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花之女林黛玉,从不劝宝玉立身扬名,她为什么反对仕途经济?

 栖鸿看红楼 2023-02-28 发布于山西

黛玉——她反对过仕途经济吗?

她只是没劝过宝玉“扬名立身”而已。

黛玉的父亲就是“仕途经济”的受益者,也是深谙此道的,不信可以参考他替贾雨村谋起复一节:既“顺路”送了女儿,又给贾雨村铺垫好了道路,而贾雨村仕途得意又反过来给林如海的官场关系网加多了一重关系。这是一举三得、面面俱到的事。

林如海还特别告诉贾雨村:“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对贾雨村是大人情,但对贾政呢?难道是舔着脸求帮、空手套白狼?还不是郎舅之间有过多次合作,早已默契十足?

林黛玉并没有其他渠道接触“仕途经济”,到了贾府之后因为女眷众多,更加内外隔绝。所以她对“仕途经济”的有限的认识和理解,只能是来源于父亲林如海之里。以林如海的精通此道,我看不出林黛玉为什么要“反对仕途经济”的。

另一个例子是宝玉要进家塾读书,来辞黛玉。要知道读书和仕途,在那个时代,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学而优则仕”嘛。如果反对仕途经济,黛玉对宝玉入塾读书,多少也会表现出一点不悦。可是她呢,笑着说“好,这一去,可定是'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哪有丝毫的不悦?她的关注点,不过是在“你怎么不去辞你宝姐姐呢?”上——她只对宝玉的爱情,有着超乎寻常的关心,并且毫不掩饰。

黛玉除了在爱情上近于苛刻的、眼里不容沙子的要求之外,其他方面是很能求同存异的。最典型就是在讨论“后手不接”的问题上,宝玉不知稼穑艰难地认定“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不了咱们两个的”。这样话不投机了,黛玉可没说“你将来没钱了,怎么养我?难道让我跟着你吃苦吗?”她只是转身“找宝钗说笑去了”。

这样的爱情好不好?那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是在“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的宝玉这里,黛玉的爱情显然就是最合适的。

反正贾府还在即将衰败、尚未完全衰败的末世繁华之中,还能容得下几个诗情画意的小朋友。于是黛玉和宝玉形成了这样的模式:你喜欢诗词歌赋,我也喜欢,那很好;你反对仕途经济,我不反对仕途经济,那就避而不谈。

总之,我不会因为我的“不反对”,而干涉你的“反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