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密宜昌南边村国家重点保护古宅群

 宜昌石头书屋 2023-02-28 发布于湖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位于长江支流黄柏河西支的右岸边,宜昌至兴山公路30公里处的半山坡上,始建于清嘉庆6年(1801),距今200多年历史,是该区现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2002年,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南边古民居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边古民居现存两座,坐南朝北,依山面水,“老号”是清当地人易起能、易起宣兄弟二人共建。“宝和”是清易连芳所建。古民居的大门居中,向内凹进,称为“卧槽”。大门上顶雕梁画栋,翘首飞檐,精巧别致。大门口有一对雕花石鼓。进入大门,便是客厅,面积从几十至百余平方米不等,是主要的活动场所。厅屋两侧是厨房、火笼屋。堂屋和厅屋相隔五六米远,中门有方形水池,这就是天井。天井底部有龙眼通向屋外。

2010年,因暴雨使南边古民居严重受损,由省文物局、夷陵区政府投资对"宝和"、"老号"进行抢救性维修,主要维修屋面、墙体、排水沟等, 同时帮助居住在"老号"的老人搬迁并妥善安排。2013-2014年,夷陵区文物局再次组织对"老号"坍塌的墙体和排水设施维修,对建筑本体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

两栋古民居相距约200米,各自独立成院,两栋民居占地面积1615.16平方米,建筑面积2315.16平方米。大小房屋60余间,两处古民居建筑风格大致相同,前檐为砖木结构,后檐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面,屋面设有风火墙,翼角做工精致而独特,屋檐、墙体多饰花鸟兽图案,云卷纹分布其中,几何纹尤多。

“老号”占地面积665.3平方米,建筑面积965.3平方米。“老号”共有天井13个,现保存完好7个。

堂屋与厅屋间有雕花屏风。精致的棋盘格式木雕,引人入胜。平时,隔门不打开,上雕龙凤呈祥、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玉母祝寿、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

每栋布局为三重而建,“老号”、“宝和”老屋正面为三个门,明间大门两旁立石鼓一对,高约1.2米,鼓面浮雕吉祥图案,门框均为青石打磨雕花,屋内格扇门及门窗等木构件饰雕刻喜鹊闹梅、八仙、寿星祝福及神话传说故事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厅屋后面是堂屋,一般比厅屋高。堂屋两边的正屋都盖有木质楼板,是家庭主人的寝室。

精美的木雕历经200多年仍然美仑美奂。

睹物思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那些易家老宅曾经的往事,有谁还记得它呢?

南边村的得名据传是因当地为官者在清朝年间受御赐楠木金匾而得名楠匾村,其后数百年间,逐渐简化为如今的南边村。

厅与堂的连接沟通也独具匠心,毫不呆板:前厅为穿斗式木构架,后堂为抬梁式木构架,梁与梁之间用驼峰或大斗支垫,状呈三角形,极大地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性坚固性,难怪易家老屋能保存到现在。

这栋典型风格的古民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是易家老屋古建筑群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