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老高考“四省联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附全套试卷及答案下载)

 宇航a 2023-02-28 发布于陕西
一、选择题命题解读
1、各题多项细目表

Image

2、2022甲乙卷对比分析
(1)知识体系考查更加全面。不仅考查了元素化合物(T7)、有机基础(T8)、实验基础(T10)、电化学基础(T13)、离子反应(T9T11)等老高考多年必考核心内容,同时也充分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如12题四个选项分别涉及了未成对电子、氢键、杂化轨道、电离能等多个考点,非常全面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2)关键能力考查更加凸显,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更加开放和灵活,对学生的理解与辨析、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尤为突出。如第7题的B选项对镓导电性的判断需要不仅对周期表元素有扎实的记忆,还要灵活运用周期律,D选项对碳纤维的判断,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凸显对理解与辨识能力的深度考查;又如第1113题的选项设计,都需要学生通过对题干给与的信息再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将学生面对综合情境下的分析与推测能力考查出来。
(3)情境设计更加丰富新颖,全面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11题用坐标曲线图定量描述酸碱滴定过程化学变化,着重考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12题用陌生的超分子阴离子配合物着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13题创设一个新颖的晶体电极,着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4)问题设计考查点更细、更精,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和扎实,理解更透彻和细致。如第8题,每个选项都是针对一个细节问题进行考查,A选项考查降解反应、B选项考查聚合单体分析、C选项考查聚合反应类型的判断、D选项考查定量数据处理;又如第9D选项对锰元素相关离子的考查;第11题对指示剂选择的分析判断等,都考查地非常细,把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扎实程度考出来。
(5)总体难度有所增大,创新性有一定增强,表现在问题设计的精细化和情境创设的丰富性与新颖性。
二、非选择题命题解读
1、各题多项细目表

Image

2、2022甲乙卷对比分析
(1)无机工艺流程综合题
对比分析:题干信息呈现方式不尽相同,都是以无机物的制备提取化工流程为主体背景材料,再附加难溶物的溶度积数据列表参考信息,围绕方程式书写、实验试剂和产物分析、实验操作进行设问。2022年甲乙卷的设问更开放,对解释说明类、语言文字表达要求更高。本次考试的信息呈现方式更丰富,增加了坐标曲线图,考查面更广,将围绕晶胞的相关计算融入考查。
(2)实验综合题
对比分析:都侧重于基础实验仪器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考查,都体现出将无机实验和有机实验融合考查,实验分析过程中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涵盖其中,非常凸显学科内知识的融合,更好的考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次考题不同的是增强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定量分析能力的考查。如第4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探究过程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吸氧量和配合物的物质的量比值,凸显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定量分析)的考查。
(3)反应原理综合题
对比分析:延续了以往命题风格,通过坐标曲线呈现相应信息,考查热化学、化学平衡等相关知识,都涉及了计算及应用反应原理知识来解释说明论证相关问题的考查,强调了对学生化学反应理论学习的高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此次试题明显加强了学生对化学原理掌握的深度考查,具体体现在多年没考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此次考到了,另外从化学原理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的设问分值比重加大,此次考试占近8分,明显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撰写的要求,也即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出来。
(4)有机综合题
对比分析:命题总体趋于稳定,除了第1问融合考查了碳杂化知识点,其它设问基本延续以往设问方式。主要还是以物质结构、官能团、反应类型、有机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等为命题点,都未涉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考查,当然此次考试没有涉及并不代表以后不考,也许可能是为了调控试卷难度。
三、备考启示
1、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常见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实验等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要着重关注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深度不够的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科观念和思维方法落实到位,避免过多“死记硬背”。
2、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科知识融合,精心设计好知识复习专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融汇贯通,形成更加网络化、逻辑性更强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提取和运用。
3、避免过多的僵化机械训练,此次模拟题给我们呈现很多新颖性、灵活性很强的命题案例,以后的高考题中,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情境、新的设问、新的融合、新的角度,我们要多加强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思维开放,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应对高考,能更从容接受高考的选拔。
4、备考复习中不能好高骛远,以打牢必备知识为根本,能力培养为关键,素养培育为核心,价值引领为导向,不可一味求新、求变,不能一味加大难度、无限制拔高,应当根据学情,精心选择和设计内容,把学生最需要的给他,让他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这两天,也就是2023年2曰23、24日,有一场重要的考试正在进行!

