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奶的胰岛素指数高,换成豆类和肉可行吗?

 微信息W 2023-03-01 发布于湖南

网友A问我:我原来听说,牛奶是一种低升糖指数食物,减肥的人适合喝牛奶。但后来又听说,牛奶虽然升糖低,但胰岛素指数高。这个胰岛素指数是什么?喝牛奶会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这东西会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那岂不是喝牛奶就不利于减肥了吗?

网友B也问:医生告诉我,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喝牛奶。可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说牛奶会造成胰岛素抵抗!我有胰岛素抵抗,是不是就不能喝牛奶了?

网友C问:如果我用豆浆和肉类来替代牛奶,会不会对控制血糖更好呢?但是听说多吃肉反而容易患上糖尿病?那怎么喝牛奶才有利于控制血糖呢?

看来,值得花点时间好好讲一下相关的知识点。(不想看科学道理的朋友,请重点关注突出显示的文字,然后拉到文章末尾看建议。

知识点1:什么是胰岛素指数?

很多人都知道有个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胰岛素指数(insulinemic index,II)和血糖指数有点像,都是要根据餐后各点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画出一条曲线,然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用吃某种食物之后产生的曲线,和葡萄糖产生的曲线作对比,算出其百分数。

  • GI=吃某个食物(含50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之后血糖曲线下面积/喝葡萄糖水(含50克糖)之后血糖曲线下面积
  • II=吃某个食物(含50克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之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喝葡萄糖水(含50克糖)之后血糖曲线下面积

血糖测起来比较容易,比较便宜,用家用血糖仪就能轻松测,用连续血糖仪就更简单了。而胰岛素测起来比较难,不仅测定价格贵,而且取血量多一些,一个血珠是不够的,所以招志愿者也不那么容易。

另一个问题是,在血糖正常的「健康人」当中,其实有些人的胰岛素反应是不正常的,比如有延迟出动的,有分泌不足的,有分泌过多的。要想得到合格的胰岛素指数数据,就需要提前测定受试者的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对受试者进行筛选。即便都在正常范围中,变动幅度也非常大。

所以,胰岛素指数的数据不那么普遍,而且各个实验室之间的测定数据差异也很大[1]。

知识点2:哪些食物会激发胰岛素产生?

人们都知道,在血糖水平上升的同时,身体会同时分泌胰岛素。大部分人都把胰岛素上升和吃碳水化合物食物联系起来。

实际上,激发胰岛素的食物类型,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还有蛋白质类的食物。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并通过激发「肠促胰岛素」(如GIP和GLP-1)来加强进食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胰岛素的作用[2]。不论是牛奶,还是鱼、肉、蛋类,凡是含蛋白质的食物,都会刺激胰岛素反应。

也就是说,如果把糖和淀粉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起食用,那么胰岛素的产生数量和作用效果会加强。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起到压制餐后血糖水平上升的作用。

正因如此,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建议: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后吃米饭馒头等淀粉食物。其中意义之一,就是利用鱼肉蛋类促进胰岛素的这个作用,来帮助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但是,为什么人们并没有关注鱼肉蛋类食物的胰岛素指数,只测定了牛奶的胰岛素指数呢?

这是因为,凡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的食物,几乎不会引起血糖水平的明显上升。鱼肉蛋类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极低,所以没人关注它们的血糖指数和胰岛素指数。然而,奶类食物既天然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乳糖),很多甜牛奶、甜酸奶和甜奶粉产品还人为添加了糖(蔗糖或各种糖浆)。所以,人们对奶类产品的血糖指数有所关注。

在20年前就有研究发现,牛奶的GI值低,但胰岛素指数比谷物和水果明显更高。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按同样碳水化合物含量来比较,牛奶比谷物更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会激发胰岛素反应和肠促胰岛素反应。

知识点3:牛奶的胰岛素反应高,无糖酸奶和豆浆会低吗?

前面已经说了,只要含有蛋白质,无论豆浆/豆奶也好,无糖酸奶产品也好,一样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

虽然豆浆/豆奶没有像牛奶那样经常被人质疑和攻击,其实在同等碳水化合物含量(牛奶本身有乳糖,豆浆里加少量糖制成低糖豆浆)的情况下,豆浆/豆奶的胰岛素反应完全不逊色于牛奶,甚至更高[3]。换句话说,尽管加糖豆浆产品的血糖反应和牛奶一样比较低,但它们的胰岛素反应都比较高。若换成蛋白粉调配的各种饮料,也是一样的。

如果论肠促胰岛素效应,那么喝牛奶比喝豆浆似乎还更有健康优势。有研究发现,牛奶和豆浆的差异在于,牛奶激发的GLP-1比豆浆高,而豆浆激发的GIP比牛奶高[4]。GLP-1对减肥而言是更有帮助的,而GIP是相对不利的。

知识点4:饭前喝了牛奶,餐后的血糖反应会更高吗?

