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史丨西晋崩盘的催化剂:一代妖后贾南风

 人文之光 2023-02-28 发布于辽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西晋的存在感,既不能跟之前三分天下的三国时期相比,也不能和后世始终没能实现大一统的两宋相比。甚至就连辽金这些边塞王朝的存在感都比西晋强。而归根结底的原因,莫过于西晋帝国的历史,堪称一幕黑色幽默。

1、西晋的奢靡

西元265年,曹魏权臣司马炎胁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位给自己,司马炎主导的西晋王朝正式开张。不过,西晋的开张并没什么新朝新气象可言。因为事实上,西晋的根基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后奠定的,到司马炎这一代,已经是司马家族成为权臣的第三代了。司马炎本质上属于守业者,而非创业者。

因此西晋虽然正式开张,其本质不过是曹魏的延续。同时司马炎考虑到司马家族得国不正,所以司马炎为了拉拢门阀世家对司马家族的支持,故而掀起了奢靡之风。一时间,西晋高层之间互相攀比、斗富,形成一种风气。而这一切,无疑加重了天下百姓的苦难。

虽然司马炎在位期间解决了割据江东的吴国问题。但是西晋战胜吴国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很烂的朝廷,压垮了另一个更烂的朝廷而已,本质上含金量不高。

2、西晋的隐患

司马炎在位期间,为西晋帝国留下了两大隐患。

第一,司马炎认为司马家族能轻易夺取曹家天下,很大原因是因为曹魏没有分封制,所以朝廷被权臣把持以后,宗室们想要反抗都没本钱。于是司马炎大搞分封制。同时弱化了朝廷的实力。这种局面无疑十分危险。但不可否认:如果操作得当,藩王之间互相牵制,也是可以保障西晋安全的。所以我个人对分封制的倾向是认为,这个制度不能一杆子打死,认为一无是处。

第二,司马炎的法定继承人司马衷,智商水平很低。而这样的人做皇帝,无疑是很不合理的。不过,司马炎在临终前,为司马衷安排了辅政大臣。司马炎认为,内有辅政大臣,外有宗室藩王,司马衷肯定可以看好江山。

其中西晋的这种局面:高层设计存在严重隐患,而且民不聊生,出问题是迟早的事情。而贾南风的存在,意味着西晋的崩溃,迎来了催化剂。

3、帝国的崩溃

司马炎出于一系列考虑,最终在泰始八年(西元272年),册封重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

根据《晋书》记载,贾南风的形象又黑又丑,本来在形象上是不够格做西晋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太后。但是在贾充的极力操办下,以及司马炎对贾充的信任度支持下,这桩婚事还是得以成功。司马炎没有料到,这个决定,算是加速了西晋崩溃的历史进程。

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成功继承了皇位,这便是历史上的晋惠帝。司马炎临终前,安排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司马炎的岳父杨骏,一起辅佐晋惠帝——而这样的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宗室和武帝时期的外戚互相牵制。在这个权力架构中,贾南风其实是干涉不了朝政的。但偏偏贾南风是一个有小聪明但却没有大智慧的人。

说贾南风有小聪明是因为贾南风利用宗室和杨家之间的矛盾,先后铲除了杨骏以及司马亮等人,夺取了西晋的朝政,成为了晋惠帝时代西晋事实上的女皇。能做到如此手段,不得不说贾南风虽然人丑,但却很聪明。

说贾南风没有大智慧是因为:对太子司马遹的杀害。

贾南风没有儿子,反倒是晋惠帝的嫔妃谢氏有个儿子——司马遹所以晋惠帝登基后,司马遹也随之成为太子。

而西晋宗室之所以在外戚弄权背景下,还愿意继续臣服晋惠帝的朝廷,主要也是因为司马遹智商超群,且相信随着司马遹登基,朝纲还会返回到司马家族手里。而贾南风并没有意识到均衡的关键所在,居然设计杀死了司马遹于是,以司马伦为代表的西晋宗室站了出来,以讨伐贾南风,为太子讨个公道的名义起来造反。就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八王之乱拉开了序幕。在八王之乱的冲击下,西晋帝国灰飞烟灭。

当然,我个人觉得,即便是没有贾南风弄权,西晋也迟早会崩盘,但最起码不会这么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