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近九旬才当上一个小官,清代文登人刘彦煦的特殊仕途履历

 胶东故事会 2023-02-27 发布于山东

贡生,是科举时代的一种功名。其产生方式有多种,既包括正途出身的恩贡、拔贡、岁贡、副贡和优贡(合称五贡),也包括捐纳而来的例贡。

在理论上,贡生具有做官的资格(一般是从教职等低级官员做起),只不过一方面僧多粥少,一方面前边还有进士、举人。因此,贡生出身的人想真正当官,通常要等待很长时间。到七八十岁之后才熬上职位的,也不乏其人。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位胶东历史人物,就属于这种情形。

这位人物名叫刘彦煦,字育万,是清代登州府文登县人。

刘彦煦大约是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人(据县志的记载推测),他来自书香门第,从小好学,但在科考方面多少有些不如意,直到嘉庆十九年(1814年)才成为“岁贡”。当年,其虚岁已经六十二了。

他成为贡生本来就晚,而后面又等了二十多年才得到了做官的机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年近九旬(当年虚岁八十九)的刘彦煦终于盼来了朝廷的调令,正式出任莱州府平度州的训导(负责教育)。而根据当时的制度,这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小官。

对于这段历史,光绪版《文登县志》中有着明确记载:“刘彦煦,……道光二十一年,除平度州训导,年已八十有九。”如此年纪才初次担任实官(虚衔以及荣誉性的官衔如寿官等不算在内),在胶东历史上可谓少见了。

虽然年事已高,且担任的是个小官,但刘彦煦仍然表现得兢兢业业,《文登县志》称他“为除陋规,诸生钦其高义。”也就是说得到了平度州生员们的认可。

根据《平度州志》的记载,刘彦煦在平度任职约两年时间(具体起止年代与文登县志的记载有所出入,但相差不多)。倘若《文登县志》所说的年龄准确无误的话,那么他卸任的时候已年过九旬了。

除了这段特殊的仕途经历之外,刘彦煦还有别的事迹被县志收录。据说他还擅长医术,乐于助人,曾主动为不相识者治病。

而他的儿子刘升谦(太学生)也继承了父亲的仁爱之心。道光十七年(1837年),文登县遭遇饥荒,刘升谦主动从家中拿出粮食煮粥赈灾,被当地视为“乐善好施”的典型。

刘升谦之子(刘彦煦之孙)刘书芸(生员),也有“究心史学,教子弟以躬行实践为要”的事迹。以此来看,刘氏家族家风淳厚,当年刘彦煦能老来做官,或许也正应了“好人好报”这句话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