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将建诸、君其礼焉——流亡在外十九年,终成大业的晋文公

 茂林之家 2023-02-28 发布于湖南

——————————————————接上篇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正月,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得以回国;而在此之前,早就准备抛弃国君(晋怀公)、改奉新主的晋国大夫栾枝等人,已经提前和在秦国的重耳取得了秘密联系,并正式向重耳输诚,自请作为重耳的内应,在晋国国内安排接应事宜,以接重耳安全回国继位。

重耳渡河返回晋国之后,在新绛的晋怀公才得到了消息;大惊失色之下,晋怀公急忙命亲信、晋国大夫吕省(吕甥)、郤芮等人率领军队前去阻挡、抵抗伯父重耳一行。但吕省的军队还在半途中时,晋国靠近晋、秦边境区域的令狐(山西临猗)、桑泉(临猗临晋镇)、臼衰(山西运城解州)等地守军和邑内国人们就纷纷放弃对国君的支持,全部归附众望所归、重返晋国的的'明主’——公子重耳。

得知边邑诸城已经倒戈归附重耳的实情后,吕省、郤芮便临时驻军在庐柳,没有和重耳以及秦军、晋国边邑军队展开交战,而是驻足观望、按兵不动(以便选择合乎自己利益的下一步举动)。

之后,在秦国使者公子絷的大力劝说下,吕省、郤芮更是直接退兵到郇城(临晋镇附近),虽然还没归附重耳,但在实际上也背叛了晋怀公。

二月十一,在秦国使者的说和、调停下,狐偃作为主君重耳的代表,和吕省、郤芮于郇城内达成了一致意见,吕省、郤芮率军正式倒戈、归附了重耳,所率的军队也都交由重耳指挥。

新绛城内的晋怀公得知派出'平乱’的军队也都倒向了重耳一方后,明白自己已经大势已去,只得仓惶出城,逃往晋国高粱(山西临汾尧都区)躲避藏身。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二月十六,在重重大军的护卫下,重耳顺利到达了晋国的故都曲沃,而新绛的晋国大夫们闻讯后,纷纷赶来曲沃朝见新主。

在曲沃,重耳参拜了祖父晋武公的宗庙(晋武公是晋国'曲沃代翼’之后,新公室的实际开创者,也是曲沃小宗的第一位晋侯;所以,无论是晋献公、晋惠公,还是晋怀公,他们在继位时,都要到曲沃来参拜武公庙,以示崇敬先君、和宣告自己继位的合法性;重耳要夺取君位,自然也得走这么一遍程序),向晋国、乃至向天下诸侯宣告自己将继承晋国宗庙社稷。

参拜了武公庙、并得到国内诸多贵族、以及国人们的拥戴后,重耳于武公庙内宣布正式即位,承袭晋国社稷;重耳,就是晋国第二十二任晋侯——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之时,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有存疑,不同的史书记载有差别,这里以最常用的年纪为准)。

二月十八,刚刚即位的晋文公就派出军队直驱高粱,将众叛亲离、孤身躲藏于此的卑劣侄子晋怀公给诛杀,消除了影响自己统治的最后隐患(要是下手不狠、让晋怀公从高粱逃脱,以后如同卫惠公、郑厉公那样卷土重来的话,晋文公或者他的后裔可就惨了)。

当初,吕省、郤芮背叛晋怀公、于郇城向晋文公输诚并交出了所率领的军队后,原以为晋文公即位后会因此而重用他们。但晋文公在成为新一任晋侯后,却首先启用赵衰、狐偃、狐毛、先轸、胥臣等随自己流亡在外十九年的忠诚家臣们,以酬其功(这也是人之常情);随后,晋文公又提拔了郤縠、郤溱、栾枝等在自己尚未站稳脚跟时、就主动前来联系、投效的晋国大夫,以安抚国内人心。

而对于吕省、郤芮这种原属晋惠公、晋怀公父子的死硬党羽,直到最后关头才因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背叛旧主、改投自己的'贰臣’,晋文公对他们从心里就很是鄙夷、轻视,因此并不打算对他们予以重用,而是计划等将来国家稳定之后,随便安排某处城邑,让他们去驻守,远远地打发离开新绛,也就罢了。

