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中原汉人南迁形成的族系,但南迁的汉人都是客家人吗?

 8554江海寄 2023-02-27 发布于陕西

客家人,一个“客”字就蕴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数千年他们都在不停地奔波。外来人口来者不拒,均进入客家籍,所以,也孕育了客家人民独特的生活与文化。

文章图片1

客家人是中原汉人南迁形成的族系,但南迁的汉人都是客家人吗?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了解客家人的历史,了解客家民族的文明,品味千年历史的积淀。

客从何处来,来者皆是客

客家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不以所处的地理位置对自己命名。“客家”,这一独特的名字究竟来源于什么呢?其实,这一称呼的起源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以及唐宋时期。晋朝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文章图片2

当时晋朝朝廷经历了“永嘉之乱”,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只好大举南迁,在南京建立都城。朝廷南迁,经济重心自然向南偏移。于是一部分老百姓为了生存下去,也是为了躲避战乱,选择向南部迁徙,他们渡过大江,越过江南,到达相对和平的地区进行生活。

文章图片3

为了便于区分,先民就称他们这些外来者为“客家”。而且,这些大举南迁的人,都为中原的汉人。相比北方,这里气候宜人,生活稳定,更加适合在这里生活,于是,南迁的汉人定居于此后,接受了“客家人”这一称呼,在举目无亲的外乡开展自己的建设任务,为了生活继续奔波。

在明清时期,客家人也有一定的发展。

文章图片4

民间起义,战乱不止,被迫南迁者比比皆是。在数个朝代的发展中,客家人的规模不断壮大,逐渐变成一个全新的群体。同时,这个群体因为长期的异乡生活,对经济和人口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当地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断发展壮大的客家人

我们知道,古代的经济支柱无非就是农业手工业一类的轻工业。而客家人的南迁则给地区带来鲜活的劳动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无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丰富的资源也使得客家人渐渐富裕了起来。

文章图片5

在唐宋时期,客家人的规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我们需要知道客家的诞生地——“汀州”此地因地处环境被称为闽西,这里就是客家人的诞生之处,客家人迁徙至此后,与当地的其他民族相融合,比如百越族,比如苗族后裔等等,他们在各方面进行融合,成为了最早的客家人。

文章图片6

“安史之乱”后,原本稳定的社会秩序再次被打破,人民原本安定的生活受到影响,眼看没有希望继续之前的生活,饱受苦难的人民放弃世世代代的居住地,继续南迁。

文章图片7

所以在唐代时期,中原人民依旧不断涌入闽西,因为人数太多,当地官员上表朝廷,请求在当地建立“汀州”,建立后,就以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五大州之一。

文章图片8

唐朝之后,宋朝建立。朝代的更迭没有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稳定,反而更加混乱。宋朝昏庸无能,靖康耻,犹未雪。金人大举南下,原本生活在中原的人民们被迫带领着自己的家眷来到南方,开始在异乡艰难地生活。

客家人独特的文化

客家人的文化,被我们称为“古代汉文化活化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这是因为客家人是由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的,所以他们在后来衍生出来的文化都反映了中原的气象。

文章图片9

同时,他们也融合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因为这一点,才能显现出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它浓缩了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智慧与精神力量,并且,它涵盖的方面非常广,包括了语言文学,客家文学,教育等多个方面。

文章图片10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中华文明,是最久远,延续时间最长的古文化。客家文化可以流传至今,也是因为充分发扬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发展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图片11

客家语言是中华文化中一颗靓丽的宝石。它经历了历史的积淀,经历了时间的冲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地磨炼。当我们看到客家语言时,会感到无比亲切,宽厚有力的声音,像一阵阵春风微微拂过你的脸庞,像一位耄耋老人在你耳边细语,像穿越了时间长河与古代的先人对话。

文章图片12

客家语言穿过了历史的风沙,它的很多读音都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古汉语,语音也是古代的读音,也与古人的表达方式相近,甚至客家语言保留的中原方言更多,也就说明,许多外地人听不懂的方言,客家人可以轻松听懂。

文章图片13

这足以表明,客家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著名古代文人章太炎就对客家文化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并且在发现了规律后用《方言》,《礼记》,《战国策》等一系列书籍进行证明,客家语言,历经千年风沙,依旧不变中原形韵,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14

客家充满向上气息的生活习俗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起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客家人的那个时代。在大量中原人南下后,中原的一部分饮食习惯也被带到了南方,并且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相融合。