Image

什么是“适应性测试”?

在部分学校已经下发的适应性测试的通知中,针对新教材老高考的五个省份,也就是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和安徽省。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了适应性测试卷,组织了高三这次“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测试”,供2023届高考考生进行测试。 

该次测试能对这届高考生进行一次成绩摸底,以及反映高考命题趋势与方向,对高中与考生接下来的复习计划有着导向性的作用。

而且还是教育部出题,这阵仗肯定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所以这次考试真的要好好准备准备。尤其是在出成绩后,要找出不足,在剩下的时间里尽量补足。

小百为大家及时整理了考过的试卷,从”命题人“就知道,这份试卷的质量非常值得参考。

昨天结束的语文数学科目试卷先为大家奉上,其他科目考试结束后跟进哦。

Image

Image
2023年高考四大趋势

01
落实立德树人,鲜明体现时代主题

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高考试题命制中,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鲜明特征和坚定方向,这在过去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将是2023年高考命题的核心要旨。
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接面对热点,在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夯实信仰根基,彰显五育并举,由注重智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向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载体转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选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2022年文科综合全国乙卷第29题是陈望道关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使中国社会新旧评判标准发生变化的阐述。
高考命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集中体现新时代我国在体育、科技、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卓越与跨越,引导学生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从2022年高考命题立意来看,2023年命题将延续这一风格,聚焦时代重大现实问题、关键历史事件、社会热点话题、科技前沿进步、伟大建设成就等,着重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责任担当与理想信念,以及美育、体育、劳动等领域的道德品质


02
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
突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试题命制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22年高考命题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加大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结合力度,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广泛选材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高考试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等。
2023年高考命题也将围绕上述关键能力进行加强和优化,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03
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高考评价体系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有助于将学生从传统的对知识的简单占有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强化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育,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课堂教学将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教育模式。随着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将逐步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


04
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向指挥作用,积极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
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引导中学依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


Image
考生还需注意的是,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现更名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此前发布的《2021年高考公告第一号》中曾明确: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生如需了解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可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考生们需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从深度和广度去提升自己的知识面,注意积累,还要做到活学活用,学会举一反三,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轮复习技巧

 常言说:

一轮复习看功夫(铺的到不到、砸的实不实、用功够不够)

二轮复习看水平(看考点的掌握水平,看调动主动性的水平,看归纳、提升的水平)

三轮复习看士气(看自信心足不足、看精神状态佳不佳、看意志品质强不强)



一、认识二轮复习几个特点  

Image

Image

      二轮复习的时间从3月初到4月底,近两个月的时间。它是高三整个复习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时间既是提分的黄金期,又是提分的“瓶颈期”、“高原期”;既考大家的智力,又考大家的非智力;既时间紧、任务重、知识难,又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

       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尤其是大家所掌握知识的系统与否,知识框架扎的牢固与否,各科各类题型解题思路掌握的熟悉与否,各科规律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以及三轮的复习效果,进而影响今年的高考,所以这一阶段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二轮复习三个目的  


      高三第二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大家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黄金阶段。要求大家做到“巩固基础、完善体系、综合应用、提高能力”,努力达到三个目的:

1.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轮复习要有别于一轮复习,要把地毯式轰炸转变成定点式清除。

2.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3.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Image

Image


 三、清楚二轮复习四个任务  


把二轮复习与一轮复习明显地区分别开来。具体任务如下:

第一项任务: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与一轮复习的区别:

① 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初步掌握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熟练掌握知识结构。

② 一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

二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网。

③ 一轮复习是:会——记;

