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载坤[清末民初时期教育家]

 成中行 2023-02-28 发布于山西
1916年任甘肃省教育会会长,建议省府核准分设师范学校9所,并对甘肃临洮教育发展作出规划。
1917年在兰州万寿宫创办“手工传习所”。传习毛编、制革、地毯技术。次年5月去上海出席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实业学校校长会议。路经山西大同时,采购瑞典式人力纺线机。准备仿造推广。会后赴日本考察实业教育。与高抱诚草拟《发展甘肃实业教育计划书》,回省后提倡发展毛纺业及蓄水造林,改良羊种等振兴甘肃经济之措施。
1919年,兰州工艺学校改为省立工业学校(现兰州理工大学),任校长。与邓隆出面,动员停办的甘肃织呢局工人复工,改称“甘肃织呢有限公司”,后任副经理。
1920年应《申报》主持人史量才之邀,为《申报》50周年撰写论文。
1922年4月,再次东渡日本,重点考察毛纺织业,为织呢公司选购器材。途经华北,考察当地毛业概况。
1924年被任命为甘肃省银行协理。并与水梓、杨思、张维创办“陇右公学”。
1925年国民军入甘肃,派员向银行提取“陇右公学”教育基金,被拒付,得罪刘郁芬,迫于形势,遂辞去银行协理职务。回临洮创办新民水利工程,后因地方变乱被迫停工。是年冬遭刘郁芬逮捕入狱。监禁40天经水梓等社会名流呼吁营救获释。在狱中,写成《振兴甘肃羊毛计划书》一文。
1928年,“河湟事变”起,遂去兰州,受刘尔忻之聘,在城内办“惟救工厂”。
牛载坤
督造脚踏纺毛车百余台,招收贫民妇女纺线织农、织地毯、做肥皂。
1929年全省大旱,民不聊生。与水梓作为灾民代表赴南京、上海呼吁救灾,中央政府终于拨出赈款10万余元回省督促发放,赈济灾民。
在南京请赈期间,结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钦佩行知创办之“晓庄师范”。遂动员石德安、台和中,牛孝威等入学学习。结识国医馆馆长焦善堂,拜国医大师施今墨为师,请教医理,回兰州后筹国医馆兰州分馆。为取得焦善堂协助,再去南京。行至平凉,被匪徒抢劫一空返兰州,任省图书馆馆长。
1930年留京期间,受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之委派,赴内蒙处理蒙汉纠纷,圆满解决而归。
1931年,牛载坤曾拜施今墨为师,学习中医。他在兰州筹办了“甘肃国医分馆”,邀请柯与参、权爱棠等医师,开展医疗活动和医务人员培训。
1932年中央国医馆兰州分馆在省城天齐庙正式成立,自任馆长,聘请名医权爱棠,柯与参,牛孝威为医师,门诊治病。
1933年春,应甘肃绥靖主任邓宝珊之请,赴宁夏与马鸿逵联络感情,归途中经一条山遭匪徒截杀,幸被群众掩护,遂免于难。同年6月,出任民勤县长。任职期间,振兴教育,借“杜公祠”作校舍,创办师范传习所;督建西外乡、中外乡、泉山乡3所小学,兴修水利,从兰州聘请能工巧匠仿黄河水车,监制“水刮子”在全县推广;重视绿化,设立苗圃,制定造林防沙计划。引进榆、槐树种,发动学生和市民种植城垣大街小巷。兴办实业,创办毛纺织传习所,邀请外地技工,购买机器,就地加工羊毛、驼毛,为以后的惠民工厂初奠基础;重视救灾,在县城建立义粮仓,组织骆驼队,杂粮入仓,平价祟出,解决人民生活;重视医疗卫生:当时民勤天花流行,死者甚众,发动在兰子女亲友紧急购买牛痘疫苗,亲自种痘,扑灭天花;宣传新思想,大力提倡剪辫放足,移风移俗,革除陋习。
刚正不阿,同情民众。马步青驻民勤部属技扶派差,遭载坤痛斥“要拉就将我的马车拉去”。1934年5月晋省述职,经武威将民勤驻军蛮横之情俱实告于马步青。遂致积怨于心。6月5日4时,轿车行至皋兰县哈家咀,为仇家狙击,身受4弹殉命,年49岁。噩耗传至民勤,人民哀痛如丧考妣,立“牛公祠”,额题“爱遗甘棠”祀之。遗著有《五十年来中国之毛业》、《水利之研究》等。牛载坤不仅是甘肃进步书刊发行的开拓者,也是甘肃近代史上“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出名的实践者,还是一位著名的清正而不畏强暴的廉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