晋文公对自己的疏远、厌恶态度,让吕省、郤芮两人既慌张又懊悔,深恨当初不该轻易就向晋文公归降,要是选择支持晋怀公、死扛到底,那么现在胜负还未可知呢!因此,两人准备趁晋文公不备时发动叛乱,杀死晋文公后再逃往国外。

大约在晋文公即位之后一两个月内(具体时间不详),吕省、郤芮经过暗中策划,准备了火油、柴木等物,想要放火焚烧晋文公的寝宫,将其烧死。但这个计划被公宫中的寺人(宦官)勃鞮(也就是十九年前、奉晋献公之命到蒲地追杀公子重耳的'寺人披’)所得知,于是他向晋文公紧急告密;吕省、郤芮的作乱之举就此泄露,两人不得不紧急逃离晋国,准备渡河逃亡他国。但两人在逃到大河(黄河)边后,却被秦穆公所派出的使者诱杀,身败名裂。

郤芮在逃亡时,来不及带上儿子郤缺,此后,因为父亲的反叛之举,郤缺一度被取消贵族身份、降为庶人,不得不带着妻子在国内艰难生活、亲自力田以谋生。

后来,郤缺得到了晋文公近臣胥臣的举荐,才得以重新入仕,经半生辛苦奋斗后,最终走到了晋国正卿——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的位置上,也算光宗耀祖;这些都是后话。

回国取得了君位,又粉碎了吕省、郤芮的叛乱之后,晋文公这才牢牢地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之后,在诸多贤臣良将的的辅佐下,同时自己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年过六十的晋文公大器晚成,将晋国国内混沌已久的纲纪迅速扭转过来,国家的社会生产走上了正轨,军事力量恢复到晋献公在位中前期的强大状态,贤良俊才得以被选拔重用,国人们也真正得到了国家的恩惠和膏泽。

晋献公末年以来晋国一度因内讧争斗而导致的颓废衰落景象,在晋文公登位后被一扫而空,晋国,即将迎来名副其实的'诸侯霸主’高光时刻。

当初,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在翟国流亡避难的时候,周王室内部也发生了内乱,————天子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因为觊觎王位,于周襄王三年(前649年)勾结成周附近的狄戎发动了叛乱,攻打雒邑,还将雒邑的东门都给烧了,周襄王几乎都打算逃离雒邑避难。

后来,在秦国和晋国(晋惠公)的协助下,周襄王总算击败了叔带的乱军,将其赶出了雒邑周边。叔带因为在成周不能立足,于是逃往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庇护,在齐地韬光养晦,以图将来东山再起。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就在重耳来到秦国、准备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争位这一年,周襄王在王室大夫富辰的劝诫下,出于维护王室颜面的目的,于是勉强赦免了在外流亡的叔带,将他召回了成周。

可叔带贼心不死,在好不容易回到成周后,居然暗中勾结了与周襄王关系几乎破裂的王后(隗后),预备再次作乱;周襄王发觉至后大怒,废黜了隗后并下令抓捕叔带

于是,叔带逃奔至隗后的母国狄国,并经过两年的准备后,于周襄王十七年(前636年)秋,勾结狄国军再次攻打成周。在叔带的内应——王室大夫颓叔、桃子的暗中接应下,王师(其实也没多少人了)大败,周襄王狼狈出逃,躲避到郑国的汜邑(河南襄城)暂居,然后向鲁、晋、秦等国发出求助书信,请诸侯们再一次帮助自己讨伐逆臣叔带(这都是第二次了,周天子也是不长记性)。

驱逐了兄长以后,自以为大功告成的叔带在得意洋洋之下便自立为天子,并立隗后为王后,然后将朝政全部交给王室卿士周公、召公(国初时的周公、召后后裔,属于王室畿内的世袭贵族卿士)处理,自己则带着隗后离开雒邑,搬到温邑(河南温县)居住,享受这武力夺来的'天子威仪’。

