的消息。由于县城交通不便,赶到学校时成为最后一个到达的人,但她仍然一眼就认出坐在后排,明显消瘦略显疲惫的王铮。王铮也认出了她,招手让她坐在自己旁边。还没有來得及问候,招集人前班长,就开始了聚会发言。之后指着后排的王铮说:"大家还记得他吗?我们的同学王铮?在文革中他受到迫害,但他没有消极,现在是上海市的优秀教师"。王铮站起来虽背略有弯曲,却仍然一脸阳光的颌首温笑着说:感谢大家还记得我!虽然在文革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却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我不后悔不难过。他轻咳一下后,娓娓道来说出在医院手术室里,与柳青青奇遇的悲剧性一幕……。让在场的所有同学为之惊讶希嘘!让坐在旁边的柳青青紧紧抓住王铮的手痛哭流涕!同学们都称:是缘分这根红线,让他们在手术室相遇的。
过后 ,两个苦命的恋人终于坐在一起互诉衷肠。王铮问:"你的他好吗?"她说:"没有他,你的她好吗?"王铮说:"差点有,我不配。""差点有是什么意思?"他慢慢地直了直一直弯着的腰背说:我当年因现行反革命罪入狱后,一直觉得太冤了!当时自己年轻气盛,受不了那种非人待遇。处处反抗处处碰壁。直到那次搬砖时被砸伤,从医院回监狱后,经常去卫生室换药拿药,与卫生室的邓平医生熟悉了,她父亲是劳改局局长。她知道我与其他刑事犯不一样。愿意与我聊天,久之她劝我说:"你的问题我看出來了;还是受你的家庭,与来自美国有关,思想观念不同,认识问题的立场不同。你虽然不反对社会主义,不反对共产党,但是你认为的认为是不对的。要改变认识问题的角度。习惯咱们国家的一切服从,你才能站住脚立住地。我通过我的父亲,查看了你的案卷,你和你的父母一样,都是愿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付出的,是怀着普恵主义的好人。"我感谢她的理解。有一次临走她交给我一封信,是一封情书。甚至信中还写道,如果我愿意,她可以通过她的父亲给我减刑出狱。她说我的案卷中根本找不到足以证明,犯有现行反革命的罪证。邓医生人长的漂亮心地善良。但我考虑了很久没有答应。还是坐滿十年刑期,七七年出獄。人是生而自由的,生命中最残酷的折磨不是肉体而是精神!我挻过来了。
当然我的冤假错案已经平反了。但我还是从前的我吗?回不去了……。我只能顺应时代潮流,做了我最熟悉的工作教英语。他们相对无语默默垂泪,情难断意难平。柳青青主动提出:"我们结婚吧!"他说:."我们相爱需要那张纸吗?"."当然需要!"柳青青急切的说。他見柳青青激动地脸都红了,说:"等等再说吧。""为什么还要等?"他无言以对,只好实情相告说:"我近期身体健康出了点状况,还在进一步检查中。."这时柳青青才注意到,在交谈中他不时的咳嗽。而且见他面色苍白且显得非常疲惫。柳青青当即决定回县医院请长假,或直接辞职,來上海照顾他。他虽心有不忍,但也割舍不下他俩形影相随的时光,即默默认同了柳青青的决定。
他的病情发展很快,肺癌晚期且有多器官转移。尽管上海有大医院,还有他那年迈的,有丰富医疗経验的父母,都没能挽回他尚且年轻的生命!柳青青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看着他无以言表的悲伤、创痛、酸楚以及对自己的万般不舍心疼如绞!他无奈地走了……。
过去柳青青怀着希望是在寻找,现在他走了,她心恢意冷情痴意切,却再也无处寻觅。因而深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家人见状只好联系远在国外的亲戚,让柳青青远度重洋,忘却烦恼。八年后,她带着医学博士的头御回来了。但这里没了她的那个真爱。形同孤雁形单影只,心无所依的漂荡在上海与谁言说……。她只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从此用心灵与逝去的恋人相伴。 

 




【作者简介】 


刘成玉,山东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年愈古稀,退休后重拾爱好,愿用笔宣传正能量。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旧稿(之前在公众号刊推过的作品)新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大数据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更多了解请点击:

温馨提示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