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城市人民政府 以文说物 “钺”不一般

 穆小 2023-02-27 发布于陕西

精致的龙头,暗示着它的尊贵,形如一钩弯月,散发着神秘的光辉,上面的纹饰、铭文又印刻了怎样的故事?这件世所罕见的西周龙首铜钺注定不会埋没在风尘之中。

1980年3月在邹城市张庄镇小彦村文物工作者征集了这件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龙首铜钺,此器通高21厘米,横宽14.1厘米,銎长6厘米,重525克,青铜质,器体质厚。这件铜钺呈耳形片状,整体外形很像问号的上半部分,弯弯的一个钩,下面一竖杠,上部弯曲的顶端作立体龙身,龙首向下,龙嘴肆张,双目圆睁,下端延长部分有长管状銎,以插入木柄上的榫头,龙身饰变形夔龙纹(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形象多为无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青铜器上经常会饰有夔纹。)銎上、下两端各有三条和四条突起的箍饰,上、下箍饰间外表处镌有铭文九字:“於取子锤□铸□元乔。” 其中两字不可辨认,铭文中的“取”,即“陬”,指古书中记载的“陬邑”,为鲁国属邑,《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在今邹城市东北昌平山一带,曲阜市东南尼山附近。铜钺出土地点是鲁国贵族墓地,该钺是墓葬中的随葬品,他应是鲁国贵族或鲁王本人的用器。

“钺”之古代冷兵器

《尚书·顾命》载:“一人冕执钺。”郑玄注:“钺,大斧也。”人们常说的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槊、棍、棒、拐子、流星锤。而钺就是由斧发展而来的,斧也有大小之分,大型着为钺,小型者为槭,钺和槭是同一类兵器。钺主要用于砍伐和近距离进攻,而槭是斧的一种,除了作为刑器之外,还可以作为乐舞时的道具。钺除了其实际用途为兵器和刑罚器外,还有其特殊的用途,即作为王权的象征物。殷墟出土的早期甲骨文字中,王字写法就像斧钺之形,后来逐渐演变,在后来的金文中,王字下面一横也写作月牙形,正中像钺之刃口。为什么王字要写作斧钺之形,那是因为钺是执掌在古代帝王手中的威重一时的信物。

在《尚书·牧誓》中记载:“武王伐纣,誓师于牧野,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克商后“以黄钺斩纣头”。周武王即位时,商纣王朝统治的危机已不可逆转,比干剖心,酒池肉林,商纣王迷信天命和武力,弃贤臣近小人,众叛亲离,殷之叛国愈来愈多。公元前约1044年初春,周武王率军渡黄河北上, 武王姬发左手持着黄钺(青铜钺),右手拿着白色的战旗在商都朝歌郊外牧野誓师,宣布了纣王罪状,商纣军队被击败后,商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就是用手中所持的代表王权的铜钺,斩下纣王的头,悬于白旗之上;又用玄钺斩下纣王宠爱的妲己的头,悬于较小的白旗之上。由此可知,在商周时期,钺往往作为政治、军事权力的象征以及砍杀敌人首级的刑具。使用它的人,往往是具有最高指挥权的军事将领或政治领袖,并且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礼记·王制》中:“诸侯赐弓矢而后征,赐铁钺而后杀。”由此可见,钺一方面具有王权的身份,一方面又有执行刑罚的权柄。正是因为钺是代表王权的信物和体现国家法律尊严的器物,所以在后世帝王出巡的车驾中,也载以斧钺,以象征君王的威严。

青铜钺作为攻击型兵器在商周时代曾大量铸造,当时的诸侯国为了能在作战中取得胜利,毫不吝惜使用珍贵的青铜,努力改进和提高青铜兵器的铸造,并且加入了各自的特色,如:吴越的剑、燕国的锯等。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

青铜,是指红铜和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在人类技术发展的阶段中,使用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商周青铜器就形态而言,有兵器、礼器、乐器、水器、及其他生活用具等。

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礼制来看,青铜器是贵族世家的标志,是庙堂中不可或缺的宝器。而钺作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在当时社会被统治者和铸造者们赋予了更多的希望和想象。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有特点的钺:

 

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商代人面铜钺,1965年出土于益都市(今青州市)苏埠屯。钺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肩宽23.3厘米,钺面透雕人面形图案,眉、瞳、鼻突起,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亚丑”铭记。“亚丑”是今青州市境内商代最为强大的方国,是商的重要同盟者。因此,该人面铜钺又叫亚丑钺

1976年12月出土于浙江宁波鄞县的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金黄色,高9.8厘米,刃宽12.1厘米,框内上部为龙纹,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舟上4人成一排,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划船状,这是宁波中秋划龙舟的雏形成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越国的一个重要物证。


这是女中豪杰,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女将妇好墓出土的一件大铜钺。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共出土了4件青铜钺。这是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9千克,器身呈斧形,肩部有对称的两个长方形穿,肩下两侧有小槽六对,钺身两面靠肩处均饰虎扑人头纹,人头居于两虎之间,虎作侧面形,大口对准人头,作吞噬状。钺身正面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

还有另一种巴蜀式兵器形似斧,也称为“钺”,是在商末两周时期受中原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具有色彩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新月形直銎钺、广东德庆马墟出土了靴形钺、清远三坑马头岗出土了弧形钺和扇形钺、四川省彭县出土了牛首纹铜钺。

“钺”从最初的生产工具,到后来演变为兵器,又从实战中渐渐失去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军权王权的象征,真的是不一般!

作者:李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