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筋高清图解,真人演示,推荐收藏!

 红石799 2023-02-27 发布于浙江

经筋基础知识


经筋是什么?

《灵枢经》明确记载经筋的循行,“它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结于关节,上于颈项,终于头面,而不与内脏相联。”“位于人体表浅筋肉间。”

现今较公认的看法是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

实际上,经筋涉及的范畴远不止这些,还应包括诸如皮下脂肪、内脏系膜、内脏平滑肌和部分神经实体结构。

图片

经筋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经脉着藏于经筋之中,经筋依靠脏腑经脉气血的濡养。经筋的舒张收缩具有调节气血流量、流速的作用。其功用主要有:
1.主束骨、联缀百骸,构成身形支架与形体;
2.利机关,保证肢体正常运动功能;
3.系结肢节,保证正常运动;
4.为刚为墙,维络周身,内安脏腑作用;
5.经筋的整体调节功能;
6.反映局部和内脏病侯;
7.调着藏于经筋的经脉。

由此可见,经筋在中医外治手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调理手段用推、按、揉、拍、拨、刮、灸等都是可以的。


图片

十二经筋图表

1、足太阳经筋


图片

足太阳经筋循行: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入结入舌根;直行者结于枕骨,上行至头顶,从额部下,结于鼻;分支形成“目上网”(即上睑),向下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行外侧结于肩髃;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出,上方结于耳行乳突(完骨)。又有分支从缺盆出,斜上结于鼻旁。

足太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2、足少阳经筋


图片

足少阳经筋循行:起于第四趾,向上结于外踝,上行沿胫外侧缘,结于膝外侧;其分支起于腓骨部。上走大腿外侧,前边结于“伏兔”,后边结于骶部。直行者,经季胁,上走腋前缘,系于胸侧和乳部,结于缺盆。直行者,上出腋部,通过缺盆,行于太阳筋的前方,沿耳后,上额角,交会于头顶,向下走向下颌,上结于鼻旁。分支结于目外眦,成“外维”。

足少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3、足阳明经筋


图片

足阳明经筋循行: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足阳明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4、足太阴经筋


图片

足太阴经筋循行: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足太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5、足少阴经筋


图片

足少阴经筋循行: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

足少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6、足厥阴经筋


图片

足厥阴经筋循行:起于足大趾上边向上结于内踝之前。沿胫骨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之上,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部,联络各经筋。

足厥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7、手太阳经筋


图片


手太阳经筋循行:起于手小指上边,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内侧缘,结于肘内锐骨(肱骨内上踝)的后面,进入并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缘,向上绕肩胛,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向下结于下额,上方连属目外眦。还有一条支筋从颌部分出,上下颌角部,沿耳前,连属目外眦,上额,结于额角。

手太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8、手少阳经筋


图片

手少阳经筋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结于肘部,上绕上臂外侧缘上肩,走向颈部,合于手太阳经筋。其分支当下额角处进入,联系舌根;另一支从下颌角上行,沿耳前,连属目眦,上额,结于额角。

手少阳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9、手阳明经筋


图片

手阳明经筋循行:起于食指末端,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外侧,结于肩髃;其分支,绕肩胛,挟脊旁;直行者,从肩髃部上颈;分支上面颊,结于鼻旁;直行的上出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额角,络头部,下向对侧下额。

手阳明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10、手太阴经筋


图片

手太阴经筋循行:起于手大拇指上,结于鱼际后,行于寸口动脉外侧,上沿前臂,结于肘中;再向上沿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结于肩髃前方,上面结于缺盆,下面结于胸里,分散通过部,到达季胁。

手太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11、手厥阴经筋


图片

手厥阴经筋循行:起于手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上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向下散布于胁的前后;其分支进入腋内,散布于胸中,结于膈。

手厥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12、手少阴经筋


图片

手少阴经筋循行:起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锐骨(豆骨),向上结于肘内侧,再向上进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系于脐部。

手少阴经筋重要病候如下:
图片

图片

常见的理筋方法主要有触法、按法、揉法、拿法、弹筋法、拨法、滚法等,在此介绍给大家。

触法:触法主要是指用手指指腹触摸患者的肢体、穴位、筋结以疏通经筋、调节经脉的方法。触法主要用于检查和寻找身体的压痛点和筋结,医生根据患者的诉说,首先在相应的部位寻找压痛点,用拇指或中指指腹触摸,稍用力做上下左右滑动,痛觉特别敏感或迟钝的地方,往往就是治疗的关键部位。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触摸,检查病人是否有肌张力增高或是挛缩,是否有硬结或条索状的筋结等,以便采用相应的理筋手法。

