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成果】“双减”背景下为高中教学质量提升“增效”的策略实施

 囡波湾生物 2023-02-27 发布于黑龙江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双减”成为排名第三的网络热词,“双减”关联着和反映着教育内外的诸多因素,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截止到2021年底,学科类培训线下和线上机构压减率分别为91.45%87.07%,培训机构扩张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以“双减”这个小切口推动教育改革这个“大问题”,大势所趋,也势在必行。双减落地,要切实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双减》意见共30条,有16条,都在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双减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切入点的,它指向我们教育最终构建和完善一个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减下去,也要增上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双减来了,高考怎么向前冲,学生素养怎么提升?

调研的主要问题有:

一、双减背景下,高中教育的路在何方

二、双减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策略实施路径

三、打通家校沟通和合作的途径,助力假期管理,让双减落地

四、关于“双减”的反思,写在最后的话

调研方式

问卷网,采访等

调研时间

2022212日——2022228

问卷情况

高中阶段双减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本问卷发放出去后,收到257份高中生家长的反馈信息,问卷共设10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8道,多项选择1道,填空题1道。具体情况如下:

Q1:您在家中的角色是

选项

回复情况

(外)祖父母

3

父母

251

兄弟姐妹

2

其他

1

回答人数257

结论:高中生的学习管理者主要是其父母,占比97.66%。比较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Q2:你了解双减政策吗

选项

回复情况

非常了解

87

一般

136

只是听过

29

没有了解

5

回答人数257

结论:“双减”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所以高中生家长关注度不是特别高,非常了解的33.85%,一般的占52.92

Q3:你认为高中阶段实施双减有必要吗

选项

回复情况

十分必要

53

必要

107

无必要

72

无所谓

25

回答人数257

结论:认为高中阶段实施“双减”有必要(包括十分必要和必要)占62.25%,可见,从家长,也是社会的角度,对双减实施的呼声也比较高。

Q4:你认为如何切实减轻高中生的课业负担(可多选)

选项

回复情况

减轻作业辅担

70

减轻课外培训负担

160

推动高考考试改革

149

缩短在校时间

27

延迟到校时间

20

回答人数257

结论:这是一道多选题,综合来看,高中阶段的家长,认为造成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的因素依次为:课外培训负担、高考考试的压力、作业负担、在校时间长、到校时间早。深层次原因剖析,还是有学生学业负担重,学校学习的内容难度大,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无法满足大多数孩子需要的问题存在。

Q5:“双减政策出台前,您家里孩子的学业负担是否沉重

 选项

回复情况

非常重

28

比较重

95

适当

132

比较轻

2

回答人数257

结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有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课业负担重(非常重、比较重)。另外约半数认为课业负担适中。这个结论和问卷的对象为省级示范高中家长的实际情况有关。

Q6: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快乐

选项

回复情况

166

91

回答人数257

结论:尽管”双减“政策实施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受双减政策的影响,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外培训机构的削减,为高中生及其家庭切实减轻了负担,使多方受益。

Q7:现在孩子每天回家后,写作业的时间大约是

选项

回复情况

1小时

136

2小时

74

3小时

29

其他

18

回答人数257

结论:尽管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但是在双减政策的促动下,收学校”内功“强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半数学生回家后的写作业时间在1小时左右,这对学生保证睡眠、提升体质等,都大有益处。

Q8: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学校的作业发生了什么改变

  选项

回复情况

有作业,只有与课程有关的书面作业

169

有作业,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作业

77

只有实践作业

1

没有作业

10

回答人数257

结论:高中阶段的作业特征比较明显,还是与课程有关的书面作业比较多,占65.76%,但是可喜的是有29.96%的家长感受到了作业形式的改变,这对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意义重大。

Q9:您认为,在高中阶段,双减政策符合改善您家里孩子受教育状况的期望吗

   选项

回复情况

符合

67

比较符合

59

基本符合

63

不太符合

63

完全不符

5

回答人数257

结论:”双减“在高中的前途,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认识密切相关,校外减,校内增。最终解决教育的问题,要体现在家长的教育期待上,认为”双减“政策符合自己改善孩子受教育状况的期待的占73.54%,这就是民意和呼声。