就在叔带第二次作乱这一年(周襄王十七年),晋文公刚刚回国即位、接任晋侯,并诛杀了倒行逆施的侄子晋怀公,正是需要对外展示国家实力、谋取自身政治地位,以图成就晋国霸业的时候;于是,晋文公立即主动响应周襄王的'平叛’请求,并决定亲自率军出兵、讨伐篡位的王室逆臣叔带。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三月,在晋文公的亲自率领下,晋国左右两军誓师出征,正式打出了'勤王讨贼’的旗号。

晋军出征、抵达阳樊(河南济源)后就兵分两路,一路赴汜邑去迎接周襄王,另一路则赶赴温邑,攻打在此地享乐的叔带。晋文公的出兵行动十分顺利,叔带与隗后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晋军所生俘,而周襄王在另一路晋军的护卫下,也安全地返回了雒邑,并全歼了留在城内的叔带党羽。

四月初,在晋文公的亲自护佑下,周襄王从温邑返回了雒邑,复天子之位,叔带和隗后则被周襄王下令诛杀于显城(河南武陟),周王室的(又一次)内讧就此被晋文公所平定。

'叔带之乱’被平定后,重新恢复天子之位的周襄王为了感激晋文公的大力援手,于是在雒邑举办了盛大的宴会来招待晋文公。在宴会之上,周襄王除了赐予晋文公大量金帛礼器之外,还把原属王室所领有的阳樊、温、攒茅、原四个城邑赐予了晋文公,以示酬功(不过,周襄王以不敢违反先王所定制度的的理由,拒绝了晋文公的“请隧”、也就是将来死后,所建造的陵墓可以使用四条墓道的请求)。

晋文公'匡合诸侯、号令天下’的霸业,也正由这一次的平定王室之乱、获取天子酬功而开始,并最终到达了巅峰。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晋文公在被庐举行阅兵大蒐礼,将晋国军队规模从左右两军扩充为上中下三军,各设将佐;这也是晋国第一次设立六卿之位,之后的二百年间,晋国朝堂最常见、也最传统的政治架构,由此初立。

原本,晋文公准备以自己的第一亲信——连襟兼女婿赵衰出任晋国第一任中军将;但赵衰却坚辞不受,并主动推荐晋国贤臣郤榖(郤芮的族人)、以及同为晋文公亲信近臣的狐偃出掌军政两职,协助晋文公治理国事;赵衰自己甚至连六卿将佐都不愿出任,仅仅只以上卿的名义退居幕后,为晋文公出谋划策、辅佐政事。

多说几句——————之所以晋文公和赵衰两人既是连襟又是翁婿,那是因为当年还是流亡公子的晋文公重耳,在母族翟国避难的时候,有一次翟国国君从戎族廧咎如处俘获了两个美貌戎族姐妹,因为重耳是翟国的外孙,为了使其生活得舒适一点,因此翟君将这两个姐妹中年轻一点、名叫季隗的女子就许给重耳;而年纪大一点、名叫叔隗的女子则许配给了侍奉重耳流亡在翟国的亲信家臣赵衰;因此,赵衰和主君公子重耳可以称为连襟。

此后,季隗为重耳生庶长子伯鯈、庶次子叔刘;叔隗则生下了赵衰的庶长子赵盾。

多年以后,流亡在外十九年的公子重耳终于在秦国的支持下,带着赵衰等亲信家臣们返回了晋国,并夺取了晋侯之位,成为新的晋国国君——晋文公。

为了报答跟随自己十九年、忠心耿耿的亲信侍从——赵衰、先轸、狐偃、狐毛、胥臣、魏犨等人,晋文公将他们全部提拔进入朝堂,成为晋国新的卿士大夫,各掌重任。

其中,赵衰因为是嬴姓赵氏,和晋国公室不是同姓(晋公室是姬姓),因此晋文公特别关照赵衰,将自己的大女儿孟姬(赵姬)嫁给了原本是连襟的赵衰;就这样,君臣两人从连襟又变成了翁婿(春秋时期,这种事情不说很常见,起码也不算罕见)。

