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猝死“蓄谋已久”的等待着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2021开始,又闻猝死,年年“猝死”相似,岁岁“死因”大同。

仙女因心梗离开人间,回到了仙界,年仅25岁;

无独有偶,元旦前两日,某网购平台22岁女员工加班后猝死;

2019年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青年教师某副教授,因劳累过度出现心源性猝死;

2018年8月25日下午,深圳某公司24岁的程序员程某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拼多多员工猝死......还有很多年轻的生命,都因猝死戛然而止,令人心痛惋惜。

对于猝死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肺源性猝死、中风性猝死等,常见的为心源性猝死。大约80%的猝死与心脏疾病直接相关。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发生猝死的人表面上看不出问题,但其实他的身体已有一定的病变基础,如潜在血管问题、心脏问题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弹,给它一个导火索就能引爆。

心梗不是老年病,它其实是一种无差别攻击的诅咒,包括睡眠、情绪、饮食、体型、体脂……和血压、血糖、血脂等都是它的魔咒组成部分。科学家在中国做过50万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入睡困难可以让急性心梗的概率增加9%,然而更可怕的是,加上睡眠不好和过早醒来,心梗的概率会陡增18%~22%,睡好觉真的是我们凡人的救命金手指啊。

而美国,超过46万人的生理数据表明,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群心梗发作概率会增加20%,超过9小时的心梗概率居然会增加34%,休息多了也不行,少睡懒觉了。然而这还没有结束,美国人的数据是低心梗遗传的研究,如果有家族心梗遗传史,那么概率会是34%的1.3倍,也就是44.2%,这意味着有心梗遗传史的人一旦睡眠不好,那就有一半的可能是要命啊。

反之亦然,中国科学家从英国生物样本数据库里调取了38.5万健康人,通过8.5年的随访跟踪,发现睡眠最健康的人类心梗概率要减少35%,中风概率减少34%。

为何心源性猝死会频频找上年轻人?虽然心源性猝死的根源是心脏基础疾病,但大多数猝死的发生,都与诱因脱不了干系,所有猝死都是“蓄谋已久”。具体我们来看一下:

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堪称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数据显示,我国中青年人群(18岁~35 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2%,超重和肥胖是其重要诱因。缺乏控制或控制不良的高血压转化为高血压急症,后果严重。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众多器官的损伤。

英国科学家从另一个血压角度研究了年轻人的心梗问题——他们从韩国数据库的642万年轻人里,做了1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即便只是血压轻微升高,还未到诊断的触发条件(收缩压 120~129mmHg,舒张压<80mm Hg),但心梗的概率就已经升高了14%。

年轻人的一级高血压(130~139/80~89mmHg),直接把心梗概率增加了67%,二级高血压(≥140/90mmHg)的心梗概率更是健康人的2.5倍。

熬夜劳累,工作压力大:如今不少生活在大城市年轻人,为生活打拼,工作压力巨大,加班熬夜是常态,不少人奉行“趁年轻、身体好,用多干、多挣、多享乐来拓宽生命的宽度”。这种透支身体会造成过度劳累,过度劳累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律失常的诱因,严重的情况可导致心源性猝死。不得不说,拿健康换钱、换快乐必然会得不偿失。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长期处于高压收缩状态,增大了猝死的发生的几率。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中提到:中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约6成的人处于过劳状态,透支身体是这些人猝死的主要诱因。

锻炼过少:如今出行都是汽车、地铁,有些人连500米之外的超市都开车,不愿意走路,严重缺乏锻炼,大腹便便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不锻炼,不仅体重飙升、腰围增粗,血压、血脂、血糖可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诸多因素都是易患脑血管病的诱因。

不良生活习惯:很多年轻人烟酒无度,熬夜娱乐,甚至在牌桌一坐一天,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严重损害血管健康。尤其是香烟,对心脑血管损害极大,根据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我国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6.6%,而中国青少年总体烟草使用率为6.9%,我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但2018年仍为68.1%。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35.5%。吸烟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久坐不动不仅会出现血流缓慢,还容易出现下肢血栓,栓子脱落会引起脑梗塞。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前移,正悄然从中老年人群向青少年延伸。

饮食习惯差: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大鱼大肉、节食等,导致身体要么营养过剩,要么营养极度缺乏。尤其是年轻人自己做饭的少,动不动去饭店,或者点外卖,而重油、重盐,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血栓形成,增加中风风险。

低头族多:智能手机让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变成了低头一族,手机一看一晚上,脖子和身体长期处于一个姿势,年轻人中有颈椎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严重颈椎病会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流缓慢,容易产生脑血栓。

脑血管畸形:部分年轻人出现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存在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在各种因素刺激下,血管压力升高,会引起脑血管破裂。

抑郁: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0.6%,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抑郁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我国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其他诱因:情绪激烈波动、气温骤变时低温寒冷刺激、剧烈的体力活动、酗酒等。

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身体,而当出现意外时,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青壮年如日中天,习惯“奔跑”也要放慢脚步,远离猝死才能稳健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