文章图片15

客家菜品无比美味,滋味醇厚绵长,鲜香辣多味具备,煎,炒,炸,炖,煮等多种烹饪方式并存。比如,“萝卜饺”,“三杯鸡”,“黄元米果”等美食,都是海内外闻名的超级美食。

文章图片16

客家饮食文化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宋时期得到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成熟,它是与客家人规模的扩大联系在一起的,在达到成熟之前,一直在吸收借鉴外来的饮食文化。所以,客家饮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文章图片17

接下来就是客家人的习俗了。毕竟客家人的主体还是中原人,所以毋庸置疑,春节,正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哪怕身处他乡,哪怕夜夜思乡,他们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家乡的爱。

文章图片18

除此之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节日,这些节日与汉族节日有很多相匹配的,所以,客家习俗也是中华传统习俗中的一份子。

客家人的宗族社会也与中华文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也会设立祠堂来纪念先人,而客家祠堂,就是客家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文章图片19

客家人依靠对于宗族祠堂的供奉与赞颂教导后人。他们相信,这样做可以让自家的先祖对后世进行保护,庇佑子孙。所以,在节日期间,一个家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在祠堂追念先人,供奉上香以求庇佑。

文章图片20

同时,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工作,他们会选用德高望重的年老长辈对晚辈进行教导,使他们牢记族规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将来有一天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来报效祖国,而且,这样的宗族供奉行为也进一步加深了各个宗族的成员之间的血脉联系,可以让自己的族人之间保持深厚的联系,加强团结能力。

文章图片21

客家人从中原时被培养的家风家德风尚也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尊老爱幼,懂得廉耻,还有“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家风都被流传了下来。这些家风变为家中长辈的话语,变为供奉祠堂时家人的叨念。正因为这些,优秀的客家文化才被保留了下来,并且不断地在客家孩子的耳畔响起,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指明方向。

文章图片22

客家人的婚礼习俗也很独特,讲究男婚女嫁,但依然受到古代影响,不支持自由恋爱,而是明媒正娶,以养育后代为目的。客家人在婚礼上进行的习俗与古代相比也是大同小异,与古代婚俗相近,而且程序复杂,十分讲究,有趣生动,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

客家人的艺术细胞也十分丰富,有很多艺术剧种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如,闽西汉剧,广东汉剧,采茶戏等。这些艺术文化都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深受老一辈人的喜爱。

文章图片23

它独特的表演风格是中华戏剧文化的延伸,具有自己的完整艺术风格。而客家人的舞蹈也是远近闻名的,也有很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比如“火烧龙舞”,“香火龙舞”,“花环龙舞”,还有各种狮子舞,马舞等舞蹈。客家人的舞蹈同样吸收借鉴了外来的舞蹈,并且将中原的舞蹈动作延续了下去,这也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吧。

文章图片24

客家人独创的曲子,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这些音乐偏向于社会生活,生产生活,劳动生活,都是客家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客家人的生活甚至影响了电影制作行业,比如全球首映的客家语电影,《一八九五》,还有中国内陆的首部客家话电影,《围屋喜事》。由此可见,客家人的客家文化已经有了极大的影响力。

文章图片25

客家人在现实的斗争与影响

客家人在刚刚迁徙到南方的时候,经常受到土著居民的攻击。在一次次的危险中,客家人逐渐明白了,只有团结才能胜利。于是,第一个思想,天下客家是一家诞生了,他们十分讲究“义”

文章图片26

在客家人漫长地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摩擦,甚至造成双方伤亡的情况,而所谓“土客矛盾”就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在历史时期,由于客家人是外来人,所以经常受到原住民的排挤,并被称为“客贼”客家人民却不卑不亢,分庭抗礼,编撰书籍,努力从源头上改变客家在外界大众中的印象。这一行为也为客家人洗清冤屈,做法十分地明智。

文章图片27

客家人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他们的经济文化也深刻影响到了其他的民族。他们以自己的意识来面对事物的变迁,用宗族文化教导子孙后代,他们看重读书人,便让他们学习知识考取功名利禄。

文章图片28

总结

客家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客家人是中原汉人南迁形成的族系,但南迁的汉人不都是客家人。南迁的汉人有一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没有成为客家人。客家人的精神在现在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尊重文化,热爱生活。客家人,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