孟姬嫁给了赵衰以后,先后为赵衰生下赵同、赵括、赵婴(婴齐)三个儿子,赵衰因此很是喜欢(感激)她,就准备立赵姬儿子中最得宠爱的赵括为赵氏家族的宗子(继承人)。

但赵姬得知赵衰尚有妻儿还在翟国后(就是叔隗、赵盾母子;赵衰随重耳躲避晋惠公的追杀、离开翟国到别的国家避难时,为了安全起见,没有带走叔隗母子),便向赵衰几次三番地请求迎叔隗、赵盾母子回晋国。在赵姬的坚持下,赵衰将叔隗和已经十九岁了的赵盾从翟国接回了晋国。

叔隗和赵盾到晋国后,赵姬又以'叔隗先嫁、自己后嫁’的理由,向赵衰请求立叔隗为赵氏内子(家主的正妻),自己甘愿以妾室的身份侍奉她。

赵衰和叔隗很是过意不去,推辞说赵姬是国君之女,理所应当要成为赵氏内子;但赵姬一口回绝,依旧推叔隗为赵衰的正妻。赵姬深明大义、不计得失的高贵品质,使得赵衰对她钦佩敬服不已,最终答应了她的请求立叔隗为赵氏内子。

此后,赵衰和赵氏族人商议,准备在诸子中择优立嗣,挑选下一任的赵氏宗主、以继承嬴姓赵氏的祭祀(起初赵衰是要立赵姬的儿子赵括的);但赵姬得知后,坚持“子以母为贵”原则,向赵衰举荐立叔隗的儿子赵盾为赵氏宗子,还列举了赵盾'贤能、生母为正妻、排行居长'等理由,来说服赵衰。

因为赵姬的公心和力推,身为狄人之子的赵盾(叔隗是狄戎部落之女)才得以被立为晋国顶级贵族之家——赵氏的宗子,成为赵氏家族的继承人。

赵盾被立为赵氏宗子以后,赵姬多次谆谆告诫三个亲子赵同、赵括、赵婴齐,要他们一定要安守本分、以庶子的身份去侍奉、敬爱长兄、宗子赵盾,为家族的团结和协力作出贡献。

此后,在赵盾继承赵氏家族成为新一任家主之后,,赵同、赵括、赵婴齐三人虽有很多毛病,甚至犯下过大错,但始终谨遵母亲当年的教诲,对兄长、家主赵盾尊重敬爱,对家族利益全力维护,一直恪守小宗的本分,没有任何觊觎窥视大宗权威之心。

因为赵姬的宽阔心胸以及大义恩惠,赵盾才会有日后的莫大成就,成为了晋国将来的第一权臣、'夏日之阳’。所以,赵盾至死都不敢忘记赵姬的恩情,视赵姬如亲生母亲一般(其实赵姬比赵盾大不了几岁)。

成就功业之后的赵盾,经常毫不避讳地对身边的人说:“假如没有先夫人(赵姬)当年的恩德,我赵盾到现在还只是一个狄人而已!”

赵盾晚年在选择继承家业的宗子人选时,尤其牢记要回报赵姬夫人当年对自己的恩德;因此,已经是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的赵盾,在周匡王六年(前607年)立赵氏宗子时,舍弃了自己的儿子赵朔,而立异母弟、赵姬的亲儿子赵括为赵氏宗子,给出的理由就是“括,乃君姬之爱子也!”

就这样,赵盾在世之时,就主动安排将赵氏大宗的资格还给了赵姬的儿子,而自己的亲子赵朔,将来就要以小宗的身份去侍奉大宗的叔父们。

赵盾去世后,赵氏遵守他的安排,以赵括出任宗主,赵朔则继承赵盾留下的卿位(入朝堂为下军佐);赵氏家族依旧上下其心、团结一致,在晋国朝堂上和诸侈卿间的地位牢固而稳定(当然,再后来,就是'赵氏孤儿’的剧情了)。

以上,就是晋文公与赵衰这君臣二人之间,为什么既是连襟、又是翁婿的原因详解,以及赵氏后人的成长发展情况,和前文有那么一些偏题了。下一篇文章,将回到刚开始时,从晋文公举行'被庐大蒐礼’、建立晋国三军六卿朝堂架构之初时讲起。

——————————————————下一篇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