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种迹象表明,高校将要逐步走向社会化,意思就是,公办高校的运行经

 新用户42123sJa 2023-02-27 发布于河北
种种迹象表明,高校将要逐步走向社会化,意思就是,公办高校的运行经费来源不再是财政全包,一部分必须来自社会,需要学校加强自我造血能力,自己创收,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
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不能完全指望国家提供科研经费,必须将眼光投向社会,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要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获取合理报酬。或者与企业合作研究,争取横向课题,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尤其地方高校教师,更要早做打算。
总之,高校的日子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好过,大学教师再也不能呆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只想着写论文,申请课题,必须投身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为什么这样?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与企业联系不够,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很难符合企业需求,必须回炉培训才能上岗,这就增加了企业很多运营成本。而且很多高校教师做的科研,全是自拉自唱,没有实用价值,只是为了发表论文。总之,高校资金使用效率还没有充分挖掘。
同样是教育工作者,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完全不同,中小学教师一旦推向市场,除了教学,其他啥也不会,但是大学教师不一样。
大学教师多是博士,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和社会有理由对大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不用坐班,可以在外兼职并获取合理报酬。
小部分高校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规则,社会服务搞得风生水起,本职工作也没耽误,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大部分大学教师觉得收入尚可,也缺乏服务社会的激情,满足于在象牙塔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愿意接触外部事物。
如果连大学专业教师都不能从社会上获取足够的报酬,那就很难相信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真的,形势变化很快,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今后有可能如同鸡肋,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大多数人收入一般,只有极少数牛人,才能混得风生水起。那些真正热爱科学,不图名利,能坐得住冷板凳的人,才能长期留在高校做科研和教学工作。
如果你不想做冷板凳,更不能忍受清贫,还想多赚几个钱,不要犹豫,趁早下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