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旧京~老北京的房屋中介--拉房纤儿的

 俗文化研究院 2023-03-01 发布于河北
什么是拉房纤儿的,其实就是现在的中介。
清末民初的时候,北京有不少游手好闲的人,就是以拉房纤儿为生。不管是买房的,卖房的还是租房的,被他们知道了,他们都要扑上去,啃一口。
他们每天一早儿就提着鸟笼子到茶馆里一坐,沏壶小叶茶,神聊起来。其实,无外乎就是想得到些买房,卖房的信息。
别小看这一行,干这一行起码得能说会道。生意能否做成,靠的就是三寸不烂之舌。
遇到卖房的,想尽办法贬低人家的房子,地点不好,风水不好格局不好,总之就是要卖主少要一些钱,好方便他们找买主。
遇到买主了,马上换了一套说辞,地点也好,房子的材料也扎实,价钱也合适,总之,这套房子在他眼里没毛病,你不买就是吃了大亏。
当然,过去干这行也不容易。这一行门槛低,从事的人员就多。人员一多,竞争就激烈,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他们之间,既得互相借助或者利用,又得互相排挤,拆台。总之,干这行的办事,说话,得留个心眼,避免同行把底摸了去,好戗行。
比如,有人托他卖房时,他既要把这个消息散布给更多的同行,好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找到买主,又决不能透露卖房的是谁,房子坐落在何处,只要你稍微的不留神,透露一点,马上就会有同行直接去找卖房的主,把你给甩了。房子卖成了,佣金也就没你的事了。
同样,卖房在当年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比现在要难得多。一般卖掉一栋房子,中间人怎么也得有三五个,甚至于七八个,如果这房子是个王府那样的大宅子,中间人高达百八十人也有可能。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把卖房的消息尽可能多的散布出去,又要避免中间人太多,佣金被分的太多。
所以,当年有一句俗话,十个纤,九个空,拉上一号就不轻。就是说,拉房纤儿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拉房纤儿的好处费,也就是佣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成三破二。也就是买房的新房东,要拿出房价的3%答谢拉房纤儿的,而卖房的老业主要拿出2%,总共拿出5%,作为拉房纤儿的酬劳。这5%,所有参与了房屋买卖的人都有份,当然,也得分大小份儿,出力较大的,拿的多,出力少的,就拿点意思意思得了。
买卖成交以后,他们就会以中保人的身份,和买卖双方找个饭馆一坐。先在他们中间,找个能写会算的执笔,先替老房东给新房东写一张白字儿,(也就是同意卖房的承诺书)给新房东,然后把房契和蓝图一起交给新房东验收,然后再替新房东写一张倒字儿,说明交接手续已经完成,保证按日子付足余款等等,新业主再向旧业主付款以后,这些拉房纤儿的便在白字儿和倒字儿上作为中保人签字画押,新旧业主为了感谢他们,也会当场把房价的5%分给他们,最后还要请他们吃个猪八样或者花九样的席,大家聚餐一顿。
拉房纤儿的作为一个职业,解放之后就消失了,但是在解放到改革开放之初,拉房纤儿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人们都管他们叫房虫儿。
随着房地产的大热和中介制度的成熟,拉房纤儿算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彻底的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