Q10:您对高中阶段双减政策的实施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答题序号

答案

257

不是太了解双减

256

建议高考改革

255

改变高考指挥棒才能真正实现双减

254

253

希望更好

252

适当调整高考政策,精准教练说

251

高考改革,缩短在校时间,丰富课外活动,孩子适当休息好

250

没建议

249

希望能帮助孩子学习提高

248

改革高考制度

247

246

减轻作业量,

245

高中阶段学习不能太轻松。

244

希望老师 你上课当中  让孩子受到一定的教育 取得一定的成绩 谢谢老师辛苦了

243

242

孩子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241

240

239

配合工作

238

主要还是推动高考制度的改革,否则都是空谈

237

236

高中阶段双减政策是否能顺利实施取决于我们国家高考政策的改革

235

期待

234

没有

233

继续努力同学加油

232

231

尽量在校多学知识

230

期待双减实施

229

期待更好政策

228

227

226

不需要双减政策

225

没意见

224

223

减少学校时间,减少压力

222

221

220

没有

219

很好

218

没什么建议

217

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力度杜绝课外补课机构,疫情当下,穷人的孩子没钱补课,就没有多少机会考好的大学!

216

215

214

比较满意

213

212

211

希望能更好

210

不太熟悉双减内容

209

出台适合高中学生的具体双减政策

208

降低难度

207

高考改革

206

提高学习兴趣回归教育本质

205

204

整顿课外补习班

203

202

没有

201

马上毕业了,无所谓了

200

高考不改革,只双减,治标不治本

199

198

197

教改

196

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

195

希望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孩子的压力

194

高考在,减负让人心不踏实

193

学生和老师之间学习的沟通,

192

彻底落实

191

190

期待落实

189

全国一盘棋,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

188

187

186

越来越好

185

184

完全支持

183

没有

182

没有啥建议

181

180

自我觉得高中孩子不太适合双减

179

178

本科毕业都没工作,花钱和时间有什么用。希望将来孩子比业都有工作。让高中差生也有未来。

177

满意

176

175

最好高考分数要是能降点,孩子压力就小了

174

没有建议

173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72

希望能给孩子们多一点睡眠时间

171

高考不改革,无法双减!!!

170

持续

169

现在还在6:50到校,21:30放学,回家还得写作业,基本都得过12点,每天只能睡45个小时左右,每天精疲力尽的,疲于奔命,身体也毁了,也厌学了。只希望能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168

高中不需要双减,应该让孩子多学习知识

167

切实有效

166

持续履行

165

能保证孩子12点能睡觉,不要让孩子半夜才能睡觉

164

没有特殊意见

163

没有

162

期待既能满足高中知识的学习内容同时兼顾高考所需的知识储备及练习。

161

没有

160

适当

159

158

双减给家长减少压力

回答人数257


结论:综合家长的反馈,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

政策层面:高考改革;让孩子身心健康,多点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建议保证高中生充足的睡眠时间;支持校外培训要控制;师资水平均衡;坚持下去,不断的有新政策推出,把政策落实;希望大学提高录取率,中学阶段才能有更多时间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学校层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当减少作业,晚自习可以缩短点;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重点突出,精讲精练,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科学布置作业,多增灵活,个性化作业,进行家校沟通

实施层面:期待正在落实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主张高中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不应该过多强调“减”而是应该研究“如何减”,以便满足高中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三家长,我觉得高中段的双减还是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孩子实际情况而定,我们哈一中学校没有双减前也是给孩子创造了宽松又不放纵的教育环境,学校严格,老师负责,家长轻松很多,孩子在学校学得轻松快乐,校外不用再花费金钱和精力吃小灶,家校配合默契,皆大欢喜!


