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灭族到建国,鲜为人知赵氏孤儿背后的故事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6-30 发布于北京

经典剧目《赵氏孤儿》从元代杂剧开始至今已有千年,故事模式基本是:

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率兵灭门。唯一漏网的是已有身孕的赵朔之妻,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躲藏在宫中。屠岸贾穷追不舍,欲斩尽杀绝,赵朔好友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救孤,赵妻产下赵氏孤儿后,程婴用买来的一个婴儿与之掉包,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逃走,而公孙杵臼则带着婴儿藏了起来。屠岸贾率师追赶而来,程婴佯装欲以千金出卖赵氏孤儿藏身之地,屠岸贾答应了。屠岸贾在程婴带领下,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并杀死了他们。程婴找到赵氏孤儿赵武,将其抚养成人,后与赵武一起联手朝中韩厥灭掉了屠岸贾。程自刎去阴间陪老友公孙杵臼。

《赵氏孤儿》流传到明清代被改成了梆子剧,到晚清民国变成京剧和昆曲,成为中国经典的悲剧剧目。

《赵氏孤儿》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后来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都有详细记载。

为什么会发生《赵氏孤儿》的故事?戏剧毕竟存在演义的成分,拨开历史迷雾,我们才能把整个事情来龙去脉看清楚。

公元前654年,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逼死太子申生,迫使公子重耳和夷吾出走,晋国一度陷入混乱之中,史称“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在流亡十九年后,公元前636年依靠秦穆公的支持,重返晋国,继位为文公。

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有很多谋士不离不弃,出谋划策,其中一个人叫赵衰,是其重要谋臣之一。

相传在中国上古五帝时代,赵氏女性祖先女修之子大业,经考证就是为后世所盛称的古代圣贤皋陶,皋陶之子大费是辅助大禹治水大获成功的伯益。商代,赵氏祖先对商王朝的建立有开创之功。周代,赵氏祖先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逐渐获得周王室的认同甚至青睐,成为西周众多封国中的一员。西周末年在“辟土服远”热潮中败北,存活在晋国。

在晋国,赵氏抓住了两次难得机遇。第一次是“曲沃代翼”,在这场大小宗之争中,赵氏站在获胜的曲沃一方,受赐封邑、为大夫,在晋国有了立足之地。第二次就是这场“骊姬之乱”,赵衰高瞻远瞩,选择了追随公子重耳出亡的政治险途,并以自己的忠贞与才干辅佐重耳返国。

晋文公执政后,分赏众人,赵衰开始担任“国政”,成为晋国最高层的决策人物之一,赵氏的势力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公元前622年,赵衰死,其子赵盾承袭父职,就任晋军副元帅。

当年,赵衰跟随重耳流亡到狄国,狄人送给赵衰一小妾,名叫叔隗。叔隗给重耳生下一儿子就是赵盾。后来,晋文公将女儿赵姬许配给赵衰为妻,赵姬居然强烈建议赵衰迎回叔隗及其子赵盾。在赵衰执意不肯的情况下,赵姬说:“如果你得到我这个新宠而忘记旧好叔隗,以后还怎样使用别人?所以,一定要把叔隗母子接回来。”

在迎叔隗之后,赵姬发现赵盾很有才干,于是让出正室甘愿做妾,并且以赵盾为嫡长子而使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位居赵盾之下,其目的是为维护家庭的长久兴盛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果然后来的历史证明,赵盾不仅在赵家的繁荣兴盛过程中成为重要的接力棒人物,同时也是晋国中流砥柱式人物,并为晋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晋军副元帅赵盾对自己的官职并不满意,他的目标是中军元帅,因为按照晋国军政合一的政策,中军元帅是执政卿,是最大的官。赵盾为了夺权,迫不及待地导演了一场政变,迫使晋君改变军事检阅地点,废除了狐射姑的中军元帅,改任赵盾为中军元帅,实现了梦想中的执政卿。