按法:按法是理筋最常用的手法,是用手指、掌根按压体表以向经筋透力的治疗方法,具体分为指按法、掌按法。

指按法是用拇指或食、中、无名三指指面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最常用的是拇指按压法,将拇指伸直,用指面按压经络穴位或经筋筋结点,其余四指伸开起支持作用,协同用力,这个方法的接触面比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对全身各处的经络穴位都适用,具有较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作用。

掌按法是用手掌根、鱼际或全手掌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这个方法的刺激比较缓和,具有疏通筋脉、温中散寒的作用,常用于脊柱两侧疾病的治疗,如急慢性腰疼、骶尾部软组织损伤、脊柱侧弯等症。

实际上,如果我们将按法运用纯熟的话,许多经筋病都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是急性伤筋,比如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落枕时,患者疼痛难忍,患处拒按,只能轻轻按压。这时我们可以自然站立,拇指末节放于食指第一指间关节上,拇指末节指间关节伸直,同时微屈腕、肘关节,将拇指指腹压在患者筋结上,逐渐用力按压,以患者能耐受并感觉舒适为标准。

在五至十分钟左右将力量加到最大,再持续按压十分钟左右或更长时间,你就会发现,患者的疼痛减轻了。这种方法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除非你有长期按摩点穴实践或深厚的站桩推手基础。这时你会发现患者的症状会有明显的缓解,挛缩的筋也逐渐松开了,按上去也不太痛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再采用其他手法。

揉法:揉法也是理筋推拿常用的手法,主要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是手指螺纹面,用力按在某个部位或某个穴位上,动作轻柔缓和,环旋转动。其中用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的称为掌揉法,着力面较广,刺激缓和舒适,适宜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以及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疼痛等症,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指面着力的称为指揉法,力量轻柔,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

拿法:拿法是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做持续的揉捏动作,这个方法的动作要领在于,腕部要放松灵活,指面用力,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它的刺激性较强,可用于颈肩部和四肢部经筋筋结点和穴位,治疗头痛、脖子僵直、肌肉酸痛等症,具有疏通经络、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的作用。比如,用拿法处理完风池穴及脖子两侧,能使毛孔竖起,有发散解表作用,拿肩井穴能通调周身气血等。实际应用时,实施拿法后,常辅以揉摩手法,来缓和刺激。

弹拨法:弹拨法可细分为弹法和拨法。弹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然后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好像拉放弓弦的样子,适用于胸背部的肌肉及浅表的肌腱部,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的作用。

拨法则是把手指按在穴位或某个部位上,适当用力下压,到有酸胀感时,再做横向拨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指下的“筋结感”,选择使用弹拨法,能解痉止痛,对于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作用。

滚法:滚法主要是指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通过我们腕关节屈伸外旋的连续往返活动,使产生的力量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其动作要领在于肩臂不要过分紧张,肘关节屈曲120°~140°角,手腕要尽量放松,滚动时掌背要紧贴身体,不能跳动或摩擦,压力尽量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奏,不能忽快忽慢或时轻时重。

滚法最难的是,回来时能够压住,一般按摩大夫也懂得这一点,但很难做到,因为很累。但如果站桩推手功法深厚的话,光靠放松就自然松沉了,回来自然就压住了。这种方法接触面较广,压力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为丰厚的部位。

滚法主要用于放松保健,对于肢体的瘫痪、麻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疾病也可以采用此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经筋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按摩手法还有好多种,具体应用的时候,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擅长以及患者疾病的耐受程度,而采用相应的手法。

一般说来,手法宜轻柔,以患者舒适为标准。中医骨伤界流传一句话叫做“筋喜柔不喜刚”,点穴按摩手法要用柔和之力,柔缓渗透,力度适中。不可用刚猛粗暴之力,否则会损伤经筋。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没必要拘泥于花样繁多的手法,只选自己用着最顺手的,几个手法运用纯熟,便可解决许多问题,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个意思。

按摩点穴手法的关键在于手摸心会而不在于外在的繁杂形式,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中论述到:“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家庭保健按摩点穴手法不需要过于繁杂的医学理论,实际操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