研究报告

一、双减背景下,高中教育的路在何方
背景: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教育,因为其未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双减工作的推进,必然具有特殊性。2022年,教育工作会议的指示双减工作继续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延伸到高中学科培训,会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要求落实。
认识: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表示:学科daiti校外培训提供服务,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实施中,好处“日益显现”,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受益。
寻找出口:让高中阶段的双减落到实处,还是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进而深化高(中)考改革。转变应试教育倾向,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把目光转向校内,根本的出路是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强化课堂、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哈一中周玉辉校长对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应该去向何方,有这样的看法:“校外减,校内增,促进课程建设是大势所趋,哈一中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目的就是要减量增效,教研组、备课组教师要凝心聚力,深研课标,整合资源,凝聚智慧,在科学规划、深入落实上下功夫。校内强,校外自然就弱化了减少了,高中教育提升的重任在校内,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必须突出。”
二、双减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策略实施路径
为此,根据学校“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学科教学实施现梳理认识如下: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校内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1.转变教师角色
双减要落到实处,首先要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资源提供者等。教师在角色上的转变意识、转变程度、转变方向,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效果。在这一点上,只有那些在传统和变革的道路上经历过的教师才深有感触。呼兰一中语文组教研组长毕明月:“将每个学生都当做完整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发现课堂背后的故事,走近孩子的世界,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挖掘育人契机,孩子需要的不仅是分数,还有支撑人生未来的人格!知识不是老师给的,通过互联网书籍等等多渠道都可以获取知识。而吸取知识的能力,一以贯之、慎始慎终的品质,宠辱不惊的心态,大度包容的胸襟,安社稷济苍生的情怀,甚或是拥抱幸福生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育人育心育魂!也许这就是大语文观吧!
2.变革学习方式
由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课堂中找到成长的需要,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想去被激发了,学习的效果大大地提升了。哈一中2000级学年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初见端倪,效果显著。生物组教师沈思琪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对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课堂实施。沈思琪老师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如绘制思维导图、填写习题汇总表、生物模型建构、组内帮扶制、师生互动、“生生”讲授等,让学生积极思考、互帮互助、学有所得,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物理组青年教师张鑫萌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就小组合作在物理学科实验课,新授课,习题课及网上答疑中的应用现状作出总结,强调了合理分组对于分组实验的重要性,提出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授课,并且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网络技术与传统知识相融合;英语组教师姜晓薇从传统作文作业评价的处理方式、改革后的处理方法以及英语组进行小组合作改革的成果三个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强调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有意识地逐步提升。哈一中高二学年主任、语文教师程利春老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在新教材、新课程实施学年,他积极倡导学年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他一直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一批青年教师,在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强,勇于尝试。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探索新的形式,寻找新的路径。教龄2年的语文教师李研,对自己一年多实施新教材的历程回顾后,她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为首要条件,教师只有充分地学习才能促成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逐渐创设出高效而有氛围的课堂。
3.优化教学常规
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减法”和“加法”。立足教学本身做文章,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而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设计。以“减”加效,以“减”提质。
1)做好备课中的减法,增加效果
就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备课。严把备课关,向备课要质量,只有保证备课的高质量,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哈一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要求,在备课中积极落实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将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地支撑。备课具有几个统一的特点: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主备人等。哈一中2019级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李睿老师对目前学校部署的集体备课有这样的认识:“拿我们高三备课组举例,我们会根据教学计划,主备老师会以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为节点,从课时安排到重点难点,从知识点讲解到习题选择、作业的布置进行统一说明。然后,再由全体备课组教师集体研讨,细化落实,从而实现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此外,我们在每次备课时,还会针对上一周周测学生答题情况,上周课堂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交流,反思教学,研讨对策,不断打磨我们的课堂。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体准备上课的内容,而是通过集体备课的搭建的平台,大家群策群力,不断总结我们的教学,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通过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实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智慧的无穷的,我想我们的集体备课正是这样的,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这都是我们在集体备课中重点研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不断的研究中,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可见,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在实践中感到,备课已经由事务性的工作向转型性的教学活动转变了,教师在备课中感受到了教学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求。
