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作者是清废太子胤礽的证据(五)

 崔玉智 2023-02-27 发布于辽宁

5、“虎免相逢大梦归”是暗指胤礽“皇帝梦”破灭的时间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后,一直被囚禁在咸安宫内。此时的胤礽虽然失去了太子之位,但他对“复立太子”仍抱有极大的希望。也就是说,他的“皇帝梦”是一直做着的,这是因为:

第一,胤礽在第一次被废时,仅仅过了半年,便又被复立为皇太子。所以,第二次被废,他仍觉得还有再次复位的可能。

第二,在胤礽第二次被废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康熙帝始终没有另立皇太子;这也让胤礽感到,他在康熙皇帝心中,仍然占据着别人无法替代的地位;皇太子之位应该是非他莫属。

第三,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废太子妃瓜尔佳氏病逝后,康熙帝为她安排的葬礼,仍是按照太子妃的规格操办的。按照当时的规格,亲王福晋的葬礼,应该有二十名侍卫穿孝护卫;而瓜尔佳氏葬礼待卫的组成,不但是康熙帝亲命,而且还“著派侍卫三十名,令步军统领隆科多带往”①,其规格可想而知。再者,除了瓜尔佳氏的葬礼仍按旧时规格下葬外,胤礽身边一般女子死后的葬礼亦是如此。比如:“康熙五十二年闰五月初四日,内务府奏称,二阿哥处一女子病笃。康熙帝得知,旨称:该女子病逝,依照穿服八缎'答应’之例办理。不久,这位女子去世。内务府遵旨仍按二阿哥在太子位时身边女子亡故之例,将逝者遗体送至曹八里屯,于内院墙外洗沐后,安放棺木之内”②。这些,足以让废太子胤礽产生错觉,认为自已仍享受着皇太子的待遇。

第四,在胤礽被废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仍有部分大臣上奏康熙帝,请求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如:康熙五十七年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见第十四题(一)之第2小题]。“大学士王掞于六十年冬请上复立废东宫胤礽为太子,诸御史连名陈奏”③。

第五,胤礽在被囚其间,曾有人传信给他,“称皇上有褒奖二阿哥之旨”④。除此之外,胤礽本人也在不停的活动着。如:康熙五十四年,胤礽就曾用矾水写密信,给正红旗满洲都统镇国公普奇,嘱其保举自己为大将军[见第十四题(一)之第2小题]。这也说明胤礽还有“东山再起”的渴望。再者,他还通过密信,“各处探听,冀有释放信息”⑤。

第六,即便胤礽被废遭囚,但康熙帝对他的疼爱却没有因此而改变。康熙帝曾对大臣们说:“朕于二阿哥并无间隔,即拘禁处,朕常遣内监往视,赐物赐食。……此皆为父子私情,不能自已,所谓姑息之爱也”⑥。“每至夏季,内务府要往咸安宫内运送冰块,以供废太子胤礽及其家人消暑之用。这种做法,同胤礽未废黜前,居住毓庆宫时并无两样”⑦。这些也足以让胤礽感到,其父对他还是有很深感情的。

所以说,在雍正帝继位之前,胤礽始终抱有“复立太子”的梦想。正如清史专家杨珍所说:“直至康熙帝去世前,胤礽的身体、精力尚好,年近半百,仍具有较强生育能力。之所以如此,应主要源于他的一个精神支柱——企盼重获储位。……新帝(雍正)继位,胤礽十年希冀彻底破灭,这对他的精神上是一致命打击。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短短两年,一病不起,雍正二年十二月逝于咸安宫内”⑧。

那么虎兔相逢又是怎么回事呢?

