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味中药(83)丨甘草

 松柏林光139 2023-02-28 发布于山东

甘 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图片

【别名】国老、美草、蜜草、甜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材炮制】炙甘草: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炒甘草:取甘草饮片,照清炒法法炒至表面深黄色,微具焦斑时,取出,摊凉。

【功能主治】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炒甘草:补脾益气,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中焦脾土不足。

【注意事项】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单品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用法用量】2~10g

【药材鉴别】

图片

    甘草: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图片

    炙甘草: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图片

    炒甘草: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略显纤维性,表面深黄色,有明显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微具焦斑,具焦香气,味甜。

【临床配伍】

    1.用于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本品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主要用心气不足而致脉结代,心动悸者,常配伍人参、阿胶、生地、生姜、大枣、麻仁等。此外,妇人脏躁所见的时哭时笑,易怒,或昏不认人者,配伍大枣、小麦、杭白芍、紫石英等。

    2.用于脾气虚证。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常配伍人参、白术、黄芪。因其效力之缓,常为辅药。

    3.用于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品味甘缓急,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之四肢挛急作痛有效,常配伍白芍等。

    4.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本品还长于解毒,生品药性微寒,用治热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配伍地丁、连翘;用治咽喉肿痛,常配伍射干、马勃、板蓝根、牛蒡子、桔梗等。

    5.用于调和药性。本品调和诸药性强,通过解毒,可降低大黄、附子等药的毒性之烈;其甜味浓郁,可矫正方中药味。

    6.用于咳嗽喘息。本品能止咳化痰。肺热咳喘者,配伍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知母等;肺寒咳喘者,配伍麻黄、细辛、桂枝。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名医别录》:无毒。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魂,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入药久用。

  《药性赋》:味甘,平,无毒。生之则寒,炙之则温。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以其甘能缓急,故有国老之称。

【药膳食疗】

图片

    1.甘草蜜枣汤:蜜枣10枚,生甘草6克。将蜜枣、生甘草放入沙锅内,加水2碗,煎煮至1碗(约300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

    此汤补中益气、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咽干喉痛及肺结核咳嗽等。

图片

    2.绿豆甘草汤: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上2味加水适量,文火煎煮,任意饮用。

【关于《伤寒论》中的炙甘草】

    不同的炮制方法,多取决于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高低。

    《神农本草经》记甘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故当知《神农本草经》中对甘草的炮制方法是晒干。《伤寒论》载方有113首,含甘草的方剂约有70首,其中有67首方剂用炙甘草。《说文解字》中“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则可理解为,不加辅料去烤,应用药材乃直接烤制或炒制方法。《伤寒论》首次提出了炮制甘草。直到南北朝时期,雷敩所著《雷公炮炙论》提出了对甘草的酒炙、酥炙、炒的方法。而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才有蜜制甘草的方法,可知仲景时代的炙甘草应为炒甘草。据山东中医药研究院孙立立等人报道,通过对小鼠的药理试验,发现炙甘草补脾的效果要大于炒甘草。现如今中医们开经方时用炙甘草多为炙甘草,究竟是炙甘草效果好还是炒甘草效果好?还需中医们根据辨证论治去实践中得知。

【甘草的配伍禁忌】

    甘草的甜味成分是一种叫甘草甜素的物质所提供的。甘草甜素同很多药物也存在配伍禁忌。比如,服用阿司匹林会刺激肠胃,而甘草甜素的存在会加重这种刺激,甚至诱发严重的溃疡;甘草甜素还会抑制降糖药的作用,倒不是因为它们甜,而是它们会拮抗降糖药的有效成分,同服不仅达不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甚至会加重病情。所以,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询问医生,是不是可以同时吃含甘草的食品或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