做好课堂中的减法,增加内涵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转变,减少单纯讲解的讲授内容,多呈现知识之间的逻辑性,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师呈现知识,学生获取知识,要向师生一起完成学习中对知识的获取到构建,再到内化到深化,最终到应用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用好文本,尤其是统编教材,统编教材的重要导向和作用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再创造来发挥。我省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启用了新教材以后,我们的课堂悄悄发生着变化。已经工作10年的语文教师赵小光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无论课堂内外,理想的学习过程都应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非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师要呈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过程,知识的产生来自学生的疑问和思考,知识的获取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规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立更高的目标和标准,吸引学生去尝试更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绝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被动接受和单纯记忆的阶段。学生只有在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双重支撑下才能真正获得核心素养。新课标与新教材视阈下的任务群教学与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群文教学都是课堂改革的有益形式。语文课堂应有所为,也大有可为,让我们以新一轮教学改革为契机,去探索更有益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做好练习中的减法,,增加维度
这里要突出强调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作业。哈一中作为哈市市区共建的组长单位、双薪领航示范共同体学校的领航单位,领衔研究“阶梯作业”,旨在精准把握学情,不能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要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他们的感受是最深刻和最实际的,尤其是备课组长们,带领备课组教师的研究贴近学生实际,关照教学实际。哈一中2020级语文备课组长曹羽老师,从2020年我省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起,较早地接触了新教材和新课程,在“双新”背景下,对学生作业的思考比较深入。她的思考如下:
语文学科在众多的高考学科中,因其教学内容的广泛性、缓慢渐进性,在作业布置上往往没有其他学科那么即时和连续,这也造成了语文作业的布置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规律性不强,现想现留。当天布置什么作业往往不是在备课过程中就对应每一课时提前安排好的,而是上完课再想留什么,甚至是课代表来问作业,老师才开始想留些什么。这样的作业无疑过于随意,效果不理想。二是为了让学生学语文而留。语文学科因为提分慢,重长期积累,学生往往不重视。作为语文教师也就常常是为了怕学生不学语文而留,所以诸如周记、摘抄、与课堂讲授内容无关的练习册一股脑地布置了很多。但这样的作业针对性不强,与平时的教学脱节,甚至留了没时间批改反馈。常常是作业本堆了很久没有下发,之后不了了之。这样的作业,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的惰性问题,反而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敷衍心理。三是作业忽多忽少。有时课文讲了一半没讲完,或者是练习做完了,无题可留,于是当天语文就没有作业。而有时又恰逢讲完一篇新课,跟踪练习题遍一股脑全留做作业。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无法形成规律性的习惯,更无章法可言。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语文作业要有类别,需要分层,需要规律化。所谓作业类别指的是作业要分为常规作业和即时作业。常规作业不受课时内容的限制,不管课上讲什么,都作为语文日常积累日日进行。比如背诵、记忆类的内容、基础知识训练以及拓展阅读。让语文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必有内容和环节,从而形成惯性,教师检查批阅简单易行,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拓展。即时作业则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而进行布置,讲什么留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更加精心,针对授课内容中的知识点提前整理习题内容,分课时进行布置和批改反馈,让作业与课堂紧密结合,避免脱节。在作业设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题目的难易进行作业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检测和提升。作业选题分层可以按照阅读文本难易、设问难易、知识融合等方面进行筛选。最关键的一点是让语文作业形成规律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今天一个方式,明天另一个方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提前,研究学生,及时反馈,贵在坚持。当教师的作业布置有了科学性和规律性,学生的学习自然也会形成良好惯性,有的放矢,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提升教育的质量,需要追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符的科学有效、合理适量的练习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呢?过去被大家热衷的题海战术,毫无疑问是弊大于利的,但是应该如何科学地量化出作业应该具备的量,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根据学情、学段、课程等科学研判。如果作业的量把握不当,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课业负担,或者削减“双减”的效果。为做好作业的“减法”和“加法”,我们需要做足功课。调研结果,综合大家的认识,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适度的作业。这个度包括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实施中,可能还涉及到各学科作业的总量。统筹规划,科学布置,总量合理。
分类型的作业。传统的作业侧重于书面形式,新课改背景下的双减作业,除了需要考虑学科属性,练习型作业和实践型的作业都要有所体现,按照五项管理要求,要把握好类型作业的权重,书面作业的总量要合理,实践型作业要有实效性。具体的权重要根据学情学段研判。练习型的作业主要是
分层次作业。对不同程度学习能力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内容和数量,实行作业管理的弹性化方式,如果学有余力,学生可以少写或者不写作业,如果学有所长,学生可以选择能力所及和兴趣所在的作业。
语文学科校本习题的分层设计
个性化作业。这个个性既关乎“校情”,又关乎“学情”,尤其要涉及个体。校本化是其保证,学校要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作业。这需要学校要建立起教师研修、作业反馈、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哈一中的校本习题——《精讲巧练》系列,就是这样一套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符合学情,在实施中不断完善的作业范例。实施?年中,达到了科学合理的育人目标。个性化的作业中的“个性”
不仅是指学科类作业,有指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的其他类型作业,如体育、劳动、美术、音乐等类型。
高质量的作业,应该也是与设计的教学思路相契合的。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立足学生在知识重组和实践应用过程中的对知识的迁移,辅助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而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作业要从压总量,控制时间,到调结构、提质量,作业要满足智慧作业的需求,实现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业的设计要重视优化情境,增强应用型、创新性、开放性、灵活性,减少重复性的作业。2021122日,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基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调结构包括学科之间作业总量的统筹和不同类型作业的统筹;提质量,就是要在精准分析学情基础上,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这也是近几年教育部发布的高考命题指导方向。开放性的试题,指向对学生灵活性的培养,作业的设计要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作业的反馈:教师应该及时做好作业的反馈,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可以积极探讨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兵教兵 兵带兵”着眼于学生的合作探究。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要依据“核心素养”。
关于“阶梯性作业”的系列研究过程暨学科团队学习研讨范例
第一阶段:教研组的校本特色研修时间,全组集中学习了《高中语文作业分层次导学的实施研究》《高中语文“阶梯式”阅读的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讨》三篇文章。

