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学文物考古案例解析(五)

 猫条山 2023-02-28 发布于北京

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学文物考古案例解析(五)

刘荣庆

(四)中国造纸术外传与西方的造伪又辨伪

(1)中国造纸术的对外传播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纸张之路。造纸术晋代传到朝鲜,4世纪时在百济、高丽、新罗三国已自行造纸。朝鲜和尚又把造纸术传到日本。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里印度的吠陀文明开始于前15世纪,但印度文字在前3世纪才出现。前269年阿育王刻在石柱上的敕令,使用婆罗米字体(即梵文和印地语文字的祖先)。佉卢字体在前3世纪至3世纪间流行于犍陀罗文化圈,其后衰落而被婆罗米字体所取代。印度的吠陀经、两大史诗、《往世书》等文献,实际是印度古人口耳相传一代代传下来的。中国造纸术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兵”分数路,至少有一支经克什米尔长驱直入南亚次大陆,如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南亚国家。中国造纸术唐代(约7世纪末)传入印度。唐代的义净在公元671到695年间侨居印度,看到了纸,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也记载了印度当时已经使用纸。造纸术的传入,印度文明加速传播,不仅让本土文化得以保留,更使其教育开始发展。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7月,唐朝因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派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王子投向大食。高仙芝欲先发制人,请葛逻禄及拔汗那国军卒加盟,构成大唐联军三万多人,与大食帝国爆发了怛罗斯之战。战役的节骨眼,葛逻禄部落叛变,唐军“背腹受敌,乃大乱,争相奔走”。唐朝1万多名将士被俘虏。怛罗斯战前,造纸术已从唐属国拔汗那的首府浩罕传入地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中亚撒马尔罕。757年大食帝国在撒马尔罕开设了第1家造纸厂,还修建了巴格达城的城墙。随后到793年又从唐朝兜揽了一批造纸工匠,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设造纸厂,制造出来的“大马士革纸”远销欧洲。11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造纸术经埃及传至北非的利比亚和摩洛哥。摩洛哥的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阿拉伯人以此为跳板,将造纸术传入西班牙。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开设了欧洲第1家造纸厂。在唐军俘虏中,有一人名杜环,游历西亚、中亚、北非等地逗遛达十多年之久。唐宝应元年(762年),杜环结束游历生涯,随商船在广州登岸,回到中国,将其阅历写成《经行记》。此书已失传,现存世叙事,是他的族叔杜佑在所著《通典》(801年成书)中摘引了《经行记》1500多字。网文不断重复虚构怛罗斯之战唐军俘虏中的造纸匠向中亚、阿拉伯、非洲、欧洲传播造纸技术的谎言。杜环《经行记》明确记载了被俘流落在大食国都亚俱罗的工匠有金银匠、画匠、绫绢织工,没有造纸匠,反映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西传的概况。杜环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中国造纸术传到国外后,最早造纸的原料是废旧布匹,其工序为——先将旧布匹用水浸泡,然后用水力轮驱动锻锤将布匹捣成糊状,成为纸浆,倒入热水,再用筛子浮漂,取出纸放在晾晒架上晒干,上胶和轧光,即可使用。生产出来的纸张以“令”、“手”来清点。1手=25张纸,1令=20手。且纸的造价低,制造也更为快捷,适合大批量生产,适应了新兴印刷业的需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李晓岑判断,中国最古老的“浇纸法”造纸术与东汉蔡伦“抄纸法”造纸术外传的时间和路线都不相同,“浇纸法”产品在东汉时已传到新疆地区,唐代该技艺传入西藏地区。而“抄纸法”造纸在晋代传到越南和朝鲜,唐代又传入日本。唐代以后,“抄纸法”造纸西传到今中东地区,又再进一步西传到欧洲和非洲,并最终向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丝绸之路上,大批留学生、传教士、旅行探险家来到中国求学,传播宗教思想,考察,返回时往往带走中国大量的图书、文献等印刷品,以兴本国学业、产业。这直接为欧洲带去了现成的提供思想启蒙的中国印刷品和读物。13-14世纪,随着蒙古的扩张,贯穿中国和波斯直达欧洲腹地的道路连通起来。在东西方的频繁交往中,欧洲商人大量收购中国廉价的印刷品读物,然后高价售卖给欧洲消费者谋利。中国文献传入欧洲,对欧洲最初接触中国思想文化起了奠基作用,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走向。

中国造纸术、印刷术被传入西班牙和意大利,经过推广和提升,迅速对千百年主导性载体——莎草纸、羊皮纸形成挑战。到“公元13世纪晚期,羊皮纸逐渐被植物纤维纸所替代。”由于中国植物纤维纸的主要成分是树皮、破布等廉价原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受到各个阶层的追捧。意大利法比诺亚、热那亚、威尼斯、伦巴第等多个造纸中心,逐渐成为欧洲植物纤维纸的主要原产地、造纸技术改良提升和中转输出地。14世纪起,西方日常书写均使用纸,一部分的手抄本也开始以纸为材料。16世纪我国的造纸技术辗转传到美洲。19世纪由欧洲再传到澳洲。

“1294年,意大利传教士孟高维诺曾在北京用中国的印刷技术出版宗教读物”。较早地接触并认识了中国印刷术。

“13-14世纪起欧洲人已对中国雕版印刷和印刷品有所了解,甚至接触过这类实物,他们有可能直接获得这方面的技术信息。从而进一步利用这一技术发明。”思想交流的障碍被打破了。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14世纪传到西方。所谓“雕版印刷”,即在木板凸起部分蘸着墨水将文字和图画印在纸上。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约990年—1051年)的活字印刷术。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合金活字印刷术,晚于中国毕昇400年。活字印刷的原理是要把很多金属活字组合在一起,工人可以随意挑选文本所需活字。15世纪,机械印刷机取代了手工操作。古登堡时代的印刷所投资人约翰·赛斯特,曾一次携带十多部印刷本《圣经》到巴黎大学售卖,结果却被当地手抄书行会认为“有魔鬼相助”而举报到警察局,差点陷入牢狱之灾。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1860年,美国制造了第一批轮转机。之后,德国相继生产出双色快速印刷机、印报纸用的60转轮机和双色转轮机,1900年出现了六色转轮机。

作者简介:刘荣庆,笔名卜元,号新丰醉翁,1940年农历10月16日生于陕西省临潼县新丰镇。创建学科有新闻民俗学(同名两卷本专著于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社会紧急救助报道学(两卷本100万字已结集待出版)。散文随笔游记四卷本300万字《从新闻黑洞跳进又跳出》由作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两卷本《诗画比翼》已结集待出版。中国民俗学会员、陕西民俗学会顾问,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省新闻出版(版权)和电影质量检测中心专家库成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顾问。如今——八十老翁血气衰,电脑练笔防痴呆;疫情施虐奈如何,《双子星》里寻畅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