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管理的必然和现状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3-03-01 发布于贵州

健康需要管理,“管理”一词在当今社会环境中越来越为人们所熟识,企业需要管理、财务需要管理、人才需要管理,我们的健康同样需要管理。所以说,健康管理没有什么高大上,无非是管理对象是人的健康而已,追本溯源以预防为主解决存在的健康问题,有着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客户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健康的关键,不是依赖药物,而规范和细化的管理生活方式有人说前30年的身体去换取钱财,而在后30年用换来的钱买命。有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花光毕生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而我国正处于慢性病的高速增长期,尽管慢性病的危害在逐年加剧,但大众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极低,如高血压群体中,得到有效控制的只有6.1%。每年都体检,但每年身体健康指标都在恶化这是忽视了体检的本质,“检”后的健康管理,而非一“检”了之。因此推行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健康管理的理念需要加强宣传如有人一年抽烟能花费上万元,而花几百元做健康管理在他们看来却是“太贵了”,一旦生病,到医院花销大额医疗费,而事实是健康管理提前预防可以让他们少花这笔冤枉钱。而从预防医学角度看70%的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或降低风险的。

慢性疾病发生的增加以及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因而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以“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健康管理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及潜力,也正在并逐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产业前景远大。近年来国内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出现及发展趋向,已经显示出为健康管理埋单的苗头。不难预见,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专业人才的不断成长,市场需求和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保险业、信息产业和健康管理产业的联合与互动,将有力推动和加速健康管理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将逐步建立并发展、完善,将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目前有关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的内涵、外延、实际运作存在着很多不清晰的认识。健康管理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方法,从业人员的资质、准入、相关的法规、政策支持、市场管理还不完善。相比于国外的健康管理体系,我国目前的体系很不健全的。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或者审视一下国内现有的健康管理。

1.体制方面

我国没有合理的健康管理体系,无论是医院、社区还是学校都没有设立健康管理中心。可喜的是有的医院开始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健康管理这个东西,只知道生病了找医生,并不知道还可以管理健康从而减少生病的操作。在国外,小学就开有健康管理、情绪管理的必修课。我国从最开始的教育这方面就出现欠缺,这导致大家思想上对的缺失。体制的不健全,宣传普及不到位,是当下我国健康管理状况不佳的原因。

2.知识体系

当下健康管理的知识体系不够健全。大学的健康管理专业学的东西也是很浅显,虽然几乎全部的知识点都有涉及,但所有的知识都学得不透彻。这就导致健康管理师不能像医生那么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不足,使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受阻。包括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知识,是需要全面加深的。恕我直言,现在有很多考了健康管理师证的人能做健康管理么?靠浅显的知识去做健康管理是明显不足的,在临床上的成长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对于普及知识,是现在健康管理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点,无论是学校还是全社会,都要加强宣传教育,从思想层面加强大家的健康管理意识。

3.市场结合不足

健康行业的市场很大,我们国家人口基数非常大,因而健康问题也就很大。可以说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而在发展健康管理的时候,跟市场的结合有很多缺陷。太过于营销,而缺乏真正的知识体系的支持,这就让市场受到了限制。不能将科学的健康管理知识与市场合理的结合,这让大家感受不到真实的收益。其实面对健康,人们的消费欲望是很强的,但是当消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时候就会大大降低欲望。

正确合理的抓住市场,是要做好健康管理的实事。让大家真的能看到健康管理对身体的帮助,可以是慢性病的合理控制,可以是身材的健康保持,可以是有效的疾病预防……当大家切实体会到健康管理的效果的时候,市场、人群自然就扩大了。

4.管理的缺失

就当下而言,相关部门的管理存在缺失,在这之前,都不够重视健康管理的发展。我国的现状,往往是国家的主导性占很大部分,而这方面的政策支持相对薄弱。

5.健康管理太笼统

由于健康管理太宽泛,人的健康涉及到的面非常多,就连医院都要分科室,分类别的看病。健康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全方位的技术,如高血压涉及到医疗用药、饮食、运动、情绪、作息等、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这就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我认为可以把健康管理细分,如:慢性病的管理、疾病的预防、康复指导、塑形保健指导……这样分出细支,合理科学的从多方面进行做好健康管理。让健康管理分别从其强项完成。

6.对健康管理本身的误区

有人认为健康管理是专为经济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者是一种额外负担。美国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显示健康管理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0%;相反,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中国也不例外,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费用。实际上,健康管理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必要的,通过健康管理准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隐患,积极主动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改善健康状态,减少大病发病率、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有效降低危险行为,还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了生命质量。

7.对健康管理对象的认识误区

有些人认为健康管理局限于在医疗机构中已患病、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其实,健康管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健康、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疾病和疾病康复前的群体。相对于介入治疗,健康管理更看重“防患于未然”,并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各异,健康风险不同,确定其健康管理的不同重点。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而且高达80.9%的死亡比例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我国正处于一个慢性病的高速增长期,尽管慢性病的危害在逐年加剧,但人们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极低,比如高血压群体中,得到有效控制的只有6.1%。每年都体检,但每年身体健康指标都在恶化。

8.对健康管理作用的认识误区

有人把健康管理等同于体检,认为与疾病防治并无必然联系。事实上,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有其一定原因与规律的,有的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也有后天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WHO研究报告认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见,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是高度相关的。可以说,严格意义上的健康管理就是依据个人或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以科学的、现代的医学知识设计健康管理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医疗资源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合理引导服务对象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良习惯及心理,有效干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使人们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保健,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和维护自身的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的进步,医疗技术、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存、生活、生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管理这一新兴产业有着强大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健康行业庞大的市场很快会被发掘,而健康管理师这个职业,也将是红利的职业。当各方面都发展起来了,合理化、规范化了,当然就会迎来良好的健康管理发展态势。

预计在未来10年内,全球范围内医疗业将会发生颠覆性改变,医疗重心将从疾病治疗向预防为主转变,健康管理也将完成它由“配角”到“主角”的历史转变。这一切为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未来,是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你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怎么样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