第二阶段:在教研组共享“齐读”有关文章,进行深入学习、为深入研讨做准备:

第三阶段:教研组特色校本研修之线上教学——深度聚焦“作业”以及“阶梯式作业”。
老师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意见,最后一致认为:
我们的语文作业首先要符合一中的学情,它不是以前比较流行的各种导学案的简单形式,也不需要海淀“名师伴你学”的高大上(多全难),而是哈一中学生在预习、课上、学后需要的参考材料,是对要点知识的归纳,是对课堂重点的梳理,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对高考指向的对焦……
第四阶段:教研组特色校本研修之线下教研活动,关于“阶梯式作业”与“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研讨中,老师们针对“阶梯式作业”与“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将作业效果最大化成为了本次教研的中心话题和焦点。
会上老师们提出探讨作业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作业的目的,即夯实、拓展、预习,教师在每次布置作业时要明确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也要明确想要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语文能力主要在于听说读写,教师在作业布置之前要想好本次作业想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程利春老师认为提倡阶梯式作业的目的在于给作业减量增质,高一高二作业的分层主要在拓展性作业,高三作业的分层主要在个性化作业。与会老师深表赞同。此次谈论中,方磊、金宵、孙丹、白丽梅、谷青松、徐鑫、赵伟丽、李睿、姜波、栾婷、梁明宇、王野兵、郭延哲等都纷纷发言。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充分讨论交流和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第五阶段:校本研究之线上教学,“阶梯式作业”教研继续进行中
经过前几次的研讨,老师们对“梯式作业”认识更深刻,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赵小光老师首先提出了自己在以往作业布置中出现的问题:无用的作业,随意的作业,过多的作业。随后,他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是作业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教师应提前准备好一周的内容,希望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方法技巧、能力以及必须养成的习惯。二是要将作业量化,形成体系与梯度。
姜丽老师随后发言从作业留什么与如何讲作业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作业内容主要是课前预习、巩固练习以及整理笔记。阶梯式作业的讲评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以及优生分享的形式。
曹羽老师提出“阶梯式作业”应在作业布置上下功夫,先将作业分层。曹羽老师讲作业分为常规作业(包括背诵、基础知识训练、拓展阅读)和即时作业(即讲什么留什么)。
最后沈鸿泓老师举了自己在教学《大卫·科波菲尔》时的例子,说明在阶梯式作业中,教师的指导和针对性要加强。
最后,教研组长边洪波老师做了总结,她说我们聚焦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作业对学生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让作业将课上与课后更好地衔接起来,发挥在学习环节中应有的作用,这次的研讨意义很大,不在于解决了哪些具体的问题,更在于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我们要紧紧围绕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多做文章,做足文章,我们的考点、教材、写作以及基础知识的层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对作业“深耕细作”的广阔空间。
(二)完善课程建设体系
要做好“双减”这道题,要聚焦“课程”,为剪掉课业负担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哈一中的广益达德课程体系,就是可以为学生成长助力,满足课业负担减轻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阐释,这个课程的名称来自深厚的校史文化。哈一中是鲁人旅哈同乡会创立的,可以说是儒家文化的根植之地,曾用名广益中学1927年校训为智、仁、勇。对此, 《礼记·中庸》中有这样的解释——“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1922年,梁启超: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而要成一个人,总要具备三德——智、仁、勇,实现了的状态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陶行知先生也说,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所以,我们的广益达德课程体系应运而生。
来源,是学校和教师践行校本课程的根基,着眼过去,是对学校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放眼未来,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今日学生之未来发展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也就是2035年甚至2050年,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和品格。语文学科的能力和品格,无疑立足于语文的学科素养,关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语文如此,其他亦然。
哈尔滨第一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展开的,广益达德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进,校本课程的发展应时而来。在校本教材研发、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丰富完善。
1.构建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的建设初具规模,效用已现,五育并举,内涵发展。从语文学科来看,语文教研组和边洪波语文名师工作室以阅读课程、竞赛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构建课程体系,其中冰雪文化阅读课与写作课”“经典阅读课”“汉字源流”“诗词鉴赏课等特色鲜明。此外,哈一中政治教研组形成了关键课程、共育课程、自育课程、体验课程为主的思政校本课程体系;体育学科普及学生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项目,立足地域特色,开发多样化和特色化并存的校本课程;生涯规划教研组推进具有一中特色的生涯校本课程;总务处将日常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与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废物利用的创新项目和艺术创造……。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成长养料,可以从学校的课程中汲取。丰富的学科课程,形成体系,满足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后,自我发展的需求。

