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层逻辑之逆向思维

 饮罢风轻扬 2023-02-26 发布于北京

『写在前面的话』

什么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有什么帮助?

如何践行?

『正文』

什么是逆向思维?

我们常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狭义的逆向思维。而一切非惯性思维、或非常规想法都可理解为广义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包括观察、思考、判断、决策四个逐步推进的步骤,最终作为行动的指南。除了可以连续使用四个步骤,也可以单独使用某个步骤,或其中两项、三项相互结合。逆向的过程可以发生在某一个步骤,也可以发生在所有步骤。甚至在完成最后一步之后,再返回起始,既是验证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完善思维过程的过程。

逆向思维包括事物的对立面,比如正反、得失、因果、增减、远近、消长、毁誉等,这是矛盾两个方面的同一性;也包括事物的不同角度,比如时间、空间、流程、发散、否定、反问、换位、压力等,这是矛盾各个方面的转化。

逆向思维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发现人们的动机。

事物对立面的背后往往有需求的影子。比如得失,谁损失了利益,谁得到了利益,我们便可以理解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情当中的不同言行。再比如远近,有的人舍近求远,背后便一定有舍弃的利益和换取的利益。

这里的利益就是需求的一种,而需求便是人们背后的动机。

比如我们看到两个常在一起玩的孩子,其中一个很强势,另一个处处被指挥,甚至被欺负。表面上看,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再仔细观察,后者能从前者那里体验到哪怕只是短暂的愉快时光;我们进一步去了解情况,也许会发现,这种短暂的愉快时光对于第二个孩子可能是一种平时所未拥有的奢侈体验。这里,动机的背后是一种需求的缺失。

当然,要注意,逆反期的孩子们有时候也会用逆向思维,试图通过否定我们的建议来找到他们想要的真相,并以为能够争取到他们所认为的平等和尊重。有时,这是需要代价的。

我们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帮助我们理清头绪,调整状态。

我们在到达一个新的环境中,或者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常常会迷茫;特别是当得不到支持,信息不对等,被误解时,我们会失掉勇气和信心,心中充满猜疑。我们不妨跳出来,放空自己,然后罗列出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这些问题。当我们不再从对方身上寻找问题,我们便会停止抱怨;当我们从自身发现问题,我们便会正视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进而获得当下的力量。

调整我们的关注点,便会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心态,我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获得行动指南。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常常被孩子表面的错误行为牵着鼻子走,越纠正越纠正不过来,越打压越打压不下去。任何人的错误行为都包含了四个错误目的中的一个。我们先把错误行为放在一边,去寻找错误目的,再相应地通过错误目的改变我们的行为,进而孩子的错误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

总之,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顺势而为;打破僵局,找到出路;明辨是非,洞悉真相;调整状态,积极面对。

既然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动机,理清我们的头绪和指导我们的行为;那么,如何践行?

常用的是换角度思维。

我们的孩子做了一件我们无法接受的事情。从表面上来看,可能他们做错了,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果我们暂停指责和说教,甚至是惩罚,先去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事情的原委,包括和孩子的真诚对话,去向其他参与者了解情况,我们都可以大致还原出事情的原委。

也许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行为虽然是错了,动机却是好的。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的初衷,但不提倡不恰当的方式。否则,我们仅仅抓住事情所造成的后果不放,孩子便不会告诉我们他们的真实想法,这次不会,下次也许更难了。孩子会慢慢将动机和行动分离开来,不仅动机可能会变质,行动也会更隐蔽,而我们会被一直蒙在鼓里,直到在某个无法承受的时刻爆发。

孩子并未意识到他们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不好的后果,相反他们会认为他们的好心是错的,我们也错过了一次支持和培育他们向善的机会。

在幼儿园和学校里,老师更容易使用这种了解真相的方法。有一次,棉棉的中班老师和我说了一件事,班上有两个小女生都在哭,可是她们都说不清楚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老师便问站在旁边的棉。棉棉清晰地告诉老师两个女生在跑闹追逐中不小心被板凳绊倒的经过。当局者迷,我们主动去询问旁观者,便很容易了解真相。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发现孩子的缺点,并通过批评的方式让其改正。现在,我们发现长期使用这种方式的弊端很大,孩子越批评越容易犯错误,也越不自信。现在,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孩子通过被认可自身的优点来加强自信,并通过进一步提高自信来主动改进其他方面,最终扬长避短。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通过换角度思维的方式,来获得真相,或获得改善。

要注意的是,多角度观察并不是换位思考。有时,因经历不同,换位思考并不能真切理解对方的感受,并依此来获得对方的认同;而在换位思考的同时,给与建议更是大忌。相反,我们可以通过共情,“我不明白,但我理解你”,来帮助对方消减情绪上的压力。

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时,也可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

如果我想要得到一个结果,特别是要花费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得到的结果;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这个结果尽可能的详细描述出来,甚至找到一些类似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其具象化;接着,我们将现在与未来我们想要的结果之间的差距,或是差缺具体化,并以时间为单位分割成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再把第一个时间节点分解成数个时间或步骤小份,一份一份地去完成;当达到第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再以此类推第二个、第三个时间节点,直到最后。

我们经常使用的必要与充分、归纳与演绎等基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都可以用来进行逆向思维。

比如在时间管理上,如果每一件事都是达到结果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轻重缓急把这些事情分别计划在不同的时间区域,并确保一次完成一件。

如果达到一个目的,会有许多条路,我们选中了一条便要迅速舍弃其他条。比如我们想在京东上买某件商品,却发现有大量功能或价格都很相似的品牌,那么这些品牌都是这件商品的充分条件,我们迅速选其一便可。

『写在后面的话』

一天晚上,我带棉棉上乐高课回来的路上,棉棉发现掉了一张积分卡。我想在路上找一找。当时天有些冷,虽然我心里并不情愿,但是我知道棉棉在乎。棉棉却说,“不用找了,下次和老师多要一张。”

这便是逆向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改变流程获得更好的结果。

『棉棉细语』

“我要吃西(红柿)餐!”

— END —

***第二百六十六篇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