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老中医蔡长福诊治“谷疸病”与“胰腺病”的临床经验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2-27 发布于湖南

http://pubimage.360doc.com/NewArticle/fontSize.jpg

何乃举 1 季清华 2 谭长涛 3 邵爱华 1 张丽萍 1 李明松 4 朴武军 1 蔡文举

1 阐述“谷疸病”与“胰腺病”的原理

谷疸病、胰腺病发病很快,死亡率高, 慢者几个月,爆发不过几个小时。医圣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黄疸篇说过,此病爆发以十八天为界,十日不见好此病难治,仲景没有说不治。特别当今,胰腺病都是太多贻误而死。

胰腺病不能用汗药、热药、补药。此病医不能误,医误者必死,医误者用药不当。谷为湿热之病, 错用发汗药、 错用热药, 这就是医误而死。因为谷疸病是温热之病,热入血室,所以不能误汗,不能误用热药。当初治过一个患者,就是黄疸之病,患者听人说附子干姜鹿茸能把这病治好,自己买药服用,吃过后腹胀如鼓,茶水不进,二便不通,活活的胀死。

常言道,人参害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不是名贵药就能治大病,看你可否对症。有些病人道听途说,认为有病就要补,以为病可以补好,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因为谷疸病是湿热之病, 就怕大补之药,用药和吃饭是一样,过用食物来补,也是个错误。鱼生热,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热病不能补,食物清淡最好。

胰腺病不能手术、放疗、化疗。此病时间不能耽误,时间就是生命。误了时间就是误了病情,到处求医找权威,相信科学去检查,这就是人为的耽误。当你找到良医时,病就已经危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说良医治大病,是否患者有天命?

此病不能手术,不能放疗化疗。 手术后放疗化疗百无一生,临死最惨。据了解,胰腺癌临死前比受酷刑还要痛苦, 剧烈疼痛或感染等会导致严重休克和精神崩溃, 因无法正常进食, 患者将极度消瘦,如果胰腺癌转移,将面临黄疸、腹水、脾肿大,肝衰竭,死亡率居高不下, 惨不忍睹。这种病人死的太惨了。

为什么胰腺病,发病这么危险,这么快速,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三阳热过盛, 二、三阴太虚太寒。

仲景黄疸篇:风寒相抟,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这就是三阴受了大寒,三阳热过盛,湿热在胃,头汗出,齐颈还,小便如皂汁,黄能染地。

为什么能染地?因为高酸强碱不能中和,化成为坏水,坏水泄漏能化脏腑之肉,毒气爆发, 全身黄如橘色。有的患者向我描述自己的小便浇到小草上,小草立马就死,解到小树上,树死能烂到根,高酸好比核泄漏,毒气好比核战争。这种高酸强碱如果不能很快排到体外,人还能生存吗?毒气爆发在人的体内,人还能活吗?此病死人最暴,百无一个能活。

据说胰腺湿热爆发坏水一到脏腑,五脏六腑的肉全能烂掉,最后脏腑肉化肉。我曾解剖过得了鸡瘟后死去的小鸡,扒开肚子一看,五脏六腑全部烂掉,这个鸡肚子里也湿热爆发的结果,和人是一样的,这样鸡都死去,我们人还能活吗?之所以此病会有耽误,之所以医误者必死,药误者必死,放疗化疗死上加死,百无一生,在劫难逃。手术后放疗化疗那死得太冤,别说人,狼狗也能化死,老牛也能化死。

胰腺病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不能错误用方,不能发汗,不能烧针,误汗后,全身湿热爆发,黄汗能染衣,黄汗染衣,湿热入血分,这就叫温病。此病耽搁日久,湿热爆发,小便不通。 为何小便不通? 因为湿与热结, 热闭于膀胱, 此时大剂量的茵陈蒿汤或许能挽救。

黄疸分两种,一个明黄,一个暗黄。明黄全身身黄如橘色,这是阳黄,热入血室,这就是温病。阴黄在里,小便黄,身不黄,热未入血室,这是湿热在里,设茵陈五苓散,这是寒热错杂证。有大柴胡汤证者,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没有大柴胡汤证,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如不能吃冷的,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干姜,甚至于倍干姜。

谷一病百病丛生。再次唤醒患者,谷不能病,谷要是病了,后天生命就没有了。谷要病了, 整个脏腑都病了,可以引起: 一、糖尿病;二、胆道闭锁;三、肝脾肿大;四白血病;五、肝硬化;六、尿毒症;七、肝囊肿;八、肝血管瘤;九、高血脂、高血压;十、门静脉大出血;十一、胆囊结石、肝管结石、胰腺结石等,上述症状都是热病。治疗谷疸病的几个方子如下。