哈一中广益达德课程体系整体框架
2.研发校本教材
哈一中校本教材的研发起步早,成果丰,多年来持续不断,小有规模。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校本教材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引领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涵盖了人文历史类、自然科学类、体育健康类、生活应用类等,彰显五育,着眼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发展。哈一中教务处副主任马驰老师介绍说:目前主要的校本教材有《学科背后的故事》《生涯规划》《有趣的汉字》《中华经典诵读》《生活与生物科学》《化学趣味实验》《英语语音》《百年史话》《经济与财富》《数码单反入门课程》《数学题型思考》《高中物理实验讲解》等。

语文学科部分校本教材及校本课程剪影
3.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落地,用课程建设的实效确保双减后的提质增效。
在广益达德课程体系中,学生学院落实行知类课程这条线为例,实现2000年学生社团建设愿景。一个社团,一个课题、一个指导教师、一个教研组、一个赞助单位五个一模式,与课程建设的完美融合又使它具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仅举两个例子来说说语文学科行知类课程具体落实的情况。一个是主题征文、一个是学科竞赛。2017年和2018年,哈一中举行了校园冰雪文化节,涉及语文组的一个必选题就是主题征文。2017年是由教务处布置给我们的,于是就通过当时高一高二两个备课组,由备课组教师落实到各班,教研组动员教师,教师动员学生。动员大家开展工作,实话说,能感觉出来有的老师当时不是很接受,心里似乎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不过疑问归疑问,最后大还是通知到了学生,作品也交上来了,我们也组织老师坐下来评了奖。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通知学生写作上交评选展出发奖。后来,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我们先是借助冰雪节的平台,实施了学科拓展课程,为学生开设了冰雪文化阅读课,高一高二学年的学生先是全员读了赵小光老师选编的《冰雪文化阅读课选读篇目》(冰雪阅读目录),然后语文组又为兴趣浓厚探求意愿强烈的学生开了两节阅读课专题讲座,分别是方磊老师的唐诗中雪的意象分析和李睿老师的冰雪题材散文的手法赏析2张专题讲座师生)。高一高二学年的学生齐聚,在冰天雪地中感受冰雪文化,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我们不失时机地通过微信和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两种形式发出了现场征文征稿启事(微信和校园贴)。很多学生报名参加现场征文比赛,他们因为参加现场征文比赛的学生有发自内心的愿望,同时,比赛中我们的学生学院特别发挥了作用。在公开发出征稿启事的同时,由学生学院下设的文学社的成员到各班宣传单再做宣传,后期,在现场征文考试的时候文学社同学还负责考场的布置、监考、联系作者誊写获奖作文、布置展板等工作(一些照片),学生作品又通过学生学院下设的广播站展播,校园里有了浓浓的冰情雪趣和文化氛围。那老师们做什么呢?梯策堂——教师写作项目组与教师诵读项目组和文学作品鉴赏项目组来了个三堂会审,评选出现场征文的最具创意”“最美文笔”“最浓情思最佳书写奖作品(教师评选照片)。新一轮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相继开课,进入校本课程发展新阶段。