阴谋诡计难以服众。赵盾时期以晋国执政正卿的身份专擅晋政,抑制君权,发展卿权,势力极度膨胀,开启了晋国君权与卿权间较量的先河。对赵盾的所作所为晋国上下皆为微词,表面上的恭维暗藏着背地里的怨恨。

公元前621年,狐射姑指使其族人狐鞫居杀死了赵盾的心腹阳处父,而赵盾也指使手下杀死了狐鞫居,并把狐射姑赶到翟国。

公元前618年,晋国贵族箕郑父、先都、士彀、梁益耳等人发动政变失败,先后被赵盾所杀。

从此,赵盾长期控制晋国军政大权,礼乐征伐皆由己出,甚至先立灵公,后杀灵公,再立成公,国君的废立也全在赵盾一人专断。

赵盾的势力急剧膨胀的同时,也树敌太多反赵势力潜滋暗长,这就为赵氏被灭族种下了祸根。

公元前597年的,晋楚邲之战发生,这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邲之战前四年,赵盾已经死了,赵氏家族失去了正卿的地位,晋国的实权就逐渐移到荀、士、郤、栾四家手里,但赵氏仍有一定势力。荀、士、郤、栾等从保持既得利益出发而不想和楚交战,而赵、先两家则极力主张出击,希望通过这场战争而获得更多的权益。

当听到楚郑讲和的消息时,晋军元帅荀林父主张立即收兵回国,上军帅士会则支持荀林父的主张,而中军副帅先彀却坚持进军,认为晋国之所以成为霸主,靠的就是武力。

这时赵括、赵同随声附和,也极力主战。栾书当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郑国首鼠两端,不可轻信。荀首甚至大骂赵同、赵括是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利益得失。

在开战前,楚国曾遣使求和,士会以礼待之,而赵氏、先氏则认为士会是讨好楚国,故意破坏谈判而向楚挑战。由于赵、先两家极力主战,并擅自出击,这就导致晋楚两军终于开战了。

由于晋军内部不和,没有统一的行动,结果被楚军打得大败。中军和下军败得更惨,因为赵、先两家都在这两军。上军由于没有赵氏插足,反而基本未受损失。

此战役的失败,使晋国失去了霸主地位,最终引爆了赵氏被灭族的导火索。

当时赵氏在领兵首领中占了五位,若没有赵氏的支持,先彀决不敢擅自率兵过河的。况且在战斗过程中,赵氏也表现得很糟糕,故应负其主要责任;主帅荀林父则因优柔寡断、指挥不力,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按说两方都应该受到惩罚。然而,这时正是荀、士、栾、郤等族得势之时,他们就互相包庇而丝毫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把罪过归于赵、先两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583年,晋景公利用赵氏内讧及诸卿间相互倾轧的矛盾,发动“下宫之难”,屠岸贾首倡灭赵氏,这恰好符合荀、士、栾、郤诸家的心愿,他们就积极响应,终于族灭了赵氏,才发生了《赵氏孤儿》故事。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吗?!谁曾想,赵氏家族又反转了剧情。

赵氏被灭族之际,在韩厥的仗义直言下,晋景公又命令九岁的赵武继承赵家的家产。赵家的地位在晋国一落千丈,复兴赵家的重任就落在“孤儿”赵武的身上。

后来,赵武回归权力中枢,再掌晋政时,赵氏再次上升为晋国最有发展前途的卿族之一。赵简子时期,晋君已被架空,徒具虚名,被瓜分的端倪已然显露。

公元前476年,赵襄子由晋卿蜕化为新的独立政权的君主。此后,经过“晋阳之战”赵、韩、魏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命赵、韩、魏三家为诸侯。

赵氏是晋国第一个发展起来的卿族,也是第一个因晋公室打击而中衰的卿族,更是晋国唯一复兴的一个卿族。赵衰、赵盾父子估计想不到,在自己死后,从灭族到建国,赵氏家族会有如此大落大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