胤礽生于甲寅年(1674),即中国的虎年;按中国的属相之说,胤礽是属虎的。雍正帝继位是癸卯年(1723年),即中国的免年。元妃判词中的“虎免相逢大梦归”一句,就是指属虎的胤礽,其“皇帝梦”是在雍正帝继位的免年破灭的。即:属虎的胤礽,遇到兔年(两者相逢),大梦破灭。

试想,《红楼梦》的作者如果不是废太子胤礽,别人怎会有如此的“良苦用心”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已卯本和梦稿本中,“免”被改成了“兕”,但其它各本都没有改⑨。这恰恰是怡王府的主人“欲盖弥彰”的结果。假如已卯本不是这样改写,笔者对“属虎的胤礽于免年梦破”之说,也许还不至于如此肯定。正是已卯本把“免”改成了“兕”,才更加坚定了笔者的判断。要知道,已卯本不仅仅是把“兔”改成了“兕”,还把“甄英莲”改成了“甄英菊”(见第二题),把薛蟠的表字“文龙”改成了“文起”(见第十一题),把贾母的生日“八月初二”改成了“八月初三”(见第五十五题)等等。已卯本如此改写,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作者就是皇太子胤礽。否则,已卯本为什么要这样改写呢? (注:已卯本是怡王府抄写并收藏的本子,他们害怕书中所藏的“真事“被发现,而影响到自已,所以才故意把敏感字改了。因为他们知道作者是谁,)

也有人认为,康熙帝死于壬寅年,雍正帝继位于癸卯年;太子胤礽的“皇帝梦”,就是在这寅、卯相交之际破灭的。这种解释虽然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推敲起来却是说不通的。因为,在十二属相中,“寅”和“卯”应该叫“相接”或者“相连”,而不能叫“相逢”。若把十二属相中的“寅”和“卯”,看成是“相逢”的话;那么,这两者从来就没有“不相逢”的时候。那样,就不是“大梦归”,而是“根本无梦”了。所以,把上句解为:属虎的胤礽到了免年,其大梦破灭了,才是说得通的。

说到元妃的判词,顺便对其解释一下。该判词共有四句,即:“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中的“二十年”,应该是指胤礽于“康熙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岁的胤礽第一次正式代父听理国政”⑩,至康熙五十一年十月第二次被废,共十九年零五个月。按古人两头计年的算法,正好二十年。该句应解读为:二十年来,我对是是非非,什么都看明白了。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应该是暗指“皇宫无情”。因石榴多籽,所以古人多用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据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文宣皇帝,去侄媳家相亲时,侄媳的母亲曾跪献两颗石榴,意即“多子多福”。之后,“榴开百子”之风俗便在民间广泛流传。元妃判词中的“榴花开处”,是说石榴刚好开花还没有结籽,即“无籽”的意思。而“无籽”的石榴所对应的是“宫闱”,“宫闱”即指皇宫。该句的表面意思应该是:元妃还未生子便死去了。但它的深层意思应该是:皇宫中的人是没有亲情的,什么父子情、兄弟情,统统没有。

第三句:三春,即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即指元春。初春景,指元春所在的位置——皇妃。该句的意思是:迎春等三姐妹,都渴望能得到元春一样的显赫地位。(注:这一句是作者故意这样写的,暗指作者的那些兄弟们都渴望能坐上太子的位置——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九子夺嫡”。但在红楼梦一书中,如迎春,她根本就没有渴望得到元春的位置。)

第四句,见上文。所以,元春判词便可解读为:这二十年来,我算是弄明白了,皇宫中的人是没有亲情的。为了保住皇位,父亲可以囚禁儿子;为了夺得储位,兄弟间可以骨肉相残。属虎的我,其皇帝梦,就在免年彻底破灭了。另外,在“三春争及初春景”一句之后,脂砚斋还写道:“显极”(甲戌本)。其意是说:太明显、太直露了。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用“三个姊妹争夺皇妃的位置”,来比喻“九个兄弟争夺皇帝的位置”(九子夺嫡),实在是太过显露了。否则,这“显极”又该如何解释呢?

注:①《清圣祖实录》卷279,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己巳。

②⑥⑦⑧杨珍:《从咸安宫到郑家庄:皇太子允礽废黜之后》,载于《历史档案》:2009年11期。

③《永宪录》,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夏四月辛巳。

④⑤周汝昌:《红楼梦新证》55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⑨已卯本和梦稿本为“虎兕相逢大梦归”,其它本均为“虎免相逢大梦归”。笔者认为,已卯本是故意把“免”改为“兕”的,可参见本文第二题。至于梦稿本,它本身就是一个“凑合本”,它的不同章回分别抄录于不同的本子,也许此回就是抄录于已卯本。

⑩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161页。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