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历史为鉴镜 融入理性之思|余秋雨|散文|文学|智性|随笔

 窗前有树905 2023-03-01 发布于浙江

2021年江西散文创作势头良好,出版散文集、发表在重要文学期刊、转载和收入年度选本作品等数量持续走高,李晓君、范晓波、傅菲等人分别获得“丰子恺散文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江西散文作为一种气象独具的“文学现象”持续发酵。

镶在历史深处的思考

2021年江西散文在思想深度上不断掘进,一些历史文化散文呈现出“大散文”的风貌与格局。

刘上洋的《天下第一家——义门陈轶事》是一篇厚重深远的“大散文”。文章通过一次对德安义门陈家族的造访,回忆了义门陈家族千百年来的兴衰史,进而思考这一神奇庞大家族昌盛繁荣的奥秘所在,从历史文化的深处发掘义门陈家族的和睦共处、和谐从容的团结协作精神,深刻反思了义门陈家族荣辱兴衰的经过,精辟阐释了这些沧桑变化对后人后世的借鉴作用,客观评价了义门陈家族对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

李晓君的《瑞安记》带领读者寻访陈黻宸故居、游击纵队根据地金鸡山等人文景观,走进历史的废墟残片中感受温州瑞安的肌理和味道;在《县城记》中,他依次叙述了鄱阳、黎川和湘东三个县区。与鄱阳县城有着历史渊源的书法家颜真卿等人,他们的共性是儒雅而野性,与满溢着文气与义气的义士蔡明远有着相似的基因密码,他们与鄱阳湖边特有的植物“春不老”一样,绽放着独特而倔强的生命力;作者在有着淡淡薄雾的黎滩河边追忆张恨水,在德胜关农垦场的陈列馆感受知青文化,在考察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与黎川的深刻渊源中体味忠贞而刚毅的文人英雄形象;以煤为火种的湘东,还有稻种、皮影戏和傩戏等民间艺术之花……随着作者的脚步,历史深处的形象与故事逐渐从朦胧到清晰。

江子的《养一只美狐》以“狐狸”这一具有齐鲁大地文化符号的标识为主体意象,串起了小说《聊斋志异》被广泛阅读和代代传诵下来的接力工程。文章通过诗、史、思三者的融合,以“美狐”为隐喻,对《聊斋志异》的创作史、传播史和接受史进行叙述,作者的个体意志感知和生命本能渗透其中,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经验、文化心理和思想学养。

朱法元散文集《天脉》和《山魂》是历时5年多山间驻足和笔下耕耘的厚重之作。这些作品在宏大背景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中,展现出壮美的山川、伟大的民族、厚重的文化和可敬的百姓。

朝颜的《匾事》回忆了萧氏先民抵御外敌、步步为营的真实生存过往,深情记录了非遗传人萧天长对匾额习俗的钟情与热爱、传承和流布。

王芸的《海昏谜色》对汉废帝刘贺被罢黜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细密考证,带领读者走进历史的深处,回味两千年时光的冲刷、涤荡、席卷和摧毁,带给读者有真情也有思考的散文写作。

注入重量和深度的智性写作

20世纪90年代以降,以南帆和余秋雨为代表的学者散文,在审美、审丑和审智上有了突破性发展,弥补了散文重情轻智的缺失。智性往往和冷峻相联,但2021年度的江西散文却不止如此,一些带着缕缕温情的文化散文随笔,睿智与幽默结合、谐趣与智趣兼备,情理交融。

李晓君的《暂居漫记》聚焦南昌贤士花园小区,以历史感和时代视野记录了当下城市生活的断片,将人的喜怒哀乐、俗世生活与精神面貌抽丝剥茧地立体呈现。全书47个篇章既独立又有机统一,全景式、深层次地展开叙述,在沉浸式体验和田野考察中旁观书写。对现实的描摹夹杂着追忆,对此地的挖掘呼应着外部世界,对当下的鸟瞰沉入历史,自我的形象与书写对象以饱满、多面立体的历史主体身份出现。作者对城市生活的诸多问题,不仅描写,而且追问,不仅追问,而且思考,在作品中显现出超然与达观的品性,对于深层精神的探入,让人感到一种虚空与静寂,一种思想的张力与锐利,以及反躬自身后,对内心的深刻体察。

陈蔚文散文集《若有光》贯穿了作者沉潜内省和淡泊静虚的性情与心境,从生活的某个切口慢慢进入,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讲述的故事或者是她个人的青葱往事,或者是父母及亲友的逸闻趣事,或者是工作中、旅途中或电影里的人物故事,行文中往往把以上几类人物和事件交融在一起,以絮语的方式、意识流的手法叙述,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些智性的思考。在《“异人”老陈》《小民的冬天》《晚年的雪和梅花》等篇什中,描写对象多为父母亲人,内容多为日常生活感悟,呈现出灵活与温情,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如行云流水般明白晓畅地娓娓道来;《荣枯有时》《老有所依》《钟点工》等篇什,讲述了钟点工、卖肉摊老板等普通人的故事,对人生困境的描述通达而澄明,呈现出作者多元化的、丰富驳杂的内心世界;《苏珊的十九号房》《巴尔特与母亲》《“我从没爱过任何人比海更深”》等文章,评述了电影中的人物及文化名人的人生故事,体现出作者视域的广度。她从东西方的文学、哲学、历史、科技、影视等方面获得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素养,丰富了散文的表达厚度。

简心散文集《客路赣南》被一些评者认为是一部研究客家方言语系和客家风情习俗的文献。的确,书中有不少地方以原生态的客家方言,描绘了一个个原汁原味、浆汁饱满的客家风物生活实景。然而,这本由作者的心跳和血液熔铸而成的书,绝非一个单向度的文献文本的呈现,而是由复杂的情感、心绪、感觉、梦幻和思考灌注其中的智性写作。书中情智交融、幽默而隽永的精妙之笔俯拾皆是,作者在对客家百姓和物事的描写中,将自己的精、气、神融为一体,在与天地自然的融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张扬。

散文的理性离不开智慧,理性与感性相交融,生成一种较高的境界——理趣。我们看到,在陈世旭的《与友书》和《自省录》、何立文的《影》和《老》、江子的《口罩问题》、王晓莉的《他有一块田,我有一个超市》、王芸的《谜面》中,都是富于理趣和情调的。这些作家特别擅长在理性的议论中,夹杂着幽默的比喻和意象的呈现。他们关注时代、思考人生、纵横捭阖、分析独到,以适度的幽默调侃、凝重深沉的理性思考,构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采。

此外,陈蔚文的《将老书》、王晓莉的《武满彻的脸》、傅菲的《画师》、詹文格的《美食帖》和《站立的春天》等也是智性书写和理趣呈现的佳作。

2021年江西的历史文化散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一派繁华中,独树一帜,在借鉴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性反思,为现实发展提供借鉴。作家们在创作中精心构思、提纯、升华和点燃,创作了一批有风骨有力道的作品,使散文成为真实性和复杂性的有效表达和呈现。

□ 袁 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