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将至,老话“上坟五不做,平安无灾祸”,祭扫要注意

 饮膳道人 2023-02-28 发布于江西

时间过得很快,新年转眼过去,节气也即将来到清明,清明除了是一个节气外,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祭扫的节日,人们都要赶在这天为先人祭扫,捎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来到先人墓前祭奠,这也是后人尽孝道,敬重先人的表现,所以清明祭扫讲究非常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的说法,但是祭扫的礼数都不能少,民间老话“上坟五不做,平安无灾祸”,说的就是祭扫时一定要注意的五件事情。

内容图片

清明节来源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的介子推,当年在晋国公子重耳外逃,生活艰苦,介子推便割了一块大腿肉让其充饥,后来重耳称霸,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便携母隐于山林,后来重耳想到介子推,便想请介子推出山为官,但介子推不愿意,于是重耳下令放火烧山,本想逼迫介子推出来,不曾想,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出来,重耳为纪念介子推,便把烧山这天定为“寒食节”,由于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久而久之,两者合一,后来便把清明节拜介子推的举动演变成祭扫的习俗,那清明祭扫那五不做呢?

内容图片

一、祭扫不穿奇装异服或衣冠不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祭扫,是为了缅怀先人,通过扫墓锦后人应尽的义务,所谓睹物思人,先人的一笑一颦会在脑海中浮现,如今阴阳两隔,自然满心伤感,作为我们敬重的人,必然正衣冠来表示自己的重视与尊敬,若是穿着奇装异服,看起来吊儿郎当,或者大红大紫,嬉皮笑脸,简直就是走形式,也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如何获得先人的庇佑。

内容图片

二、纸钱不要不烧完

扫墓的顺序是修正坟墓、燃烧纸钱、供奉祭品,对于纸钱,民间传说这是阴间通用的钱币,世人都知道缺角少边的钱无法花出去,阴间的钱币也是一样,世人烧纸钱的心愿就是让先人有钱花,不要过穷苦日子,这样才能保佑子孙后代,若是纸钱不燃烧完毕,也是好心做坏事,同时,纸钱不燃烧完毕,很有可能引发火灾,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内容图片

三、祭扫不要上错坟

随着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回乡祭扫的年轻人有时会找不到先人墓穴的准确位置,有人想既然回来了,就选个看着像的坟墓祭拜,这绝对是不可以的,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尤其这几年,农村移风易俗,土地上许多先人的坟墓没有墓碑,有的甚至被推倒,加上日常很少回来祭扫,祭扫错误坟墓的不在少数,所以祭扫时,一时无法准确判定,可以找村里的老人咨询,他们可以提供帮助。

内容图片

四、古稀之人不上坟

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古稀来人风烛残年,身体各项指标已经下降,尤其操劳一辈子,对外物容易伤感,本来就经不起打击,若是清明节祭扫,睹物思人,难免伤感落泪,会对老人家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一旦有个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内容图片

五、五岁以下儿童不可去

清明祭扫是个庄严肃穆的活动,现场各种的祭扫需要沉重的氛围,五岁以下的孩童尚不知清明祭扫为何物,也许他们就认为是游玩烧纸的活动,难免追逐打闹,这与祭扫的氛围不符,与此同时,坟墓“阴气”比较重,容易吓着孩子,用民间的话说,就是先人喜欢小孩,想抱一抱,亲一亲,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清明祭扫还是不要带三岁以下的孩童。

内容图片

综上,清明祭扫即将到来,大家在回乡祭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上五点,老祖宗的传下来的礼数不可少,同时也是后人尽孝的一种心情,老话“上坟五不做,平安无灾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