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退维谷”的合资品牌汽车们

 扯车无界 2023-02-27 发布于江苏

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陷入集体焦虑中。当下如有新/增购车计划,你会考虑购买一辆合资品牌吗?

与主流自主汽车品牌的风生水起,以及造车新势力们的势如破竹相比,昔日的主流合资品牌们在市场中的存在感不仅越来越低,而且既有市场份额也正在被逐渐蚕食。而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当前合资品牌们面临的一个共性发展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提升至48.5%,达到近年来的新高。此消彼长,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正面临不断下滑。那么,合资品牌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合资品牌的焦虑

从车市整体表现来看,整个汽车消费市场并未萎缩。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市场仍然有着2000万辆+的新车消费规模。

市场总量虽然没有特别大变化,但汽车消费结构出现了重塑。新能源汽车正在大口蚕食着传统燃油车市场。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了6%,而新能源乘用车则同比增长了96%。从产品结构来看,传统燃油车市场恰恰正是合资品牌长久以来的主要“阵地”。

另一方面,感官上来说,在汽车行业这场百年不遇的向电气化转型大变革中,合资汽车品牌的参与度也明显较低。

具体地来说,当高阶辅助驾驶、算力算法、芯片等成为时下行业“时髦”话题的时候,大部分合资品牌的排产计划表中罗列满满的车型仍然是传统油车,即便穿插几辆新能源车型,大多也都是油改电的“应急”产品。

虽然也有个别合资品牌推出了所谓的专属新能源车型平台,但从最终量产车型的表现来看,充其量也就是一款改变了驱动形式的电动车型而已。这与主打“智能”牌的新势力们相比,无论是产品体验或还是话题性方面来看都还存在着差距。

相比之下,抱着“换道超车”决心的中国汽车品牌孤独一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投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市场格局变化的背后,则是两个阵营近些年来的“工作成果”呈现。相比中国汽车品牌近些年来努力向上发展的足迹清晰可见,在创新技术和产品方面,合资汽车品牌们则几十年如一日,仿若“原地踏步”。

此消彼长,在市场总份额没有较大出入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自然也就意味着合资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减。


家轿市场失利

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A级轿车是其赖以生存的支撑。当中国品牌以一种不讲理式的策略狂轰滥炸下,躺赢数十年的合资品牌终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然,强势一点的合资品牌还有抗衡的资本,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二线合资品牌。要么主动放下姿态降低价格,要么在终端祭出大幅优惠。实际上,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强如丰田大众本田等,在终端市场也都有着一定的优惠幅度。去年年销超过10万辆的A级车有19款,其中合资品牌只占了11席,曾经耳熟能详的朗动、科鲁泽等直接消失。

合资品牌在家轿领域的失利,不仅仅表现在价格上,还有A+级产品后继无力。且不说现代名图、起亚K4的没落,丰田凌尚/亚洲狮、大众凌度L、别克威朗等,相继马失前蹄。那些曾经引领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合资品牌们,似乎正在丢掉他们引以为傲的市场份额。

放弃A级车市场吗?显然不可能。但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全新时代,高端品牌逐渐下探、自主品牌向上蚕食、新能源浪潮冲击等夹击下,合资品牌A级车传统优势正在丧失其竞争力。

降价是合资品牌拉回消费者关注第一步,但是要想销量明显改观,降价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写在最后

从目前来看,合资品牌A级车在销量和势头上整体高于中国品牌。但有迹可循的是,在小型车市场上,合资品牌已经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品牌的电动化产品。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在新能源市场尽快取得突破,已是迫在眉睫。相比造车新势力,合资车企在研发、品控以及调教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同时合资品牌也有更强实力打“价格战”。但是要想真正赢得市场,除了价格之外,还需要在产品源头和用户营销等方面有所改观。

图|网络

文|豆豆

编辑|豆豆

END




这是一篇Taycan与岛屿的故事

下一波赛道 感受领克05高性能SUV家族

全新探界者RS靠什么打动年轻人?






 扯车无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