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西周晚期《伯孝鼓盨》中,我们可以借鉴什么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3-01 发布于河南

商周金文,无论长篇巨制还是数字小品,其线条、造型空间、分间布白以及作品呈现出来的迷人气韵,总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它们也是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当代金文创作的种种软肋。

本期所赏析的《伯孝鼓盨》为西周晚期金文小品,凡十四字,重文有三,分列两行、三行两种形式(见拓片1、2、3)。

尽管在灿若星河的商周金文中它并不那么知名(甚至几乎找不到介绍它的公开资料),但细细品察,却能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些启发。

《伯孝鼓盨》拓片(自右1、2、3)

图片

拓片1、3铭文风格相似,分列两行。

若临写时把两行间距适当拉开,将释文及落款分列左右,形式上便构成一幅标准的七言对联作品。

圆浑的线条,规整的造型,大小、方圆、曲直、正侧、纵横的对比,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错落(“孝”字子部与“鼓”字上部,“其”字最后两笔与“万”上部),使每一行都充满了气息的互动。为了整体作品的需要,铭文打破常规,将“永宝用”三字分居两行,各为七字。

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种种诱人元素,正是当代金文对联创作(没有对比关系,缺少气息的联动)的短板。

拓片1、3
图片

图片


临作
图片

图片



拓片2是一幅很有意思的小品。

一般而言,商代与西周金文布局的每行都会占得很满,即便是圆形铭文,尾行留有空白者也并不多见(这种布局多见于东周铭文,如《铸公簋》《陈曼簋》《陈纯釜》《陈侯午敦》等器),这使得这幅西周晚期的小品在构成形式上极为难得。

它为我们多字斗方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多字斗方,留白尤为重要。

这幅小品第三行只两字,留有的大量空白强化了整个画面的疏密对比,给观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加之流动的气息、跳动的造型、纵横的交错(第一行的横与第二行的纵),再把落款置于左侧,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斗方作品。

章法,是当代金文创作的软肋之一,这幅小品散发出来的迷人趣味,远非有些字字独立、状如算子、小家子气的当代金文作品所及。

商周金文的小品可以以小见大。

知微见著,方可臻于至善。



拓片2
图片
图片

临作

图片
图片


--商周金文赏析之四十二--


图片

孙璋,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喜商周钟鼎、摩崖石刻、敦煌残卷,长期专注于商周金文的研究,致力于创作​不一样金文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