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的丘壑|王少川水墨山水画

 教授的拐杖 2023-03-01 发布于北京

王少川

1972年生于山东安丘

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1998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200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美术学博士学位在读

文章图片1

静观丘壑评

文//陈子游

古人在论及绘画的语言里,有非常精准的说明。比如,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有六法的论述;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黄公望的《写山水诀》和倪瓒、董其昌、石涛、黄宾虹等有关画论,极其有代表性,他们所倡导的山水写生是心游目记,这也是画中国画的最佳途径。黄宾虹许多简约的写生画稿最能说明这种古法的高妙和正确性,这种写生方法是中国人对自然的观察法,是体悟人生的方法、是体现审美的方法,是中国人最直接有效的自身绘画逻辑和表述方式,而且这种方法体系完备。这种绘画体系恰似一座武器弹药库,什么类型的武器都有储备,看你如何选择和应对。千百年来,古人在绘画上的创举足以让后世子孙荣光,但事物均有两面性,一是传承的必要,一是创新的难度,如果一味去临摹,或一味去标新,都会是不着要点,因为艺术不同于科学枝术。

看少川的山水写生作品,感受到一种清雅、温和的品相,在淡施笔墨的过程里,着意于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山石树木的刻意表达,这种写实山水的绘画方式是近百年来学院教育的根本,因为学院的教学主旨是为了教学而设立教学评价体系,而这样的评价体系多是吸收和参照西洋学院教育和审美的评价体系,是以科学归纳法去指导评价艺术的良优和做出判断,而且以此来改良中国艺术原本的审美评价方法,所以,现在的画家多被这样的标准所左右,与当年黄宾虹先生所推崇的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审美趣味、写生方式大不相同,这种思维和价值认同也影响着当下每一位中国人,但如何从这种思维抽离出来走向正途却并非易事。少川的作品里也已经含存着这样的动机,比如像他的《高家台》、《武夷山系列》、《济南南山》、《太行系列》等写生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往意象的自然和笔墨的情绪上表达,这种意志的坚守是一种高尚品质,这种静观的丘壑更是一种心灵的纯粹。

我相信少川在艺术的征途上,坚守自己的信念,用沉静的心灵去洗涤这浮躁的世俗,找寻到一个远离世俗的意外丘壑。所谓艺无止境,前景光明,会映衬着艺术家前行的脚步。

王少川 · 作品欣赏

文章图片2

泉声常在耳

45cm x 6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文章图片3

山川相繆

45cm x 6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文章图片4

山居

45cm x 6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文章图片5

山中元无雨

45cm x 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文章图片6

净无尘

35cm x 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文章图片7

白云生处

69cm x 69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文章图片8

春无痕

33cm x 35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文章图片9

山河任我重安排之三

69cm x 69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文章图片10

倚山居

35cm x 13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文章图片11

山川再造

35cm x 1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文章图片12

山河任我重安排之四

35cm x 138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文章图片13

山居之二

35cm x 13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