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味辛、微苦,气平。生半夏寒,熟半夏温,沉降,属于阴中带阳的药材。入胆、脾、胃三经。 把半夏研成粉末,每次一两,加入枯矾二钱、姜汁一合,捏成饼状,用楮叶包裹,阴干,又叫做半夏曲。 半夏片药力峻猛,半夏曲药力轻柔,治痰涎都非常有效。无论火痰、寒痰、湿痰、老痰与痰饮、痰核、痰涎、痰结、痰迷,都可以使用。 但不可以治阴火引起的痰。孕妇不能使用,否则恐怕会使胎元下坠,但如果遇到不得不用的时候,暂时使用也没有大碍。吐血的病也不可以使用,否则恐怕它的药性会动火。 把半夏片研成粉末,吹进鼻中,可以救五绝(心绝、肝绝、脾绝、肺绝、肾绝)以及产后血晕,很有效果。 人体本来是没有痰的,饮食进入胃中,只会化成精华,而不会化成痰涎。只有肾中真火虚弱的时候,火会沸腾成痰;还有肾中真水虚弱的时候,水才会上泛成痰。 火沸成痰与水泛成痰,虽然根源都在肾,但痰会留在脾中。半夏既然能治痰,怎么会难以把痰消化呢,况且痰已经进入脾中,脾怎会不能把它们化掉呢。半夏只能消已经进入脾中的痰,不能阻断将要进入脾中的痰。 肾里面的痰,一定要用肾气丸(桂心、干地黄、泽泻、山药、茯苓、牡丹皮、半夏)才能祛逐,不是单凭半夏就能祛除的。半夏只能泄去痰的标,不能治痰的本。 半夏的药性沉降,似乎能进入至阴之中,但阳比阴多,只可以浅浅地进入脾阴,却不能深入肾阴。更何况半夏只泻阴而不补阴,而肾又只可以补而不可以泻,因此半夏想要进入肾中,肾不会接纳。 半夏既然不能进入肾内,又怎么可以化肾中的痰呢。可见痰在脾是标,痰在肾是本,因为脾的痰从肾中出来。 肾气丸治痰,是针对痰的根本来治疗。肾水不上泛成痰,为什么还要消它的痰呢。火不上沸成痰,为什么还要清它的痰呢。 用肾气丸后,痰涎的来源就会被阻断。用半夏来治标,恐怕会动摇肾气丸祛痰的效果。半夏是燥气的药,如果肾中气息被耗伤,就会引起火动水燥,不生精化而生痰涎,不进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处啊。因此既然已经治本,就没必要还治标了。 有人疑惑:半夏的药性干燥,因此能治湿痰,不知道用什么药才能克制它的干燥,可以一起用来治热痰呢? 燥和湿的药性各有不同,即使克制恰当,也只可以避免大的过错,却不能改变它的特性。然而没有克制它的干燥,以及已经克制他的干燥,自然有些区别的。 我有一个配制方法:用半夏一斤、生姜片四两,先煮数沸,取起晒干。用桑叶一百片,水十碗,煎汁二碗,将半夏泡透,又晒干。再用盐一两、沸水一碗,又泡透,切片使用,燥性就能去掉六成,湿性能增加四成。 寒热的痰,与水火泛沸的痰,都可以少用,作为权宜之计。但只可以暂时使用,不可以长久使用。 有人疑惑:制半夏,用来治疗燥热的痰很好,恐怕反而不适用于寒湿的痰,怎么办呢? 这就不用忧虑了。半夏药性干燥,治寒湿的痰正好合适,制过后干燥减弱,就不会有伤气损肺的担忧和缺点了,可以放心使用。 有人疑惑:半夏可以治湿痰,却不可以治燥痰;可以治寒痰,却不可以治热痰,我都已经接受教导了。痰症之中还有吐黑痰的,是什么原因呢?我看这个病人很健壮,要说是火但口不渴,要说是虚但肾不亏,可以用半夏来治疗吗? 这是病邪结聚在肾之中,不是痰壅塞在肺之窍。这种症状源于久旷无佳人的男子,因为思念女色却不可得,又不敢找外面的女色来泄精,于是邪气进入肾中,精华就会化成痰涎,就会吐出像墨这么黑的痰了。适宜使用降火的药,用白芥子来辅佐消痰,还要用荆芥之类来散血分的火。否则,一定会有失血的危险,以及温疟的困扰。 服用数剂之后,身体一定会畏寒,然后用加味逍遥散,大剂量使用半夏,来清表里的病邪,寒热就会去除,黑痰也会逐渐痊愈。 资料来源:《本草新篇》 |
|
来自: 昵称6582038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