人体实验数据表明,无论是餐前30分钟喝牛奶再吃面包,还是在吃面包的同时喝牛奶,和单吃面包不喝牛奶相比,餐后血糖反应都是更低的。喝豆浆的效果和喝牛奶类似[3]。

但是,餐后喝牛奶的效果如何,还没有看到研究数据。

必须说明的是,目前的研究结果都是在对牛奶没有不良反应的人当中做出来的。如果某个人对牛奶有不耐受反应,或者有急性、慢性过敏反应,是可能造成餐后血糖额外上升的。这是因为,食物不良反应会造成身体的应激,而应激反应会升高血糖水平。

所以,如果对牛奶有乳糖不耐受反应、消化不良或慢性过敏问题,喝牛奶有可能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知识点5:牛奶的胰岛素反应高,说明喝牛奶会促进肥胖吗?

答案是不一定。正常的餐后胰岛素反应,在很多方面是有益的。

胰岛素和饱感有密切关系。一种食物如果胰岛素反应较高,意味着它有较好的饱腹感,不容易吃过量。按摄入同样热量来比较,吃肉、吃蛋、喝奶都比只吃米饭的饱腹感更强。

多项研究证实,在同样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的前提下,增加奶类食物的摄入量有利于体重控制。用奶类蛋白质来适度替代肉类蛋白质,有利于预防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体重增加[5]。

牛奶中的大量钙元素是有利预防肥胖的因素,我国的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鼓励摄入充足的钙。同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对增肌非常有利,已经成为常识。事实上,餐后胰岛素水平适度上升本身,就是促进增肌的重要因素。

所以,用牛奶替代肉类,总热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不存在因为胰岛素反应高而促进肥胖的问题,反而可能有利于预防肥胖。

知识点6:每天吃激发胰岛素的蛋白质食物,一定意味着胰岛细胞容易衰竭吗?

答案还是不一定。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膳食中高胰岛素血症饮食的分数越高(意思是说这种膳食会促进胰岛素水平升高),那么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风险似乎也比较高[6]。

不过,吃高胰岛素指数的食物,和餐后胰岛素水平过高,以及发生胰岛素抵抗,还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中间还有很多影响环节。

并不能说,吃了高胰岛素指数的食物,人体就一定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然后一定出现胰岛素抵抗,造成胰岛β细胞衰竭

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按照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评估,评估为日常膳食胰岛素指数较高的人,的确有更高的风险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但奇怪的是,他们的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风险反而比较小[7]。也就是说,尽管每天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胰岛细胞还是很能干,并没有发生「累坏了」、「耗竭了」之类的问题。

总结:

蛋白质摄入不足时,胰岛素分泌能力差,不利于多数糖尿病患者。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还有利于维持肌肉量,而肌肉量下降时,血糖控制能力也往往随之下降。我国发布的糖尿病膳食指南和糖尿病食养指南当中,均鼓励适度摄入包括奶类在内的蛋白质食物,也鼓励糖尿病患者摄入足够的钙元素。

胰岛素抵抗并不是喝牛奶喝出来的,而是内脏脂肪过高、运动太少、人太胖、营养平衡严重失调等因素造成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平均每天摄入一杯牛奶或酸奶会促进胰岛素抵抗。

所以,除非发现自己对牛奶有明显不良反应,比如促进长痘痘,或确认喝牛奶后血糖控制能力明显变差,否则不需要戒掉奶类。主食+蔬菜+鱼肉蛋奶豆制品的多样化食物组合,才是最有利于控血糖的。同时,利用牛奶和豆浆的激发胰岛素特性,可以考虑把它们放到餐前或餐中,配合淀粉类主食来食用,以便帮助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是人人适合拿鱼肉蛋奶当饭吃,这不仅对控血糖无益,对控尿酸无益,对骨骼健康无益,对长寿也无益。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对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对每个需要控血糖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好日常血糖监测,并观察身体的感受,不必因为传言而恐惧或追捧某一类食物。

参考资料:

1 Wolever TMS, Meynier A, Jenkins AL, et al. Glycemic Index and Insulinemic Index of Foods: 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Using the ISO 2010 Method. Nutrients, 2019, 11: 2218

2 Karhunen LJ, Juvonen KR, Huotari A, et al. Effect of protein, fat, carbohydrate and fibre on gastrointestinal peptide release in humans. Regulatory Peptides, 2008, 149:70-78

3 Sun L, Tan KWJ, Han CMS, et al. Impact of preloading either dairy or soy milk on postprandial glycemia, insulinemia and gastric emptying in healthy ad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7, 56:77-87

4 Sun L, Tan KWJ, Siow PC, et al. Soya milk exerts different effects on plasma amino acid responses and incretin hormone secretion compared with cows’ milk in healthy, young men.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6, 116:1216-1221

5 Smith JD, Hou T, Ludwig DS, et al. Changes in intake of protein foods, carbohydrate amount and quality, and long-term weight change: results from 3 prospective cohort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5, 101:12161-224.

6 Lee DH, Li J, Li Y, et al. Dietary Inflammatory and Insulinemic Potential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Diabetes Care, 2020, 43(11):2675-2683.

7 Mokhtari E, Farhadnejad H, Teymoori F,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insulinemic potential of diet and lifestyle with the risk of insulin-related disord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ong participants of Tehran Lipid and Glucose Study. Diabetolog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2021, 13(1):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