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英章怒批丑书的根源,书法家:他不懂艺术才这样说

 书法古今 2023-03-01 发布于陕西

楷书名家田英章说,当代一些书法家为了出名,就有意把字写丑,这种行为是有意为之的,他们一大把年纪,为了出名,干脆故意写丑书,其实是为了走一个捷径,最后让人一看很别致,进而达到了一夜成名的目的。现在书坛上写丑书的人很多,他们主要说是出于艺术性的需要而写的,但丑书是书法吗?古人没有这么写的,所以,田英章奉劝写丑书的人,还是老老实实写好字,也不要带坏了其他学习书法的人。

对于田英章的这一观点,一些书法爱好者觉得,田先生一语中的,精辟地说出了丑书的根源,给田先生点赞。也有一些人认为,田英章说得没错,当下书坛就需要这样有担当的书法名家站出来说个公道话,否则,书法传承可能就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了。面对田英章的观点和许多书法爱好者的说法,一些书法家,尤其是一些写丑书的书法名家却说,田英章在书法方面还是一个门外汉,至少还没入门。例如曾翔在一次展览上面对书法爱好者的提问时说,田英章不懂书法,只会写字。

关于写字和书法之争,是当下书坛上审美观念的争辩。写字的人认为,只要把古人的经典继承下来,把字写好看,就是一个好的审美思想和传承,而作为书法艺术来说,它的审美是建立在艺术角度来考察的。中央美院书法教授王镛曾说,书法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写字那么简单的,也不是说你用毛笔写个通知,往单位部门一贴就是书法。书法艺术是用汉字为载体所创作的艺术品,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审美活动在其中。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田英章的楷书是继承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欧体字以后,并形成了个人的风格,他曾经出版了许多楷书方面的字帖和写字教程,为许多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了学习的素材和范本,现在的中小学书法课本,也大都使用的是田英章所编写的教材,可以说,许多书法初学者大都非常喜爱田英章的写字教程,因此,田英章在这方面是拥有大量粉丝的。

而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经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书法经过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它已经从写字、书法发展到现在的书法艺术,并且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把书法一同和电视、电视、戏曲等一道设立为艺术奖项,书法界的最高奖项就是兰亭奖,这个奖项如同金鸡奖、百花奖一样,具有同等地位的含金量,可见书法艺术的发展已经是站在了艺术领域的最高领奖台上了。

书法艺术与丑书有什么关系?田英章为何要怒批丑书?这其实是与艺术有着密切关系的。于是有人可能要问,难道写丑书了就是艺术吗?答案似乎没有这么简单。下面根据当代书法艺术评审的有关要求进行一些分析,但这个分析仅仅是站在艺术性的角度来剖析的,并不是为了丑书来做辩护的。

书法展览是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不论是寻找书坛上的整体书风,还是个人想在这个平台上一举成名,参加书法大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评委是如何进行书法评审的?

一是必须立足传统。就是说,每一件入展或获奖的作品中,评委首先要看的是你是学哪个古人的?学到了什么?比如笔法、风格等,如果一个人原样把古人的字搬到书展上来,评委肯定是不认可的,但如果没有古人风格,评委更不认为你学了古人。

二是创新程度与自我风格。自我风格就是书法创新,或是学了古人以后的自成一家,作品中有了古人,但也要有自己,不能把古人的东西吃了就不会消化,不能化为已有,这也是不行的。

三是作品中要体现出艺术性特点。艺术可以用矛盾关系来实现,这是中国哲学,也是中国文化的表现方式。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它主要是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表现手段,例如作品中的字的大小、用墨上的浓淡干枯、章法上的疏密对比等,这都是中国哲学的集中体现。因此,有些人认为,书法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味道所散发的持久力,一个人对中国哲学的理解程度如何,就会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得如何,可见书法作品的内在美就是要加强个人修养的问题。

四是最关键的,就是为何要写丑书的问题。本来在写字时,只要做到横平竖直,四四方方就能写出汉字的美来,但是,作为哲学关系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来说,它为了表达出这些矛盾关系,写平了,还需要写一个斜的笔画,这叫对比关系,写密了,还得要有一个疏松的,写浓了,也要有淡的,如此,各种对比就会显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字能不丑吗?但艺术性也随之出现,因此,有些人认为,平正好写,丑怪难弄,这里的丑怪就是变化的意思。

不论是田英章的观点,还是写丑书的现象,张旭光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他本人是赞成当下书坛上的各种流派的,也是鼓励大家百花齐放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让书法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大家对上述观点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一起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