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九)

 天山一剑图书馆 2023-03-01 发布于江西





《走过人生》——知青岁月(九)

      厌倦了嘈杂的政治运动,被赶到了偏僻的小山村。虽然白天干活晚上睡觉,日子过得没滋没味,可做梦也没想到革命风暴能波及到这里。队部窑洞外崖面上有个象神龛样的东西,白灰粉底上面画着领袖的形象。那是村里按照公社大队的要求,花大价钱请外面匠人弄下的。后来的几个知青积极的带着大家,有模有样的读语录唱革命歌曲。不大的场院上除了我们知青,后面也就站着十来个社员。随着我们摆摆胳膊甩甩腿,嘴里叽里咕噜的乱咧咧。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早请示晚汇报活动,虽然是有点抵触迫于无奈也只好跟着。好在时间不长人们都没了激情,尤其是社员你来他不来也就不了了之啦。知识青年还是学生气浓总是满腔热血的,党的九大要召开的消息传来,大家又按耐不住的敲锣打鼓,冒着严寒在山梁上沟底里游行。社员们懵懂的看着这些洋学生,不知又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忙着招呼自己的娃娃快点回家,紧闭院门吓得不敢有大的动静。以刘生荣为首任光前为辅的队伍,又是蹦又是跳的呼喊个不停。山涧的寒风在夜里格外的发威,个个冻得瑟瑟发抖要多傻有多傻。不知道惊动了桂家峡的同学们没有,似乎那深邃的峡谷中也有点动静。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悲哀,对伟人可以崇拜但不能迷信。任何事物做过头了,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下乡插队后不久还没缓过劲,又遇到了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

      这次运动声势很大,既有本地的领导们主抓,又有部队派出宣传队协助。村民们见到这样的大阵仗,多少还是有点紧张兮兮。除了照例要依靠貧下中农外,插队知青理所当然成了主力和先锋。任光前和郭卫东还被抽调出去,脱产到大队里专职搞运动。看他们起早摸黑的忙着,似乎深藏的阶级敌人还很多。这个人烟稀少又分布在七沟八梁的山区,没想到斗争还是非常的激烈。原来据群众揭发五队有个叫李良的人,有不满现实政策和对领袖不敬的言行。任光前和郭卫东在整理汇总材料,这个人被打成反革命受到批斗。几十年后他们有机会回到山村,怀着歉意看望了这个九十来岁的老人。当然了文革时期的运动,重点还是要盯住“走资派”了。这个贫瘠之地幅员广阔,光生产队就有十一个。不管再咋样行政上也就是个大队,官员级别和上面比就是个“芝麻粒”。虽然天高皇帝远有点胡作非为,除了多吃多沾外也查不出政治问题。只有一个副职的大队干部,爱沾花捻草有许多流氓逸事。虽然揭发的轰轰烈烈,但怕偏离斗争方向也不了了之。每次开会时干部们在台上慷慨激昂,下面的人却交头接耳的谝闲传。讲得都是上寡妇炕摸小媳妇的门,全是运动中揭发的风流韵事,只不过是添油加醋更“荤”了。

      可是我们村里就淡定多了,因为斗争的对象是地富反坏右和走資派。村子里即没有地主也没有富农,小小的生产队长也够不上走資派的资格。但运动总得找个目标靶子呀,不知是谁的指使终于把队长揪了出来。队长姓李是个干瘪的小老头,干了多年免不了有些多吃多沾的龌龊事。也得罪了许多人自然在劫难逃,他没什么文化话也不会说。参加的最大政治活动,是到山西的大寨参观学习。回来给社员传达时说大寨修梯田,挖防洪沟象国民党修的战壕一样。这一下可捅了大乱子,被上纲上线猛一顿狠批。不过好歹他出身貧农,最后也就撤了队长职务了事。他还挺高兴的乐活了好多天,那个年头没人愿意当这个队长。权力不大麻烦事不少,上下都不敢得罪吃力不讨好。

       运动中让村民忆苦思甜,可是咋样动员没什么人吭声。私下里问了几个家是貧农的村民,解放前家里肯定很穷了吧。他们说还是可以的能吃饱穿暖,有的家里除了牛羊还有一二匹骡子。我一脸愕然直犯嘀咕这是貧农吗,简直就是一般富裕中农的家底。又问他们解放前后那个好,吭哧了半天才说解放后好。进一步问那是为什么,他们说解放前土匪多经常抢掠财物,解放后没土匪了不用担惊受怕了。的确村子处在三县交界的半山区,解放前那一带土匪非常猖獗。官府镇压不力百姓受够了他们的祸害。解放后经过围剿匪患彻底肃清。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但是解放后的日子却这么贫穷,真让人觉得这种匪夷所思的现状是为什么。

      运动是不能不参加的,可饭也不能不吃啊。做饭要烧的柴到那找啊,这些荒沟野岭的根根草草,不知被人们挖掘了多少遍了。

       守着这么大的山区土塬没有柴烧,说出去又有多少人信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