胃疸汤:《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讲到: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 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其身尽黄名曰黄疸。分有胃疸、酒疸、 女劳疸、黑疸。

《医宗金鉴》黄疸篇:面目身黄欲安卧,小便浑黄疸病成;饮食如饥饱烦眩,胃疸谷疸酒疸名;女劳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审瘀生;黄汗微肿皆湿热,阴黄重痛厥如冰。

注:面目身黄,但欲安卧,小便浑黄,此黄疸病已成也。如饮食如饥,食难用饱,饱则心烦头眩,此欲作胃疸。胃疸者,即谷疸也。若已见黄色,疸已成矣。得之于胃有湿热,大饥过食也。

酒疸者,得之于饮酒无度,而发病是也。女劳疸者,疸而额黑,少腹急,小便自利,得之于大劳大热于女交接也。淤血发黄,亦少腹急,小便自利,但不额黑耳。黄汗者,汗出黄色染衣,面目微肿,得之于素有湿热,汗出入水浴之也。此皆湿热而成,汗出入水浴之也。此皆湿热而成,惟阴黄则属寒湿。阴黄者,身重而痛,厥冷如冰。

2“谷疸病”与“胰腺病”的诊治方药

针对黄疸病,《医宗金鉴》 下了谷疸方:谷疸热实宜乎下,不实宜用胃疸汤;茵陈胃苓减草朴,连栀防己葛秦方。

注:胃疸汤,即茵陈、茯苓、白术、泽泻、猪苓、黄连、栀子、防己、陈皮、苍术、葛根、秦艽也。

这是人体胰腺的湿热病,就是仲景讲的黄疸病,有明黄暗黄之分。明黄:面黄身黄目黄小便黄;暗黄:不见面黄身黄目黄,只是有时小便黄。但我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几乎所有的患者下眼泡鼓起,发黑发暗,上面有乌点麻点。每当我遇到胰腺病,本人就用谷疸方,效如桴鼓。

茵陈蒿汤:我们再看茵陈蒿汤,用茵陈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我们看这三个药是不是苦寒之药,病情到了这个地步,张仲景为什么不设补药?这么苦寒的药就不怕伤胃气吗? 大黄是凉药,栀子是凉药,茵陈是凉药,三味凉药组合在一起成了茵陈蒿汤。

医圣张仲景是个真正的中医,他是个明白的中医,他对病理病症的辨证相当明白,这叫有是症用是方,对症下药,该用就用,不需要用就不用。

张仲景对人的病症病理,辨证得特别清楚,有这个湿热病,没有栀子、茵陈、大黄,这个湿热难以清除,湿不除病不会好。什么叫病? 病就是热,方子是治病的,不是要命的。除热就叫治病,湿除者脾胃自还。

热病就需要凉药清,主证出典,方子就必须到位。这种湿热黄疸,小便染地,仲景以茵陈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茵陈蒿6两按现在的计量要120 g,栀子30 g,大黄30~40 g 我们看小便染地,没有100 g茵陈,湿热难以除掉,所以仲景用茵陈6两。有些中医,用茵陈10 g20 g,这个湿热病能治掉么?这犹如杯水车薪,隔靴搔痒,你不如不用,用少了不但不管用,还耽误病情。

经热长期携带的人,这个热量到底有多大,我们无法想象,一旦治法不当,引邪热入里, 这邪热可以把各个脏腑各个器官瞬间烧坏,人体就报废了,伟大的祖师爷仲景奇思妙想,留下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我们看看柴胡龙骨牡蛎为什么不用炙甘草,仲景用心良苦,三阳热盛,邪陷心中,炙甘草直捣心脏,补心脏,我们看看桂枝甘草汤治疗“心下悸,欲得按”的心脏病就可以理解了,此时胸中的邪热火过盛,救人灭火刻不容缓,老祖爷担心炙甘草会敛邪气不得下行,另外也担心炙甘草会影响泻火药功效的发挥,故不用炙甘草。

茯苓能燥湿利水化饮,龙骨牡蛎是海底之物,能潜阳,引龙入海,使邪气归于下,桂枝能温阳解表,表不解,邪热也难以下行,醍醐揭盖,来的更快。我们来看看老祖爷为什么不用白 芍, 白芍是补阴的,此时人体当中已经是邪热充寒天地,中焦的气机几乎没有斡旋的余地,见不得半点补药,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快速地将邪热引导下行排出体外,这就非大黄莫属了。

