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赤子厚德”引起的那些事儿。

 成中行 2023-02-28 发布于山西

孩儿-婴儿-赤子:老子的人类幼崽三部曲

继续讨论由于“赤子厚德”引发的老子关于“孩儿-婴儿-赤子”的讨论。

“孩儿”,是未成人形的人类幼崽胚胎。

“婴儿”,是尚未出生与母体在一起的人类幼崽。

“赤子”,刚刚出生不久,脱离母体不久的人类幼崽。

由此可知,老子的意思是说,孩儿和婴儿都属于“在道”的存在状态,犹如天人合一之母子一体版。

当我们把母体理解成天体和天体的总和宇宙的时候,老子的这个比喻就得到了升华,也真正理解了老子的真实意思。

“能婴儿乎”和“复归于婴儿”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回到母体,犹如在母体内的那种在道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回归宇宙的怀抱直接接收宇宙的能量和信息,参与宇宙的能量质量信息三位一体相互转化永恒绝对的运动。

道与万物的关系,犹如走婚制下的男女关系

继续由此,我们发现了可能被我们熟视无睹的一句话,就是第二章“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老子在讲“道与万物的关系”时借用的一个类比或比喻。

道与万物的关系就像走婚制下的男女之间,做爱做的事情,而不必说情意绵绵的情话;

做出了人类幼崽也不需要据为己有,同时不会因为曾经做过而有什么倚仗;

双方都是平等自由的她愿意和谁就可以和谁谁,完事之后并不留下来住宿,也不承诺彼此的义务,甚至不说再见,就事了拂衣去。

问题是,这样的差不多的话在道德经里不止出现过一次。而且每次都是不一样的。

如第十章和第五十一章差不多的两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却原来,老子是在讲道与万物的关系和德与万物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体现道与德之间的区别。

这也是我们认为,德是人类能够做到的最接近于道的行为规范,德是道在人类社会的投影。

圣人之道就是德性。

圣人之行就是德行。

圣人之治就是德治。

这就是德的基本特征,天之道落实到人类社会的时候,不叫“人之道”而叫“圣人之道”。

因为“人之道”是已经被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糟蹋污染过的概念,已经成为老子批判的对象。

老子已经可以“未兆先知”,回归母体,状如孩儿。

我们顺便把第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这里的“未兆”与华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关于邪祟入侵从表皮逐渐深入到最后病成的过程,做了对比,并且发现,万物此理…

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也如医生对疾病的感知一样,大致分为七个境界。未兆而知,兆而知之,候而知之,征而知之,证而知之,症而知之,病而知之。

当然也会有病而不知者。

这一部分没有展开说今天也不打算继续,还是继续我们关于老子是如何研究人类自身的生产的这一主题。

关于即将出生或刚刚出生的人类幼崽,老子提过很多次,“婴儿”,“未孩”及“赤子”,如此相关的还有“天地之始”与“万物之母”,“知其子,守其母”之类,还有与这些主体有着密切关系的“生产过程”。

还有提到与“人类幼崽生产过程”有关的论述节选

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知者不敢为也。

第四章,谷申不死,是谓玄牝。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十五章,犹兮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第二十章,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只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第五十九章,莫知其极,可以长久。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欲-人性:是老子研究的四个核心之一,“镇欲主义”是无为主义基本内容之首

老子《道德经》有一个真要概念,就是“欲“。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忽略了“欲”的很重要内涵和外延,还有些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实际上,欲,是老子研究的四大界位之一。所谓“四大界位”既是老子的研究方式,也是老子的研究对象。

物,客观存在的运动和运动规律。

人,人类个体与群体组成之社会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

心,人类意识-精神-思想-灵性构成的精神世界的存在和运动。

这“人”和“心”的背后就是“欲”,就是欲望,就是人性,就是人类深层最纯粹的念欲本身。

老子多次追根求源,直指人性的客观性,本人在相关各处多有提及,在此仅举一例:

第九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有图有字有真相。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不仅是由于个人品德,修养,甚至素质,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等,而是由人性本身决定的。

也就是说,富贵之后,必然会骄;骄了之后,必然会留下祸患。不用举例子,因为太多了,不用俯就能拾起无数。

为什么这一类的事情总是会大规模地发生?为什么总是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开国之后也就是那么几代人堪当其任?这都是有人性本身决定的。

针对人性的客观性,老子提出的应对之策,就是无为主义帐下的第一大将:镇欲主义。

第三章:不上贤,不贵货,不见欲,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样才能使“民无知无欲,智者不敢为”。

这是无为主义的核心表述,也是镇欲主义的核心讲义。

老子的镇欲主义既不同于“某些道貌岸然的人,满嘴仁义道德私底下满脑子男盗女娼”,更不同意于西方的物欲横流的拜物,打着“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旗号,实际推行的是“欲主踪义”的消费主义。

我是根据第三十七章“镇之以无名之璞”,把老子对于人性的主张,权冠之以“镇欲主义”的。

这个问题就不在此深入展开了。

七宝哥谨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