语文学科部分校本课程实施剪影
2021年,哈一中的校本课程发展进入快速期,可谓百花齐放,经过2轮选择,校本选修课正式开课了,共开设13门。这13门课是学生从教师提供的27门课程中自主选择的,其中有增长智慧的《中华的智慧——古代文化掠影》,博古论今的《西方哲学史》,追溯历史回味人类探索生命和疾病历程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史话》,提升学科素养和提高关键能力的《辩今之时事,论我之未来”——一个辩手的养成之路》和《电影鉴赏》,与生活密切相关又锻炼实践能力的《走近科学生活中的趣味化学实验》《美丽缔造日记——化妆品中的化学》《食品中的趣味化学》《探索身边的生物学》和《舌尖上的地理》,着眼异域文化的二外三外《走进日本》《快乐德语》,强身健体、促进全面发展的《篮球》选修课……异彩纷呈,五育并举,课程盛宴,尽展风采。教师精心准备,专业引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有所获,乐在其中。社团课程也同时上线,学生负责人在各位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呈现了内涵丰富、回味无穷的课堂时间和课后空间,着眼学生发展,为其修身成才助力。
随着校本教材的研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的广益达德课程体系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在双新领航示范课程建设的推进下,必将书写下校本课程和选课走班的新篇章,书写下哈一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双减之下,再看“校本课程”,深感其在减的背景下,带来了增的惊喜。以课程切入,增加了校内的“营养配餐”,满足学生是其出发点,教师长期以来习惯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再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知识,以提高在考试中答题的准确率,如何把“双减”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到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切身体验上,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任重道远。
二、高中优质师资的建设,确保高中教学质量提升
高中生的减负,背后的指向是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2017年哈尔滨学科带头人赴澳研修归来,在汇报交流中,作为高中学校的教师代表,笔者做了题为《构建课程体系 助力学生发展》的主题发言。其中的观点:“在澳洲高考模式下,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设定课程。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呢?澳洲有一所学校——圣约瑟夫中学,建于1881年,和我们哈一中一样,历史悠久,都有着厚重的学校文化。利用校史资源开设课程,可以成为体系,可以讲述学科的故事,我们语文学科就可以讲校歌的故事、校友文章的故事,立足实际,做学科人该做的事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冰雕、雪地球、冰壶冰画课,都利用了北国得天独厚的资源,体育特色课程也写出了大文章。)课程多样化了,校本化了,体系化了,学校的选择权多了,办学特色就会更加鲜明,就会为高校输送更多更高质量的专业预备人才。”
建设教师队伍,为双减的实施者注入强大动力
如何让课程建设的目标实现。我认为,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
1.变革课程观念。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尤其要不断强化,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定式,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观念的转变是根本,也是最大的催动力。目前需要破解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一致; 
2.着眼课程开发。教师犹如主厨,要有能力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课程。课程开发的能力是既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也是满足教师自我成长需要的。学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队伍,确实需要不断地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跨文化。
3.促进课程落地。根植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扬长于教师的教学风格。积极思考解决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尤其是要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到。这点既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与引导,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哈一中科研室唐文明主任透露:下一阶段,学校要求和指导教师在作业设计、控制作业的总量上进行深度的教研,会和教务处等部门积极探讨,带动教师积极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来配合。比如限时训练,每一分钟究竟能做多少题,错的题应该如何回顾,试卷的整理,错题的再练等等等等,规范化模式化体系化,可以通过研究落实,以求得实效。教师具备更高的课程设计能力,具备更高的课后服务和在线辅导的素养,还有增强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
教师具备能力,是“双减”为教师提出的一个必答题。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哈一中一直在努力追求的发展就是这样的。2021年,疫情防空常态下的一次普通的教研活动。作为教研组长,市级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笔者写下了一篇普通的日记:“111日,又一次线上课的第一天,语文教研组校本教研一如既往,上次串休、上次疫情来袭……每个周一,我们都风雨无阻聚到一起,线下或者线上。在我们这个30多人的大家庭里,有教学校长、有办公室主任、有学年主任、有12位班主任,有家里孩子上课或需要照看的孩子妈妈们……这个时候,我们都成了教研者。虽然,线上教学中,我们更从容了、更熟练了,但是繁忙和紧张还是依然,尤其是在这第一天里。能感觉到,1310分最后进会议室的班主任们都是看了一眼学生后风尘仆仆、脚步匆忙的样子。可是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只有倾听、分享、思考和感动。收获满满,彼此成就,共同进步!感谢学校搭建的平台,感谢组内教师的不懈努力。今天,也是哈一中109岁生日,作为一中教师我们都以实际行动在为学校献礼,共同祈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青春永驻,荣光长存!”这是一次很常规的教研活动,只有教师动起来,才能激活教师向前向上的生长的动力。以为语文教师要拥有把课本、课堂立体起来,围绕这些构建出“减轻作业负担”的课堂生态。