大黄气味上冲,能引热下行,经热携带日久幽门闭锁、十二指肠闭塞,邪无出路,热归于胃底,归于胰腺,胰腺粗大肿大,更使十二指肠幽门水肿胀大,大黄可以快利幽门,快利十二指肠, 快利胰腺。

谷的位置:十二椎、十三椎,处在十一椎、十四椎之间,那就是胃与谷,十二椎是胃 十三椎是谷。这个谷是仲景所提,仲景提到谷,后人没有把谷安到一个位置上,它没有家,谷要没有家,我们整个六脏六腑就不存在了。

十三椎后人说是三焦俞,我看不对,虚有其名,有其名,不见东西,究竟三焦是什么,我看是个空话。十三椎三焦俞,我看就是谷的位置。十三椎是脊柱正中间,应该是谷所在之处, 按照脏腑的排列,应该给这,这才合情合理。同道的,再不相信看看脏腑的解剖图,看看脏腑的位置,我们就应该明白了。

这一段虽说是本人的论述,其实也是仲景的原意,谷疸之为病,就是仲景所提。虽说是千古之谜,仲景已经提到,可是后人没有去研究它,只是拿药找病,拿方子治病,忽略了脏腑的学术。

我们看看脏腑的排列,它排在胃之下,小肠之上,这个谷是横着长的。大头对着十二指肠, 小头梢, 长的就是脾脏。用脑接近肚皮,所以脾脏有外感,因为它和肚皮接近,所以太阴病了, 仲景定敢桂枝倍芍汤。

我们看看谷的排列,上面胃底,下面小肠,右边是十二指肠,左边是脾脏,谷横在中间。医圣张仲景对脏腑的构造,脏腑的排列是了如指掌。他用象形之物来起这个名字叫谷,这谷是不是稻谷的谷,可像个谷穗, 它的造型像谷穗,它又横在胃 底下, 小肠上,拐弯之间狭窄处叫谷, 又为万丈深渊, 这才称谷。 用谷有两层含义, 造型像谷穗, 两山之间也叫谷, 所以仲景在黄疸篇提出:谷疸之为病, 寒热不食, 食即头眩, 久久发黄为谷疸 用谷来形容峡谷, 这个谷字怎么写? 大家看: 左边一撇不是字, 右边一捺人字型;人字头上加两点, 加上两点念火字; 火字下面加口 字,加上口 字念谷字。 人掉进谷峡万丈深, 仲景以这个谷来写的谷疸论和谷疸篇。

祖师爷张仲景多么伟大, 在那时就提出 谷疸论,两千年来, 没有把这个谷说清道明, 仲景不明白脏腑,根本写不出来 《伤寒杂病论》。

本人论述这一段, 对与错, 再由高人继续论述。为了探讨脏腑的学术, 我们应该前仆后继为人类、 为医学多做一点贡献, 不要拿药找病, 研究药去治病误了多少病人, 浪费了多少资源。 拿药找病, 拿药找病名, 研究药来治病, 完全是个错误, 一错就是两千年。

仲景说是谷疸, 后人说是胃疸。其实是一个病,谷疸就是胃疸,胃疸就是谷疸。仲景是分三篇论述的,第一写谷疸, 第二写的酒疸, 第三写的女劳疸。

什么叫谷疸? 谷疸就是谷病了, 这个谷轻易不会病, 我们看到它的位置就明白 了, 上面是胃底, 下边是小肠的上弯处, 右边是十二指肠的拐弯处, 胰的大头紧紧相连, 胰腺的小头就是肚腹的左边, 胰腺的末梢, 长的就是脾脏, 我们看看这个谷长的位置多么奇巧, 上下左右把它包围在中间, 之所以它轻易不病,一病就不轻, 根据谷的造型, 看它的色道, 它的造型像个谷穗, 又像个香蕉, 它是个软体, 是肉非肉, 是血非血, 色如青蛙油。

它里面藏着强碱, 什么东西都怕它腐蚀。 我那时在部队, 每一个星期到炊事班烧一次饭, 我放碱粉,不小心把碱粉撒在我的胶鞋上, 当时我也没有在意,一个星期以后, 我又到厨房烧饭, 再去穿胶鞋的时候,鞋子居然烂了。