二轮复习是:记——熟。

第二项任务: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与一轮复习的区别:

一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单项”、“跨度小”、“解题思路较为单一”。能力要求:低----中。

二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能力要求:中----高。

第三项任务:提高解题的速度、规范性及准确性。

与一轮复习的区别:

一轮复习侧重于做“对”。二轮复习既要“对”,又要“规范”,还要“快”。

与一轮的全面基础复习相比,二轮复习要坚持三个原则:  

1.知识重组原则

通过“专题复习”,反复训练形式多样和变形的题目,能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2.能力整合原则

学科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识记能力是基础。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在复习中要挖掘、总结。表达能力是通过试卷外显出来的能力,这样就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科与时代融合,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的进步,以现实问题立意,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这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因此,二轮复习应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起来,通过适量训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记忆;

      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学科思想、知识规律、方法运用等体系并不断总结完善;

       综合,就是在课堂做题与课外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对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二轮复习三个方法  


1.做好“三基”

      把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三基”放在首位,以全面扎实的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努力使学生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考试中确保低档题拿满分,力争中档题拿高分,冲击高档题多拿分。避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

2. 做好考后“三思”

      高三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过程中每一次考试的最大意义就是发现和暴露问题,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及时复习和补救。面对高三考试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在终点冲刺的关键时刻找到了自己的“疑难杂症”的关键点。

(1)思得:本次考试得到了什么,也就是说收获了什么。包括应试的基础知识、技巧、策略、规范性和心理五个方面。

(2)思失:思失就是反思自己在考试中的失误。就考试过程来看,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2)未能运用科学的考试技能;

3)考试策略运用不当;

4)未能注意考试的规范性;

5)考试心态不够成熟等。

只有善于发现不足的人,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3)思改:思改就是考虑今后如何改进。毫无疑问,考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缺失的及时补救,因为这个过程更需要决心、耐心和信心。

3.学会试题分类

     在二轮的复习过程中,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同学们必须多思考,多总结,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因此要做到“一新二有三不”。

【新颖】积累做过的新题,平时尝试着去做一些新题,积累经验,开拓思维。

【有味】指的是典型的、常考的、易错的题目。一道好的试题,往往揭示或考查一系列规律,设计巧妙。有味并不意味着该题转了几个弯,因此有味与难度无关。

【有坡】根据个人情况选做有难度,有区分度的题目。训练思维及综合知识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不偏】做题或整理题目时要选择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的题目,也就是高考可能考的内容。

【不怪】排除高考不可能考查的形式的题目。

【不难】这里的不难是指不过难,也就是不能超过高考同类试题的难度,否则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五、记住二轮复习两个提醒  

      巩固、熟练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二轮复习中越是复习到艰难阶段,距离高考越近,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动越大,而且情况越复杂。不要轻言放弃,不负韶华,无悔高考!大家要注重培养心理、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实现知识能量与心理能量的最佳释放。这需要大家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复习心态。建议做到“五心”、“三态”。

1.五心

(1)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唯有自信才会让我们步伐坚定,动力无穷,无坚不摧。

(2)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复习路上无论知识有多难,无论成绩怎样起伏,无论进步怎样的慢,大家一定要有耐心,切忌急躁。路总要一步步的走,饭总要一口口的吃。

(3)恒心: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4)决心: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定下目标,无论前方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只顾风雨兼程。

(5)专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夜。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定能够高效学习,事倍功半。

2.三态

(1)状态:长期稳定的状态,是提高成绩的保证。只有最佳的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成绩。不能因为学习、交往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影响状态,因为此时没有比时间再宝贵的东西,没有比学习再重要的事情。

(2)心态: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才能缓解压力,释放能量,做事才能事半功倍。

(3)态度:态度决定高度,端正的态度是学习的保证,服从老师的安排,听从学校的指挥,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路上奋斗的青春更美丽,奋斗的人生更精彩。请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中化学教师专用基础版:

高中化学教师专用进阶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