教研团队研究掠影
总之,教师要真正拥有教育专业自觉意识,致力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在教育意识与教育能力上达到了专业水平,“双减”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实。
三、打通家校沟通和合作的途径,助力假期管理,让双减落地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个学期。学期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假期时,家庭成为担当者。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发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分工更加明晰,多方资源的积极联动、优势互补、优化配置是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的要求。多方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家校达成共识
目前,有家长反映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家长怕得罪老师,老师怕家长不满意,这种异化的家校关系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背后,确实与长期以来只注重学校教育内部的视角有关,学校和家庭都需要有家校共育的素养,达到培养学生的共同目标。在家校关系中,教师是教育专业工作者,家长是从事其它专业的社会人,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教师是家长的教育顾问,教师的教育专业性优于觉得多数家长,从专业的视角给予家长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要成为培养孩子的合作体。
问卷调查结果研判
2.作业搭桥
假期中,教师留的作业不是机械地做题,而是变为阅读一本好书,和家长一起观看冬奥会、制作美味佳肴、每日运动打卡……等,作业成为家校的桥梁。

寒假作业的“码书码课”
哈一中语文教研组依托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在假期作业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推出码书码课的形式,及时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此外,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方式。2021年暑期,202013个班级共计成立了104个小组,在暑期围绕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案即“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这个主题进行了选题,一共形成了小组成果104项,其中有研究报告、PPT、音频视频的文件、绘画作品、调查报告以及学生撰写的名人传记等。在学生研究成果当中,研究报告形式的研究成果居多,学生主要选择了哈尔滨的建筑、人物、影视文学和美食进行了研究。在学生呈现的研究成果内容当中,我们能看到几个亮点,第一个特点是很多学生特别关注我们家乡的历史文化,对李兆麟将军、作家萧红、731遗址这些内容都比较关注,体现了非常浓厚的家国情怀;第二个特点就是绘画配音作品,这体现了哈一中学生身上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研究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引导;第三个特点就是历史建筑内容,学生都更深切地关注到了家乡的风物,并且在关注的过程当中,对家乡建筑的保护有了自己的思考,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成果图文并茂,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非常强的家乡文化自信,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给学生带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都成了这个项目化学习项目所带来的非常喜人的成果。
2022年寒假,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师在备课组长姜丽老师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双减背景,尝试调动学生的多元思维,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任课教师试图从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假期项目和课堂教学四方面,稳步开展项目化学习,努力探索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课后服务方面,教师在备课、授课的基础之上,尝试布置多样化的课后学习任务,例如《祝福》一课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绘制祥林嫂的人生大事纪年表,不同的项目化任务的布置,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课堂效率有所提升。社团活动上我校为学生积极创设各类社团,例如我校知名社团远方文学社,社员们始终承载着出版校刊的任务,这一社团不仅吸引了无数热爱文学的学生,也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化身文字编辑、美工人员、校对人员、出版人员等各个职位,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以期使自身成长为更好的个体。假期项目中,经过调研,立足2022年冬奥会背景、家乡哈尔滨冰雪之城的美誉,开展了寒假项目化学习: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各班学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创作冰雪作品、介绍冰城文化、感受冬奥魅力、传播家乡特色。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回归到家乡水土,感受到不一样的冰城特色。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实现课堂重点任务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希望能够构建出这样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真的学有所得,习有所获。

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研讨

学生项目化学习成果示例
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合作,让家长放心,更积极与学生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一起把“双减”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高里走。
四、关于“双减”的反思,写在最后的话
我们教学的过程,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到评价、教研,都要依据大数据为参考,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采集数据为学习模式的研究做准备,如果能做到一生一策的学习方案,会极大提高教学的效果,真正实现双减的终极目标。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仅从考试的角度看,其影响要从“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学生需要具备核心素养。
人?人的发展需要什么?铸造品德、丰富学识为重,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服务于有这样需求的人。双减后,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要让他们学有所向,学有所获。
社会?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才兼备者,既要能勇于承担责任,也要有能力担负起这个责任。学校就应该努力提供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服务。就教育目标层面而言,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靠什么呢?确实,课程建设是关键。给全体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大餐,也给口味上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小灶餐。多元培养应对课改考改,多元发展应对人生的发展,着眼其终身发展,这个目标要细化,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指向各学科的学科素养,这就是课程的最基础依存。
如果把课外负担比作“零食”,国家在出台措施控制那些不合理的零食,但是绝不是完全禁止,一禁了之。只有让每个学生在校内把“正餐”吃好、吃饱、吃到营养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END


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