那时候我就知道碱粉的腐蚀性非常强,它的透射力很强, 煮稀饭放豆子, 豆子煮不烂, 放点碱粉下去,豆子很快就煮烂了。按科学的话来说,说里面藏的是强碱,这个强碱胶皮都烧得烂,胼皮能烧烂,豆子能烧烂,肉也能烧烂,惟有这个谷里面藏着强碱,里面为什么烧不烂? 我常年思索,不解其意。我总觉得谷在人的脏腑里是一个特殊的东西,究竟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谷只能藏碱,不能藏酸,它是个特殊的脏腑,究竟什么原因,我们也不知道,酸从哪里来, 碱究竟藏在什么地方,按科学讲,肝里藏碱,胆里藏碱,胃里藏酸,这是西医的诊断,我就知道胆汁是苦的,酸大了,呕吐的时候就觉得吐的水是酸的,我知道吐狠了,牙都能酸倒,吐到最后, 酸吐完了,最后吐的水就觉得是苦的。老百姓说,我的黄胆都吐出来了,吐得昏天黑地,吐这个胆汁这么苦,我认为是热,我们再回忆厥阴篇,吐的冷沫、冷痰,吐出的食物也是冰凉的,根据厥阴病吐冷痰白沫,那定的是肝寒。张仲景设吴茱萸生姜人参汤。

我们看吴茱萸这味药,吴茱萸性大热,能治厥阴呕吐,那就是厥阴肝脏寒到了极点,营养不转化,形成水饮集聚,水饮多了不能承受,让到胃里,必然大吐,吐声不止,能把人吐得昏天黑地,能把人吐得白瞪眼,西医叫胃痉挛、胃里寒,胃里没有热,为什么胃里吐酸,酸是高热, 胆汁是苦的,苦也是热的,这个酸脏腑也需要,这个碱胃里也需要,它们两个要平衡,平衡就能中和,帮助人的消化,一旦酸大于碱,这叫超量,超量者酸碱不能中和,它就化成了湿热。这种湿热在脏腑停留一久,在上就是反流性食管炎,能把食管烧毁,酸在贲门不下,能把贲门 烧毁,酸停留在胃底,那能引起胃窦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到了十二指肠处还不能中和,酸还不下行,酸过量,胰腺不能承受,酸碱不能中和,酸碱膨胀,胰腺肿大,胰腺一肿大,上下不能升降,左右不能盘旋。

这个谷疸是大病,就是现在西医所说的胰腺炎,胰腺头坏死,胰腺结石,最终胆汁不得下降,引起胆道反流,引起胆管闭锁,肝管闭锁,引起肝肿大,脾肿大,最终脾大肝大,胰腺坏死,上下不得升降,胰腺癌就是这样来的,肝腹水、肝肿大、肝硬化就是这样来的。脾肿大也是这样来的。这种左右不得升降的脏腑,热气膨胀于上而不下行,人的身上气血紊乱,该升的不升,该降的不降,引起大肚子腹水,门静脉大出血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临床上患者来诊,先问一下可有先天早饿之症,何谓先天早饿?命门火衰,火不能暖于大肠,不能聚肚,有的吃过就拉,拉过还饿,甚至一天好几次大便。这种人永远吃不胖,这叫常空之患,能得五更泄之病,难以治愈。

一旦得了先天早饿,人将不耐寒暑,不耐劳累,易懒易累,长此以往就会发展成后天能食之病。 何谓后天能食?因为久泄,脾阴被耗,胃热过剩,胃热长期不解,消耗脾的膏汁,津不胜火,胃里必然化沼气,能吃能喝消化太快,饱了还想吃,只觉胃中有悬空疼痛之感,大有桂枝生姜枳实汤症状。若久治不愈,胃中化大热,能咆能喝,暴食暴饮。热结于幽门,饭后撑胀热不下达。幽门不放,就能引 起十二指肠、胰腺的病变。

人中晚年的病多和胰腺有关,三阳长期外感,经热长期携带导致胰腺炎、胰腺结石、胰腺癌、胆结石,胆道闭锁、肝管结石、十二指肠溃疡、脾肿大、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胃窦炎、结肠炎、尿毒症等等。蔡老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谷疸汤辨证治疗这些疾病, 加减得当,取效甚捷。

3 结语

谷疸之为病是仲景所提,黄疸篇中仲景提出谷已经差不多两千年了,没有哪个医家注解明白这篇文章,也是脏腑学的一大漏笔。同道们看过这篇文章后,要细细琢磨这个谷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医学必然能从21世纪起有跨越性的进步,突破性的飞跃,这是中医学的重大突破, 这是一次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