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交大校长:“大零号湾”中交大系企业超600家,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已进入爆发期

 cxag 2023-02-28 发布于辽宁


2月27日下午,上海举行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有关情况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发布会上表示,城市是大学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引擎,“大零号湾”的诞生是城市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上海交大以承担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作为契机,依托“大零号湾”,用两个“一公里”来把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起来。


图片

跑好“最先一公里”

让源头活水更加充盈

丁奎岭说,建设“大零号湾”,首先推动跑好开头的第一公里,主要体现在平台战略布局和一些行动计划上。上海交大坚持战略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不断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前沿科学中心、继承攻关大平台等等,一大批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来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攻关。

另一方面,上海交大做了一些重大前瞻布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利用交大学科的综合优势,持续推进“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等专项行动,同时瞄准科技前沿,实施“交大2030”创新计划。这是学校自发组织的前瞻性布局,致力于产出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的原始创新。

在上海市支持下,上海交大启动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遴选了一批有想法有魄力的青年学者,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相信交大独特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能够更加有利于激发“大零号湾”创新策源能力,让“大零号湾”的源头活水更加充盈,更加有含金量,这是从“最先一公里”的角度,增加大零号湾的创新策源能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

强化机制和支撑保障

丁奎岭介绍,另一个“一公里”,则是从机制和支撑保障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上海交大争做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的“小岗村”。两年多来,以体制机制的优化和人才培养改革作为切入点,多措并举,致力于消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细绳子”。

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支撑保障。例如专门设立针对成果转化服务的支撑晋升通道,使这方面的人才未来的发展有通道。另外,未来还要培养致力于成果转化的人才,上海交大已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招收技术转移专业硕士。

已逐渐形成梯队

“湾”中交大系企业超600家

丁奎岭表示,以上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激发了上海交大师生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3年来,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超450项,合同金额累计接近30亿,这个数量是上一个三年的5倍,实际上已进入爆发期。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以后,已经有60余家交大师生创业企业入驻“大零号湾”,总估值超过五百亿,其中估值超过两亿的企业有29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师生校友在“大零号湾”开办企业已经超过600家,其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排队申请科创板IPO,已经逐渐形成梯队。

可以说,交大系科创企业已经成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的先锋队,而交大则是“大零号湾”未来持续发展的高性能引擎。


图片
记者:方雨斌 毛海萍
编辑:方雨斌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