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行斋”命名记

 马尔的视觉 2023-03-01 发布于安徽



又一个春日早晨,点多起床,到书房里闪点窗缝,外面憋屈了一夜的新鲜空气涌进来。顿时,清新满屋。泡杯绿茶,淡香慢慢地在小书屋弥漫;燃一支烟,指上撩起几缕青雾。

今日要推出的公众号文章写完;拟好下一篇题目,有想法的句子先随手记下。

散文越写就越有些烹小鲜的意思。食材是常见的,看似微不足道,烹鲜就要极讲究其味道。与书法也能相通,就那些个字形,你写古人也写,几千年来被捧出的几个名头大的人物,他们各自的书写成为了范式。如何才能书写出自己的样子来呢?还就得从自己的心性出发,把它变成心意表达。

这世上唯一能和他人不同的便是自己的心意、心思。

此时,小区除了路灯醒着,都还在睡梦里;静谧到一两声犬吠会有回音,遥远却分外清晰。



想给自己的小书房命名有段时间了,找不到合心意的名目。

一直都渴望能有个自己的书房,独立而封闭的读书、码字空间。

第一个能凝神写东西的地方在老蚌埠街大马路邮电局大楼,它一楼有个非常宽敞的营业厅,进门东西两侧各摆放一长溜条形桌,原是供写信用的。我小学起就喜欢在这里做作业。人流如织,吵吵闹闹;我却能心神如一,视作不见,充耳不闻。

有熟面孔我就写不出字,蜗居憋出的毛病。家里无书房,写字台与大桌子都在父母的卧室兼会客厅里。你想安静专心地读书、写作业,这个摸摸你的头,那个翻翻你的书本,一脑子面糊糊,啥也干不成。

但一到邮电局,再吵再挤,灵思泉涌,一挥而就。

少年时还可以静下心读书的地方,有一号码头的候船大厅或淮河长堤。淮河于我的意义不仅是故乡的母亲河,还有在书里的漫游。

找不到能屏蔽他人的地方读书、码字,长期以来都困扰着我。小书桌(后来是电脑桌)放在卧室、晒台,直到几年前才有个独立的完整的屋子,能把现实世界关在门外,将自己的世界在书桌上打开。

自己杂七杂八的书、杂七杂八的文章读写了这么多,多得益于没地方要找地方,难得的空间反把读写变成难得。或许也暗合了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觉悟。

“行行斋”的第一个“行”,便是终于可以拥有个小书房遨游的意思。

一日聚会性质的餐桌上,遇见了九华山的演一师父。法师一袭僧衣,面前放一小碗米粥。人很清淡,偶尔会微笑着与你应答;其风度、气场令我着迷。 

来九华山出家前,他已是京城颇有心得的画家,一所知名高校的美术教师。

想起读过的李叔同故事。上个世纪初名噪一时的这位艺术全才,遁入佛门引发各种猜测,特别是滚滚红尘的碾压苦不堪当之论,今日犹在耳际。他的最好的朋友、弟子都知道那并不是看破红尘的老套路故事,而是我们还无法理解的思想上的机缘,超越物质、境遇,要走向一个无“色”与“法”的世界。那种子他第一次在寺庙里以“不食”治愈失眠便播下。

就觉演一有弘一的影子。

小书房命名“行行斋”,第二个“行”便取自演一师父“怎么都行”的扇面赠与。

多年的“行”充满渴求,却又是无头的苍蝇、摸象的盲人。活在混沌里,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撕扯出自己的六神无主。若有“怎么都行”字照路,那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宽宏与慈悲,化有为无的心境。 

一个人终究要有停下来,不跟自己或他人较劲的那一刻、那一天。

人生时不时地需要停下来歇息歇息。什么时不我待、寸金寸光阴等等,都是要索命的阎罗。歇歇是休养生息,不是充电积蓄的手段,它在修复生命的磨损部分。

小书房称“斋”。

“斋”有祭祀前整洁身心的意思,引申到素食再有读书、休息、思过、斋戒的房舍意义。它是通向内心的地方。

自2016年入“斋”始,便一日一篇公众号地发,未曾间断。很多熟人、朋友惊异于这种坚持。于我则是洗漱一般的寻常事。书写是一种快乐,没有坚持的吃力,只在趣味的享有。好似人在山野里,你看的是荒凉困苦,他却觉得能与清风明月为伴,满心的欢喜。

“行行斋”三个字请赵先锋书写,此君相熟多年,兄弟相称。



天一的“青湖”之名由他题写,校训“人生是可以雕塑的”也请过他的墨宝。

“行行斋”非老赵题跋不可。

老赵有趣。

某年某月某日,老赵突然把手盖住酒杯,说是不喝了。这一举动引起包括我在内的众兄弟极大愤慨。你整晕过我们那么多次,满手的血腥,你要放下屠刀也得等我们报过仇再说。但他却突然固执,滴酒不沾,谁也说不动。

今日想,他是“入斋”而有定力了。杂念的清空,自处之慎独,灯红酒绿的去色,让眼睛明亮起来。

于斋行行,身心清爽,满眼艳阳天,实实在在地去享受行知乐趣。

卸下担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名利、利害无关,乐之不疲,不知老之将至。

“行行斋”就是一面行走的旗帜,没有诱惑,也不愿再被奴役。

作者相关文章

归来仍是读书郎

读书:不对等的知己,其实就是依附关系

读书:冤死的马谡   扶得起的阿斗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